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探究促进自主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引导自主探究促进自主发展

任浙斌

任浙斌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中心小学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并在实际中运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活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探索材料。

1.创设活化的知识背景。教材的编写者因受篇幅等制约,在编写过程中不可能使许多数学知识背景具有生动、浓厚的生活气息,特别在计算教学中尤为明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新,赋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使例题、习题具有更强烈的教学意义。例如教学“183-98”的简便运算中,教师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小刚的妈妈带着183元去鞋店买了一双98元的运动鞋,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2元。利用以上信息,引导学生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找回多少元?有的提出小刚的妈妈还剩下多少元?在计算“183-98”中,许多学生联系创设的生活情境这样计算:183-98=183-100+2=85,并且说清了为什么多减少了要加的算理。这样使静态、枯燥的计算增加了新的活力,使学生体验到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加强研究材料的应用性。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应用性较强的学习材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材料应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并为学生所熟知;二是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中,有关存款、取款、利息等方面的知识时,组织学生去银行调查、访问,从中可以学到书本以外的许多知识,例如,参加哪种储蓄最合算,如果碰到特殊情况,储户“提前支取”和“延期支取”以及“利息税”的计算方法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3、强化学习的材料的开放性。现行教材的例题都经过数学处理,被人为地简单化、典型化、理想化,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太小,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得太细,思路狭窄,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合理处理教材,将封闭式的内容变为开放式,例如:四年级三步计算应用题例3教完后,教师马上出了这么一道巩固题:某校三年级学生秋游的有3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比三年级的2倍少2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级多6人,——?(先提出合适的问题)这就变成了一道开放题,学生在解题时,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从而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的运行状态,并激发了探究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1.提供交流学习的空间。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是班级及学习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班级交流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会使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①分组讨论,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学准备情况进行相互提问、商量讨论、纠正错误、找出症结。启发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对比中发现矛盾,引发认识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规律,拿出求未知的方法。②班级交流:经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班级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技能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数学规律去解决未知内容,尽量利用教具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直观感悟,给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活动空间。

2.提供合作探索的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空间,对每个学生而言,不同的学习个性,由于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学习品质、个性特点的不同,而获得的体验和认识不尽相同,创设合作探究的空间,适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学会与人合作,这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彼此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数量关系”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判断相关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判断的过程必须经过哪几个步骤?

举例说明:由于学生已有了进行判断的知识,现在主要是如何运用知识去探索运用,所以各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之间互相补充,热情高涨,教师及时点拨、归纳,同时出示判断实例使学生所学新知得以巩固,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的能力。

3.提供实践操作的空间。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思维随操作而展开,无形中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地位,这也符合儿童由“直观操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时,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能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或者:“自己动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拼拼、剪剪:有的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平移后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直角梯形,平移后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请学生想一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宽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根据你们的发现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在学生手动眼看、口讲脑想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推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变得会学了。

三、教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提供学法示范。例如,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要教育学生独立阅读课本、读懂课本。像例题的提问、内容、应用题的分析等都要细读,要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从课本中找答案,阅读后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其次结合实际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应用题分析时注意分析题意,让学生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去思考解决可知的问题(综合法)及根据问题思考需要的条件(分析法)。提供观察材料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鼓励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应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举措。

3.鼓励大胆猜测。著名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凭借自己的想像进行评估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猜想的潜能,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大胆猜测,恰当地采用直接猜想、归纳猜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注意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猜测的兴趣和积极的主动情感,克服学生不愿猜、不敢猜的畏惧心理;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效能,努力发现学生能猜测的素材,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③要注意对学生猜测结果的检验和评价。不管学生的猜测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作出积极的评价。有时学生猜测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教师也不要责怪,要引导其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让猜测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