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1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柳洪远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摆脱应试教育的片面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跨世纪人才,教师本身素质是最基本的条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只有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照社会发展和客观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

本身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教育原则为:重视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者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高”、“博”、“深”,使教育工作成为一门艺术。

所谓“高”者,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对于个别学生而言,当你要狠狠整治给工作带来麻烦的“捣蛋鬼”时,你能否考虑到这会扼杀了孩子们敢说、敢做的开拓精神的萌芽;当你要表扬某个老实听话、品学兼优的孩子时,你能否想到不要滋长了驯顺软弱,没有个性的性格;往往我们对孩子的责求正是与对他们未来的期望背道而驰的;一位好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使孩子“得利”一阵子,而要让他们受益一辈子。所谓“博”者,就是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博通教育对象的修养和才能。简言之,就是要终生准备一节课。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到这样一件事:因为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精神上了一节出色的公开课,使来听课的教师都入了迷。课后一位听课教师向这位历史老师请教:“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叫现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苏氏认为,这段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因为一节课新讲的课题虽然有它特定的具体内容,而与这个课题内容有关的知识和因素有许多,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一位教师对知识了解的越多,他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就越高,他对每个课题的认识就越深入,讲解就越精辟、越自如、越有感染力。备课时自不必用多少时间。反之,如果教师知识疲乏,修养低下,不管他备课用了多少个十五分钟,也是讲不好的。在这里平时积累和现场准备所用的时间是成反比的。所谓“深”者,即深沉似火的敬业精神和爱生之心。有经验的老教师们都知道,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老师身上充满青春朝气,孩子们也活泼好动,老师工作疲惫,孩子们也懒散,老师待人热情诚恳,孩子们也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老师板书一笔一划,孩子们的作业也力求工工整整⋯⋯由此说明,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很有学问,其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们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些都将形成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从而影响着学生成长。“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世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推进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只做一个仅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而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独特的艺术家,为祖国培养大批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