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健康信念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利

王利(安徽省淮北职业病防治医院康复中心2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下,按照患者意愿选择30例为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用SF-36量表进行各维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整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精神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投诉率和满意度调查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脑卒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55-02

脑卒中(stroke),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s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其四高特点是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社会都带来很大压力。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病程在六个月以内,病情稳定,能完成交流与配合,无严重并发症出院后愿意定期参加随访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健康信念模式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0例,2组在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步、临床分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1)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本病的严重性和所带来的危害,评估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等方面的不良行为,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预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等均与目前的不良健康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如采用多媒体,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等对患者及家人进行集中培训,并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预见性的处理。当患者及家人意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时,及时帮助其制定行为转变计划并指导实施。对患者进行正向鼓励,使其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有信心有毅力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3)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支持及监督,鼓励家人参与,以促进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有研究证明,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亲情援助,不仅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而且能激发患者向往美好生活、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1]。(4)强化患者的健康行为,每周集中讨论一次,让采用健康行为并获得益处的患者讲心得体会,以互相激励,促进健康行为的执行;对某些行为习惯改变差的患者给予风险强化,使其意识到可能的危害和严重性,从而坚定采取健康行为的决心,加速改变。(5)出院后定期随访半年,继续督导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时间安排为出院后一周随访一次,以后每月随访一次。有研究证明,不良健康行为的复发率在3个月时趋于稳定[2],因此加强随访对巩固成效至为重要。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进行任何的行为指导。

1.3评价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参照SF-36量表,针对患者的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精神健康等方面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者,健康状况越好。(2)观察两组患者的投诉率和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和x2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投诉率和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

表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比较(x±s)

3讨论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fmodel,HBM)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认为只有让患者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3]、以及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他们才会有意愿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而对采纳行为并能取得成功的信心则是行为实现的保障[4]。本研究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信念模式相结合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评估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计划,广泛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并维持健康行为,促进患者知-信-行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患者预后[5]。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均有较好的遵医行为,能自觉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按时服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定期监测血压,配合良肢位的摆放,主动进行各项功能训练等,在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精神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健康信念模式对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将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不良健康行为,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复发率,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萍.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6.

[2]朱熊兆,姚树桥,王湘,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296-297.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3.

[4]周更苏.霍克巴姆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育,2007,1:49-50.

[5]万丽,张小培,邓石凤,等.护士领导力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