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瞬感血糖仪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雅培瞬感血糖仪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疗效观察

林梅英,卢丽贞,何其青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观察雅培瞬感血糖仪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7月至2019年0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共40例。治疗方法:分为瞬感组20例:使用雅培瞬感血糖仪监测血糖。对照组20例:仍使用原有血糖监测方案,每周监测血糖2-3日,每日4-5次。两组仍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干预及一日4针方案,均在专业医生和护士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16周,对比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入组时糖化血红蛋白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完成16周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改善,瞬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P<0.01)。两组之间对比,瞬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更低(P<0.01)。在完成16周治疗后,瞬感组每日胰岛素总量和入组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日胰岛素总量比入组时增加(P<0.01)。和对照组相比,瞬感组每日使用的胰岛素总量更小(P<0.01)。瞬感组有3人发生低血糖,对照组有8人发生低血糖,瞬感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传统的末梢血糖监测方案,使用雅培瞬感血糖仪有助于更好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节约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而且有可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1型糖尿病;瞬感血糖仪;血糖控制;护理

糖尿病危害人类健康,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病程长,容易出现各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2],传统的末梢血糖监测方式存在血糖监测覆盖不全面和依从性差等缺点[3,4]。雅培瞬感血糖仪为新型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提供即时的葡萄糖信息并兼具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功能[5]。本研究拟观察雅培瞬感血糖仪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07月至2019年0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共40例。入选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18岁;目前使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方案;研究开始时血糖控制仍欠佳,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者慢性并发症。40例患者随机分为瞬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瞬感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9岁-41岁,平均28.70±5.97岁,病程1年-22年,平均10.70±6.61年。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8岁-38岁,平均25.85±6.37岁,病程2年-19年,平均8.40±4.7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对象均已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瞬感组20例:使用雅培瞬感血糖仪监测血糖。对照组20例:仍使用原有血糖监测方案,每周监测血糖2-3日,每日4-5次。两组仍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干预及一日4针方案,均在专业医生和护士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16周,对比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检测指标40例患者于入组前及治疗16周后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统计每日胰岛素总量。

1.4低血糖发生率每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例数/每组总例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血糖小于3.9mmol/L。

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各指标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数据对比使用卡方检验,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表1)

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时糖化血红蛋白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完成16周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改善,瞬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P<0.01)。两组之间对比,瞬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更低(P<0.01)。在完成16周治疗后,瞬感组每日胰岛素总量和入组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日胰岛素总量比入组时增加(P<0.01)。和对照组相比,瞬感组每日使用的胰岛素总量更小(P<0.01)。

2.2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表2)

从研究结果表2显示:瞬感组有3人发生低血糖,对照组有8人发生低血糖,瞬感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血糖控制信息,指导药物剂量的调节[6,7]。血糖监测包括了糖化血红蛋白、即时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糖化血红蛋白提示既往2-3个月的血糖总体控制水平,对于短期内的剧烈血糖波动无法做出有效的提示;即时末梢血糖可以迅速反应患者的当前血糖水平,但是一日多次取血样操作给患者带来不便。传统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全面反应患者的当前血糖水平,但成本高,操作不易[8]。1型糖尿病患者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需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9]。且因1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血糖波动较大,依从性相对较差的特点,更需要一种监测方法可以简单有效的提示患者当前血糖水平,并能记录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瞬感血糖仪属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即可以显示患者当前葡萄糖信息,同时也可以回顾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发现隐匿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本研究中,瞬感组和参照组干预前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水平都有改善,但相比较,瞬感组的血糖控制水平更好,糖化血红蛋下降程度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和之前的其他研究结果类似[10]。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低血糖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研究中,瞬感血糖仪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和Bolinder等的研究不太一致,其认为,瞬感血糖仪在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上的差异是有意义的[11],这可能和本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少有关。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良好血糖控制的前提下,尽量少的胰岛素剂量,有助于预防高胰岛素血糖,减少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并提供更好的药物经济性。在本研究中,瞬感组患者的每日胰岛素总剂量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对参照组每日胰岛素总剂量更低。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的末梢血糖监测方案,使用雅培瞬感血糖仪有助于更好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节约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而且有可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StrattonIM,AdlerAI,NeilHA,etal.Associationofglycaemiawithmacrovascularand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oftype2diabetes(UKPDS35):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BMJ.2000.321(7258):405-1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3]张晓梅,纪立农.IDF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4-11.

[4]尹逸丛.糖化清蛋白的诊断优势及其检测现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24):3456-3458.

[5]张美萍,李绕琼.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118.

[6] 翟迎九,魏丽,方铭喜,等.自我血糖监测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419-3420.

[7] 陈燕铭,唐喜香,穆攀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9):795-798.

[8]Introduction: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18.DiabetesCare.2018.41(Suppl1):S1-S2.

[9]李光伟.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状况及应对策略.药品评价.2017.14(13):5-8.

[10]Ish-ShalomM,WainsteinJ,RazI,MosenzonO.ImprovementinGlucoseControlinDifficult-to-ControlPatientsWithDiabetesUsingaNovelFlashGlucoseMonitoringDevice.JDiabetesSciTechnol.2016.10(6):1412-1413.

[11]BolinderJ,AntunaR,Geelhoed-DuijvestijnP,KrögerJ,WeitgasserR.Novelglucose-sensingtechnologyandhypoglycaemiaintype1diabetes:amulticentre,non-masked,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Lancet.2016.388(10057):2254-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