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全清阳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二小学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应试化的数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学科特点,开发适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一、以学生的兴趣出发,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个人的思维过程一般都是因为问题而引起的,当小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以前,就需要教师把小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然后设计一些带有探讨性的问题去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讲到《小数的加法》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2.57+1.3=应该怎么算?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笔算一算,当学生差不多都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师就可以把他们的答案全部写在黑板上,一般来讲会呈现出三个计算结果。第一种,末尾对其进行计算以后得出2.70;第二种,首尾对齐进行计算以后得出3.60;第三种,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以后得出3.87。当教师把这三种计算答案都写到黑板上以后就可以问一问学生,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这时学生通过短暂的思考就会举起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的意见出现不一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再接着提问,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通过两次的质疑学生就会对正确答案更加充满好奇,而他们也会继续思考到底哪种计算方式和计算结果才是正确的。

二、科学运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而问题导学,则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追问等形式,引发学生思维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持续积极地参与教学问题思考。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方面,应当充分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与学生当下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数学问题,问题不能过于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环绕的课堂,促使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互动交流,活跃学生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心。数学交流指用数学专属的文字、符号、模象等作为载体,对概念、规律等的认识进行沟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纸片和一个绿色的长方形纸片,两个长方形纸片形状不同,但是大小没有那么明显,用重叠法无法一下子判断出哪个大哪个小。教师就把问题抛给学生:"那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小工具,有方格纸、若干个小正方形纸片、若干个小长方形纸片。然后学生四人小组一起讨论方法。学生们激烈地讨论着,教师也会到每个组里和学生们一起探究,并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们想尽办法利用教材或手中工具证明自己。有的学生用方格纸分别铺在红色长方形和绿色长方形图形上,通过数方格纸上的方格数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有的学生用小正方形纸片分别铺在两个图形上,再数小正方形纸片数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有的学生是用小长方形纸片来铺;还有的学生先用了小正方形纸片,又用了小长方形纸片铺在图形上来比较。大家交流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因为小正方形纸片和大正方形纸片大小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加了互动交流,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探索出了多种有效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四、数学教师有效建立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帮助他们建立活跃思维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章节的教学以前,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开展以前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例题,然后再设置两个小探究让学生进行推导。①文中的这两个图形分别都是什么形状?它们各自都有多少条边和几个角,以及都是哪些角呢?②通过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找出他们的不同地方。提出了问题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思考,然后再让他们拿出三角尺去量一量这两个图形的边和角。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锻炼,还能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

五、将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思维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法也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教材中,一些范例不能够做到将一些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这就需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行表现,组织学生自主去观察,在课程的演示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为了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也可以采取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多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将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也利于对小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结合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有数学的。例如,在教学"简单的乘除法运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设置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一瓶矿泉水1.5元,妈妈给了小明23元,小明能够买到几瓶矿泉水呢,还剩多少钱呢?"等此类问题,鼓励他们自主进行思考,独立运算,这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使用这些方法探究一些数学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此来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既体现在学习知识方面,而且对于提高小学生们的良好综合素质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2]吴小金.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8):124-126.

[3]杩超.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7.

[4]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