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护理观察

马延霄牛广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血站154007

摘要: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55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并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手段,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抗凝治疗;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身心性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该病多合并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近年来,我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介入治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回顾分析我院55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55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WHO制订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5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年龄(59.6±4.6)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闷痛,并伴有心率加快、胸闷、气短、心悸及出汗等症状。

1.2护理干预

1.2.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打扫病室,保障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严格控制病室内的温、湿度。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吸氧治疗[2]。观察患者术侧肢体远端供血情况,预防因压力过大导致的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不限制体位但应叮嘱患者减少腕部活动,避免体位变化不当导致的穿刺口出血。对病情严重和意识不清的患者加强护理。

1.3.2健康宣教开展关于冠心病的讲座,及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及预防等相关知识,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患者病急乱投医和乱用药物现象的发生。

1.3.3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入院治疗后,多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排除负面情绪,促进病情好转,提高预后质量。

1.2.3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忌辛辣刺激食物,应多食高纤维素、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对排尿困难者可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按摩下腹部及热敷膀胱区,帮助患者排尿。

1.2.4用药护理严格按医生医嘱给予患者服药,避免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和服药次数。因PCI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较多,且术后并发症大多与抗凝药物的使用相关,因此应预防患者过量服用或服用剂量不够导致并发症。

1.2.5并发症预防PCI患者经抗凝治疗后并发症较多。①血栓:血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应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②出血和皮下血肿:出血和皮下血肿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一般由止血不当、短期内多次介入治疗和抗凝治疗有关[3]。因此,术前患者应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训练床上排尿,避免因肢体活动不当引起的穿刺部位出血及渗血。

1.2.6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康复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和提高抗凝效果,提高预后质量。术后尽早鼓励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所有活动均在护理人员的陪同和指导下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则减少活动量或终止活动,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逐渐恢复活动量,加强锻炼。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步入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该法近期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介入治疗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为了预防和减少急性血管并发症,要适当选择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4]。术中要求术者操作轻柔,提高动脉的穿刺成功率以预防和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应进行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并发症预防,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利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180例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1,12(3):348-349.

[2]梁桂春,孙扬.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29(17):112-114.

[3]刘红俊.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3):842-843.

[4]王朝霞,罗先润,曹程浩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