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摆发口服药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床旁摆发口服药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赵波刘红梅

赵波(通讯作者)刘红梅(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摆发口服药在住院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00例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0例,观察组行床旁摆发口服药,对照组行集中摆发口服药,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摆发口服药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的药物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病员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床旁摆发口服药住院患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32-02

口服给药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无创、有效且最常用的给药途径[1]。但从住院药房摆药或病区集中摆药到护士发药整个工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病人都有可能错服,多服,漏服药,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为了保证患者正确服药治疗,降低发药缺陷率及护理纠纷,我科于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对500例行口服药治疗的住院患者行床旁摆发口服药和集中摆发口服药效果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呼吸科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有口服药治疗的患者2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50.3岁;选取2010年2月—8月有口服药治疗的患者2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44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5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行床旁摆发口服药科室实行微机处理医嘱并与中心药房联网,医生在电脑上下达长期口服药医嘱,如需患者常规服用的口服药一律以最小盒装剂量提交,护士执行医嘱通知药房,药房药师核对清点药物后指派专门的送药护工将口服药送达科室并与总务护士详细交接,共同查对药物数量,品名,质量,效期后签字。各组责任护士按照病人的口服药执行单查对药物,在药盒上用不干胶贴上床号、姓名、用法等[2])。并与总务护士再次核对后将原装的盒装药分发给病人自行保管。整齐放于床头柜内。并嘱病人不能自行分药,而由责任护士每日摆发。具体摆发口服药流程如下:准备:责任护士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方案。每日晨交班后,各组责任护士(具体分管床位8—10人)即推治疗车到每个病人床旁摆发口服药,行服药指导,车上携带口服药执行本(每个病人住院期间一张口服药执行单,按床号顺序排列夹好),三色药杯(白、黄三色药杯外用不干胶分别贴上“早上”“中午”“晚上”字样),钥勺,温开水,口服药宣教资料等。查对评估:责任护士应用双向核对法(即护士提出床号,让病人或家属说出姓名)查对病人,再向病人做自我介绍,解释床旁摆发药的目的。观察,询问病员的不适症状。摆药及指导:责任护士将病人的所有盒装口服药取出放于治疗车上,与口服药执行单一一详细查对,用速干手消毒液洗手,将一日三次的药物剂量掰开或用钥勺取出放于早、中、晚三色药杯内。摆于病员床头柜上。首次摆发药时向患者详细介绍口服药物的种类、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对年老不识字的患者请其认真观察每种药片的外形、颜色、大小。服药到口:摆好药后,即督促有自理能力者立即服药,协助生活不能自理者服药到口。中午12:00,下午17:00下班前,责任护士再次巡视病房督导中午,晚上的服药情况。另睡前或餐前、餐后口服药单独加杯摆放并特殊指导。反馈评价:连续摆药几日后,责任护士摆发药时可反向式提问患者,请患者复述药物相关知识,根据其掌握情况再在摆药时有针对性的加以用药指导。

1.2.2对照组行病区集中摆药法科室设小药柜,建摆药车,集中管理患者的口服药,责任护士在治疗室摆好患者的口服药,放于三色杯内,经双人查对后将药杯依次摆放于摆药车上,再按时推车至床旁,为病员发药,行服药指导。

1.3观察指标记录摆发口服药过程中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如错服、漏服、多服、少服或未按时服)。调查患者对床旁摆发口服药的满意度。自行制定调查表,要求患者对口服药相关知识获得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知识掌握情况分为掌握,了解和部分了解3种情况。能正确回答药物知识80﹪以上为掌握;正确回答41—79﹪为了解;正确回答40﹪为部分了解。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呼吸科患者病情易反复,病程长。且老年病人多,老人一人多病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带来用药种类多、用药时间长。住院老年患者口服药用药情况则比一般老年患者更为复杂[3]。因此准确规范、安全有效的摆发口服药及用药指导是防范护理差错,增加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观察组将发药,摆药,服药到口,用药指导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形式正规自然。如推车,备服药本,温开水等,患者感受到口服用药的重要性,从心里上更重视服药指导,能轻松接受相关知识,尤其是针对年老文化层次低者,边摆药边进行讲解,从用药的种类,每种药的外包装,再具体到每样药的形状,颜色,大小一一指给他看,非常具体,形象。患者全程参与,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原装药物由患者自行保管,有文化者可随时阅读说明书,整理药物,了解药品信息,如用法,剂量,作用,注意事项,批号,有效期等,从而增加药物知识,无文化者对药物的外观剂型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摆发药物时和护士增进沟通,相互查对,督导,保障了用药的安全性。而良好的沟通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床旁摆发药物时护士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间长,了解病员更全面,指导更细致,患者更能理解接受护士的服药指导,印象深刻。每个病员从入院至出院连续使用一张服药执行单,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用药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副作用的方法[5]。体现了药物指导个性化,整体化,系统化。促进了药物知识的掌握,护患关系融洽。床旁摆发口服药时病区不再设小药柜摆药,而将“工作前移”至病员床旁,一次性完成摆发药及指导,药杯放于床旁,减少反复查对,减少中间环节,护士面对的是单一的个体,操作简便,快捷,节省时间,注意力更集中,减少护理差错,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对照组实行传统的病区集中摆发口服药。药杯集中摆放,集中发药,药片放进药杯后不易辨认,药物查对流于形式,护士需注意力高度集中,摆药,发药时易受外界干扰而导致差错。常有服药盘上与服药单上姓名不符,漏摆、少摆、多摆或摆错剂量,摆错药杯[6]。或者药物放错药杯,药杯放错格而发错药,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病区集中摆发口服药将摆药,发药,药物指导分割开来,程序多,是一种功能制护理。实行病区集中管理药物,病员只见单一零散的药片,不知服用的是哪种药,有文化者常索要说明书。无文化者常被动等待护士发药,缺乏学习主动性,造成盲目服药。病员感受到用药指导机械,空洞,抽象,常一知半解,对知识难于理解,从而降低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降低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床旁摆发口服药实用,可行,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促进患者服药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如.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2]潘建芬持续质量改进在口服药管理中的作用.全科护理,2011,9(11):3072-3073.

[3]罗媛,冯英.住院老年患者口服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现代临床医学,2011,37(1):79-80.

[4]刘红梅,何梅.浅谈互查式护患沟通在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0年4月下旬刊(专科版):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