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材料的组合形式及其对建筑表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建筑材料的组合形式及其对建筑表现的影响

房引

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21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材料的表面属性及特征,主要包括底色和纹理、质地和质感等。我们介绍了点材、材料的初始形状、线材等建筑材料的形态特征。每种建筑材料都有其相应的合理规模和比例,也可以说,每种建筑材料都有其自己的初始形态和形状,在建筑中呈现为几何构件。根据形态构成理论,我们总结了建筑形态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建筑材料;组合形式;建筑表现;影响

一、前言

建筑是由各种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构成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在某些方面,建筑的历史可以被描述为材料的发明。材料的使用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形式可以说是材料设计语言和外在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结果。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明。旧材料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明标志着建筑形态演变和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新建筑形态的出现。

二、建筑材料的表面属性及特征

1.底色和纹理

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背景颜色,表面通常有明或暗、深或浅、抽象或具体的纹理。就视觉感知而言,材料的背景和纹理反映了建筑界面和空间的细节。这些细节也极大地提高了界面的“可读性”,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深度。在唤起人们的感知和情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美感。有些材料具有天然和丰富的美丽纹理,如木材、石头等,需要小心避免混乱的组合;有些材料是根据设计要求制造和创造的,如木质混凝土板。此外,如砖无纹理材料,经过一定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形成丰富的质感。木质背景色主要由橙色、灰棕色等暖色组成,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非常适合营造室内环境。用各种抽象的图案纹理,通过精心选择、组合、搭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

2.质地和质感

织构是指材料表面的特殊质量,它是由材料本身的固有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决定的。它常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的相对粗糙度或光滑度,但也用于描述材料的温冷、凸起、软硬、厚薄、轻、滑、干湿。不同类属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地。例如,石材的硬度和粗糙度,冷而光滑的金属,木材的温暖和柔软。同时,纹理也受到人工加工的影响。如果天然大理石的质地粗糙而简单,经过切割、磨削、抛光后的大理石光滑而细腻;对于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人工加工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质地。作为一种花岗石加工,它可以形成不同的镜面或羊毛表面的纹理效果。

三、建筑材料的形态特征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导致不同的硬度、稳定性、耐久性、弹性等性能,以及强度、刚度、韧性等机械性能的不同极限。因此,每种建筑材料都有其相应的合理比例和规模,也可以说,每种建筑材料都有自己的初始形状和形状,在建筑中呈现为几何构件。

1.点材形态特征与建筑应用

点材是平面几何“点”的三维化,不仅有形状、位置和方向,而且有宽度、长度和厚度。其存在于一个相应规模和比例系统,一般来说,点材料的形状应该是比较小的,在同样的建筑界面或空间,相对较小的组件可以被称为点材料。点形状可以变化,不同形状的点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随着面积的增加,点的感觉会逐渐减弱。此外,点状材料还具有纹理、光泽、颜色等。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点状材料的应用和形式繁多。就像屋檐末端的椽子、水滴和钩子,它们随着屋顶的曲线起伏,像一串精美的珠宝首饰,在假与真、正与负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感,以其令人愉悦的规模和比例,使人感到飘飘然。最终,通过雕刻形成的肌理、彩画,使人感受到优雅精致的视觉美。

建筑形态设计中,就点材的应用可以分为:审美装饰性的点材、实用功能性的点材。

2.材料的初始形状与建筑应用

材料的初始形状直接与材料本身的组成、生产和加工的方式有关。建筑师不应仅限于材料制造商直接提供的材料和产品。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和加工方法来扩大材料的初始形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新的材料形式,从而创造新的建筑表现形式。例如,具有高抗压强度的建筑材料,例如砖和石头,通常采用具有一定尺寸规格的砌块的初始形状。在建筑的最终形式中,材料构件通常是几何的,以便设计和施工合理简单,以及节省成本、材料等经济费用。在形态构成理论中,点、线、面、体是形态形成的基本要素,从而确立了认识形态学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从这些抽象的基本形式要素的点、线、面、体来理解和研究建筑形式和空间的构成,这些基本形式要素可以与形式构成中使用的材料成分相对应,即点。材料、金属丝。

决定材料构件形状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特性、制造方法、结构形式和功能要求、建筑造型和空间形态等。例如,具有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可制成承重柱,或制成折叠板或壳状表面以形成屋顶;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具有弱抗压和抗拉强度的纸通常用作表面形状的外壳。虽然材料齐全,但日本建筑师坂山创造了一系列“纸”。在施工中,纸卷成管状结构作为支撑结构,并取得了成功。

3.线材形态特征与建筑应用

建筑中的电线具有线的几何特征,由混凝土材料形成的构件的长度和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线材作为建筑实体的一种基本形式元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构图形式。线材构件按照一定的结构逻辑关系和空间顺序进行组织,以形成所需的体系结构形式。根据点的运动轨迹,线材构件可分为线形构件和弯曲构件。无论是直线还是弯曲的成分,都表现出视觉、运动和轻盈的感觉。线的最大特点是方向性和运动性。使用线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可以提高建筑的方向感和优雅的美感,有助于创建动态和动态的建筑造型和形式。在线材的引导下,线材的方向可以与空间深度方向或空间序列方向一致,可以生成特定方向的空间和形状。例如,由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突破了大多数高层建筑玻璃外墙的单调性和刚性,采用了可更换的线性金属框架,创造了一种具有时代感的新建筑形象。

四、结语

总之,建筑材料的表面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组成、理化特性决定的,主要包括现状与纹理、背景与图案、光泽与反射、色彩,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不同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建筑美感。只有深入理解每种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特征,尊重材料的本质,把材料融入建筑、融入生活,才能充分发掘材料在建筑中的独特表现。

参考文献

[1]黄蓓佳,赵凤,赵娟等.建筑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6):929-936.

[2]孙立新,冯驰,崔雨萌等.温度和含湿量对建筑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39(6):123-128.

[3]孔凡红,赵强,郭小强等.建筑材料多孔介质热物性参数测试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6,37(11):2883-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