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上合理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上合理应用研究

王海英

王海英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从头孢类抗生素的给药方式、抗菌谱、使用注意事项以及药物浓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研究结果。结果:在临床应用中,头孢类抗生素具备较强的抗菌作用,还具备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组织体液浓度高以及过敏少等一些优点。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头孢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使用频繁,提升了此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导致不良反应也随之而增多,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合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合理应用;临床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头孢类抗生素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由于其处方量大,并且品种繁多,住院患者40%-60%的处方量都是此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是繁殖期杀菌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减少损害机体的细菌形成,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效果明显,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也叫先锋霉素。在临床应用中,头孢类抗生素具备较强的抗菌作用,还具备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组织体液浓度高以及过敏少等一些优点。但是近几年来,该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滥用现象,导致头孢菌素提升耐药率,并且不良反应也随之药物的过多应用而增多,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增加成本。所以,临床用药中一定要合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本文对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头孢类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1.1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对付肺炎链球菌G+球菌、流行性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作用比第二代与第三代强,有较强的肾毒性。

1.2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

对比第一代,抗G-菌及康隐形杆菌作用较强,也有较广的抗菌谱,不良反应较轻,治疗泌尿系统以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

1.3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对比第一代与第二代,对G+球菌活性弱,抗阴性杆菌作用强。能够在机体内的体液、各种组织以及滑膜腔中发挥作用,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感染性疾病,作用较强。

1.4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

相对第三代,对G+球菌活性强,但是效果不如第一代与第二代。但是能够有效穿透细菌细胞壁,最主要是应用于敏感菌感染。

2头孢类抗生素的给药方式

2.1口服

空腹在饭前0.5-1h内服用,能够产生较好的吸收效果,如果在饭后服用,将会降低效果,例如头孢氨苄饭后服用,降低50%左右的疗效。

2.2肌肉注射

采取肌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的方式,只能治疗较轻症状的疾病,例如尿路感染患者,因为人体主要经过肾脏进行排泄,因此尿路中浓度较高,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但是症状较小,所以,采取小剂量的头孢类抗生素进行肌肉注射就已经足够了。

2.3静脉注射

采取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一般是属于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对于处于繁殖期的细菌,头孢菌素具备强大的杀菌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静脉滴注时应该要采取少量的渗盐水或者注射用水将药物溶解,将其加入到100-250ml的等渗盐水或者浓度为5%的葡糖糖中,保证注射剂能够在10-60min中滴完,每隔6-8个小时滴注一次。头孢类抗生素最合适的PH值为4.0-8.0,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与酸性或者碱性较强的药物配合使用,同时还要禁止与抗凝药联合使用。

3头孢类抗生素的药物浓度

通过对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使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有效药物浓度,在MIC(最小抑菌浓度)与PAE(抗菌药物后效应)这两者之间,说明就是在很小的药物浓度下,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也能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杀菌作用,同时,还能够表现出PAE特点。在用药的时候,头孢类抗生素大多数都是有时间依赖性的,其作用时间与药效成正比,并非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决定头孢类抗生素效能的是血清浓度比MIC的持续时间超出多少;如果头孢类抗生素浓度高于MIC4倍时,就会使杀菌作用受到限制,减弱作用,在临床治疗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向效应。据统计,药物呈现双向效应的有:头孢唑啉、头孢噻吩以及头孢甲肟。

4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4.1使用前正确诊断疾病

要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对药物的临床适应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等进行详细的了解,避免盲目选择药物,使患者能够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4.2确定病原体选择用药

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能够用于感染耐药菌以及感染特殊部位,在临床应用中,禁止作为一线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最主要的用途进行治疗G+球菌,即部分G-菌和金葡萄感染。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对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另外,对于G+菌感染也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症状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效果较为明显。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可以用于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并且这类感染是抗菌谱最广的,但是肾毒性却是最轻的。

4.3不同情况给药方式

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可以进行外科预防用药,第三代却不能,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可以在轻度感染中用,第二代与第三代可以治疗住院患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作用较弱,主要是因为药物要经过肝脏反应,减弱效果,所以比较适用于尿路感染、轻中度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口服制剂都不能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使用。

4.4不良反应及措施

4.4.1过敏反应

大约有15%-40%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患者慎用此类抗生素。

4.4.2肝毒性

血药浓度会随着患者肝功能的减退而升高,严重的,要减少用药量。

4.4.3肾毒性

第一代肾毒性较强,所以在临床中避免与襻利尿剂、氨基糖苷类以及万古酶等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

4.4.4菌群失调与胃肠道反应

平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培养细菌及检测真菌。

4.4.5凝血功能障碍

主要是因为药物抑制合成维生素K,使患者体内凝血因子不足,血小板数量降低,要适当补充维生素K。

5结论

头孢类抗生素优点非常明显,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对药物的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用药合理。

参考文献:

[1]韩荣先,谭子方,方华明,等.头孢类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01):62-64.

[2]贾伟平,项坤三,陈蕾,等.两种代谢综合征定义在上海地区人群中应用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06,849(07):534-538.

[3]仇凤香,杨素华,张青青,吴素常,等.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1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