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不同深度的隐裂牙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后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观察不同深度的隐裂牙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后的疗效

李启新

上海曲阳医院口腔科200092

【摘要】目的:观察观察不同深度的隐裂牙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隐裂牙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隐裂深度分级分为I度、II度、III度三组,均接受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I度隐裂患者治疗成功6例,改善5例,失败1例,治疗有效率91.6%;II度隐裂患者治疗成功5例,改善3例,失败3例,治疗有效率72.7%;III度隐裂患者治疗成功2例,改善2例,失败5例,治疗有效率44.4%,I度和III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隐裂深度的加深,根管治疗的难度随之增加,治疗成功率也逐渐下降。

【关键词】不同深度隐裂牙;根管治疗;全冠修复

为了观察观察不同深度的隐裂牙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后的疗效,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隐裂牙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隐裂牙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CT、X光片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隐裂牙。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身体健康,无合并严重多脏器功能不全,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②隐裂牙无明显龋损;③无其他严重牙科疾病。以牙裂纹髓室顶、髓室底水平面为界,根据隐裂深度分为I、II、III度,其中I度12例,II度11例,III度9例。

I度患者12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6.8±5.2岁;男8例,女4例;

II度患者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7.5±8.4岁;男6例,女5例;

III度患者9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5.8±7.8岁;男5例,女4例;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管治疗之前首先正畸带环临时保护,清理髓腔之后根管显微镜下查看裂纹深度,并根据牙龈裂分级标准进行归类,之后接受根管治疗,1周后无明显不适再全冠修复,随访复诊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使用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分会制定的隐裂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成功:患牙咀嚼功能正常;临床检查无任何症状,修复体完好无松动脱落,边缘密合,X光片提示正常;

改善:患牙临床症状消失,检查重扣时有痛感,牙龈周围轻度炎症,可咀嚼软流食,X光片提示正常;

失败:患牙周发炎肿痛,X光片提示骨质吸收、根裂。

治疗有效率=成功率+改善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I度隐裂患者治疗成功6例,改善5例,失败1例,治疗有效率91.6%;II度隐裂患者治疗成功5例,改善3例,失败3例,治疗有效率72.7%;III度隐裂患者治疗成功2例,改善2例,失败5例,治疗有效率44.4%,I度和III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老年人牙齿面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磨损,牙齿的不均匀磨耗会导致牙尖过陡,牙齿抗裂性能下降,咀嚼应力集中,最终可能导致隐裂[1]。除此之外,老年人患牙牙体、压裂不完善修复比例增加,增加了患牙负担,同样也增加了隐裂风险[2]。上颌牙隐裂的发生率明显比下颌牙高,尤其是上颌第一磨牙,该牙位面解剖外形比较特殊,承受较大的力,并且压裂多对称性发生,患者出现隐裂,其他牙位也需要进行检查和预防性调磨[3]。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牙齿结构薄弱、发育缺陷也是隐裂的重要原因,在不当咬合力的作用下,薄弱牙位更容易损伤。既往临床调查报告显示,上颌第一磨牙隐裂位置以近中沟、近舌沟为主,其中近舌尖容易劈裂,作为主要功能尖,近舌尖的受力比较集中。下颌第一磨牙舌尖折多发,上颌舌尖的楔入作用下,隐裂的风险较大[4]。隐裂纹深度较大,越过牙釉骨质界,向内深抵髓室底者治疗失败率更高,较深的裂纹发展至牙根,X光片和临床检查均不能准确发现,经过全冠修复隐裂纹仍然不能完全覆盖,患牙抵抗力下降,向根部发展,形成隐裂,逐渐向下发展深达牙龈下深部,最终可能导致牙周炎,这是远期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5]。除此之外,隐裂边缘嵴数越多,治疗失败率也越高。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隐裂牙的强度低于正常牙,裂纹会加剧牙齿应力集中程度,导致牙齿抗折强度进一步下降。为了提高不同深度牙龈裂的治疗有效率,建议无牙髓炎症患牙保留活髓,直接进行全冠修复,在最大程度恢复患牙功能的同时减少对牙髓生物学活力的损伤,但是这种修复方法诊断和修复质量要求比较严格,老年患者活髓保留无需过度保守。患牙合并牙髓炎,建议立即接受牙冠修复,治疗过程中保存患牙功能,3、4度隐裂推荐使用这种治疗方法。牙周袋3mm以上者,可配合牙周治疗,临时冠过度全冠修复。斜裂边缘龈下3mm以内,可行切龈术、冠延长术,使冠边缘充分暴露;3mm以上,推荐行冠延长术,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以及本质肩领,同时于术中检查劈裂边缘以下是否有继发隐裂和断片,以评估疗效,并决定是否保留患牙。

结语:

综上,随着隐裂深度的加深,根管治疗的难度随之增加,治疗成功率也逐渐下降,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成功率,治疗之前需要对隐裂深度进行准确评估。

参考文献:

[1]王金川,周霞.135例牙隐裂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J].重庆医学,2013,42(5):511-512.

[2]戴现梅,高开璇,郑玉香等.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10,30(8):505-506.

[3]莫振飞,赵旭东,陈倩华等.一次性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治疗隐裂牙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6):735-736.

[4]李钟达.一次性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治疗隐裂牙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3):16,19.

[5]段咏华,宋方庆.早期隐裂牙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