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大胆创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自主体验大胆创造

段煜

段煜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450003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造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的人才,势在必行。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在品质、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方面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一代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综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种,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作为首批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一线美术教师,要把关注学生技能的发展转变到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创新精神上来,用师生的互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在“玩”中体验、发现、创造

刚进入学龄初期教育的孩子,受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的局限,创作时不受任何画法、形式的约束,而是从创作画的激情出发,无拘无束地从生活的探索中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展示个性需要的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美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如教学美术一年级第四课创作内容《滚动乐园》,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不仅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圆形水果及其他圆形物品,而且想方设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在游戏中去发现、感知、探索。首先,让孩子们注意观察教室里每一个角落及周围小朋友的着装,说出哪些物体像圆形、哪些像三角形、哪些像方形,巩固以前掌握的知识。然后,我出示了多种圆形物体如:柿子、苹果、橘子、梨、石榴、荔枝、沙包、垒球、乒乓球、小皮球……。八人一组依次做滚动实验,孩子们看到这些物品又给他们做游戏的机会,个个跃跃欲试,争前恐后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完全沉浸在玩耍之中,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经过观察、触摸、滚动,引导孩子们利用语言工具说出了物体不同的颜色,体验到物体的大小、轻重、软硬不同,滚动时又有快慢、曲直之分,有的沿直线,有的能拐弯,而有的由于太重又不十分圆滑还会发出“轱辘轱辘”的声音……。学生观察之精细,感受之深刻,语言表达之全面,是你预先想象不到的。进而还会联想到许多圆形物体,如:洋葱、大蒜、扣子、车轮、眼珠、菠萝、瓶盖……。为创作《滚动乐园》丰富了内容。通过尝试各种媒材,引发出丰富的想象,不仅感受到了物体之间的差异,而且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启迪思维,激发创作的欲望,加深了对绘画的理解,创作出了具有个性、丰富生动、妙趣横生的作品。这种在“玩”中学习的教学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手工制作中认识、体验、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进行手工练习,在无形中养成精细、忍耐、敏捷、沉着的美德,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小学手工制作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在手工教学中必须针对其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手工制作活动具有游戏性,它需要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教学中,决不能像要求成人一样,严格遵循细节;其次,小学生手工制作又有其独特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完成一件“好看”的作品,不考虑其他观赏对象的愿望和反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这一特性;此外,小学生手工制作还有稚拙感,这一点恰恰能反映学生对世界的纯真认识,反映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闪光之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完整地保存学生这一特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思维的空间。

我在进行教材第十四课《巧用纸餐具》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纸餐具、瓶盖、毛线、纽扣、挂历纸等废旧物品,制作材料的多样变化本身就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课堂上,同学们拿出材料游戏式地进行摆放。我首先引导他们对材料的认识和体验,从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光泽等方面入手,在熟悉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材料,使用材料,在材料的选择、搭配、设计、创作过程中,他们的艺术品味和独特的创作意识不经意地显示出来。学生们通过眼、脑、手三者协调并用来表现和发挥材料的特性和美感,并通过艺术构思、制作、提炼、升华创作出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在自评、互评中进行再创造

作品观摩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勤动脑、巧动手,还要适时的举办一些小型作品展,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独创作品的机会尤为重要。让学生自由、自愿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创造意图、表现的内容,这时,孩子们喜形于色,手舞足蹈,通过自评互评,相互渲染,既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达到进一步完善作品的目的,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其他同学的作品,也会使自己发现全新的创作角度。此时,把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出来。这种观摩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就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热情高涨的和谐、成功的氛围,使学生创造力能保持长久的发展,通过这一特别的形式,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强大的生命力,才是最美的。

总之,孩子们在充满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能自主地体验,愉快地接受新知,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