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率分析

陈晔

陈晔

(四川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一共20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患者一共100例,染色组患者一共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普通内镜检查,医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染色组采取色素内镜检查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活检结果、病变诊断结果。结果:和传统组对比,染色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进行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病理活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检查安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确诊率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33-02

色素内镜是一种常用的内镜检查方式,又称之为消化道黏膜色素染色,主要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中[1]。因为传统内镜检查方法难以对癌前病变、早期癌进行准确的诊断,而色素内镜则可以通过染色黏膜、观察黏膜周色效果,从而判断对比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的差异,最终对病变进行判断[2]。近年来,色素内镜逐渐应用于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的诊治中,准确度较高。本研究随机选取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对其分别采取传统病理活检方式和色素内镜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探讨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一共200例,排除食道癌家族病史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患者一共100例,男患者50例,女患者50例,年龄范围为30~69岁,平均年龄为41.00±5.00岁;染色组患者一共100例,男患者49例,女患者51例,年龄范围为30~69岁,平均年龄为41.15±5.00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对比,P>0.05。纳入标准如下几点:普通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疑似病变,症状表现为粗糙、颗粒样病变、皱缩、发红、褪色、糜烂等。排除标准如下几点:常规内镜检查确诊属于食管癌、食管息肉等,食管出血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患者。

1.2方法

检查仪器为胃镜及其配套喷洒导管。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普通内镜检查,医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染色组采取色素内镜检查方式,在普通内镜检查完毕以后,把镜头退到病变部位上段,把喷洒管插入活检孔,使用氯化钠溶液对病灶及其周围进行冲洗,然后取Lugol液从上而下喷洒。30秒后,吸取干净残留的染色液,观察病灶及其周围区域的黏膜染色情况,并且记录染色前后的图像特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活检结果、病变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和传统组对比,染色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与结论

尽早对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进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预后改善尤为重要[3]。因为,上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隐匿,难以在患者早期发现患病;往往患者发现肿瘤时已经处于癌症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4]。同时,使用普通内镜、X线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检查,难以准确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特征,为诊断造成严重的影响,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5]。近几年,荧光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等内镜技术获得飞跃式进步,有效地提高了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但是,因为这类检查方式的检查费用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相对而言,内镜下染色检查技术操作简单、检查成本低,并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该项技术在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诊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6]。本研究采取染色液对食管癌的病灶组织及其周围区域进行着色,利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含着的糖原同碘结合显色(棕黄色),食管癌黏膜组织由于含糖原较少,因此难以与碘结合显色(碘原色),二者对比而言可以判断黏膜组织是否存在病变[7]。

本研究显示,和传统组对比,染色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由此预示着染色食管黏膜组织可以促进取材准确率提高,有利于减轻患者检查时的痛苦,并且有利于降低检查成本。相关研究人员将内镜下216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08例用Lugol氏液对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08例食管黏膜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将内镜下22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10例用靛胭脂—美兰染色后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1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发现食管染色组不染色或浅染色病例60例(55.6%),病理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12例(11.1%),癌前病变6例(5.6%)。胃染色组有69例(62.9%)不同程度染色,病理活检发现早期胃癌14例(12.7%),其中原位癌4例(3.6%),癌前病变9例(8.1%)。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与对照组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认为,色素内镜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及病理活检准确率[8]。和本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采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进行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病理活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检查安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邬攀,刘汉忠.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研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3):91.

[2]刘志刚,赵继先.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诊断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应用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8):983-984.

[3]钟碧莹.蓝激光成像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7):769-772.

[4]沙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医疗装备,2018,31(10):21-22.

[5]崔晋峰,张祥宏,李月红,吴文新.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7,32(11):939-942.

[6]王蓉.内镜下醋酸染色结合NBI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29):2605-2614.

[7]席婷.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诊断老年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03):268-271.

[8]陈函清,潘文胜,金冠福,潘邦兴.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1):113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