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刘娜薛昆峰

◎刘娜薛昆峰(河南省正阳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正阳463600)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253-02

摘要: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境;科学发展

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战略意义,是做好节能减排这篇大文章的根本。当前,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9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9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10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只有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意义,才能增强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节能减排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又要在发展实践中有新举措。抓好节能减排这一难度较大的工作,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对于工业化程度相对不高、正处于加快崛起阶段的地区来说,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高、意义更大。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环境退化、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现象,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济建设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竭泽而渔,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为代价,而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按照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节能减排正是形成这样一种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着力点。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很大。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脆弱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本着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

其次,构建合理的制度,是让节能减排从政策要求走向具体实践、从口号变为行动的关键。制度创新是系统工程,要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考虑,在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的同时,加快形成保证节能减排、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立促进节能减排的法规制度。通过明确的法规导向,引导企业等经济主体开展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的法规体系,制定必要的能耗标准、排放标准和准入标准,特别是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重点耗能产品及新建建筑能效标准,使节能减排有章可循。同时,加快建立能够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交易机制,试行能源使用权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形成企业之间的配额交易市场,用市场力量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建立推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严把项目核准关。项目审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项目违规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列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

其三,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节能减排的根本性举措。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上下工夫。推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应通过搞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升级第一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坚持一手抓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一手抓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把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传媒、信息等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治本之策。

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建立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体系。一方面,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攻关和突破。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并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并注重总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先进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三是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四是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

五是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

六是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七是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八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建设绿色正阳。正阳县作为农区县,大做生态文章,推进生态立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整个县境处处蓝天碧水无污染。农业大县的良好生态,使人与自然形成了和谐有机的生态链条。全县造林面积达50多万亩,林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和林业生态县;建沼气池3万多座,形成了以猪沼粮、猪沼果、猪沼渔、猪沼菜和村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标准农业、现代农业和精细农业,打造正阳生态环保型农业品牌,花生、生猪、小麦、水稻等大宗农副产品都有自己的地方标准规范。2003年成为河南省首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005年通过了河南省生态示范区验收,相继建立了一批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一大批农副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许可,特别是生态环保生猪养殖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正阳也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区。正阳县正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年国务院28号;

【2】《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新华出版社;

【3】《全民节能减排手册》;

【4】《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华经纵横“十二五”规划课题组;

【5】《中国环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