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小玉的复仇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析霍小玉的复仇行为

安璐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唐传奇是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产物,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对于女性形象有着极大的关注,塑造了许多细腻丰富的成功女性形象。其中蒋防的《霍小玉传》是中唐传奇文的压卷之作,是最早一篇反映因男子辜负女子背弃诺言导致女子殉情的作品。自古以来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建构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模式司空见惯,但霍小玉的复仇行为却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大多数女子不管是社会环境的束缚还是自身,都会采取沉默认命,自怨自艾的态度,敢于为自己争取公道的却是寥寥可数的,她们最大的魅力在于勇敢和开明,选择了至死不屈,抗争到底。

关键词:霍小玉;复仇行为;悲剧

一、《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复仇行为的简述

《霍小玉传》主要讲述了到长安应考的才子李益在鲍十一娘的引见下与流落在民间的已故霍王之女小玉相会,小玉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己身份卑微,爱情不会长久,向李益许下八年之约。而后李益迫于家庭权威与卢氏定亲,辜负小玉且不肯再见,在黄衫客的帮助下俩人见面,之后小玉悲愤而死并发下复仇的决绝誓言,死后冤魂复仇,使李益猜忌心加重,致使妻妾或被休或被恐吓,复仇成功。

(一)复仇行为的特点

霍小玉的复仇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李益妻妾等女性的复仇,却没有向李益本人直接进行报复。二是她在死后,冤魂进行复仇。她对现实有着理智的认识,但是在爱情中仍然天真执着,固执己见。她追求与之相配的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贸,但慕风流”[1],对爱情有极高期许。在和李益认识早期,她便叹到“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2]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她对现实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两年后,李益走马上任,她清醒地认识到他家中没有正妻,这次回去必定会成就姻缘。李益归家果然与卢氏定亲,为筹备婚礼他无法与小玉相见,更是刻意避免,这也是李益抛弃她的原因。另外霍小玉死后不久,李益就与卢氏在一起,面对又爱又恨的人的妻子,霍小玉变化出二十多岁的男人以及不知何时掉落的表达爱意的同心结,都令李益怀疑卢氏的忠诚,即使身为名门望族,也只能遭受丈夫的怀疑猜忌之心与身体的虐打,最后沦落到被诉讼到公堂而被休弃的下场。之后李益猜疑心越来越重,他的妾室或被杀、或被关、或被恐吓,导致娶妻三次,都和卢氏一样,家宅不宁。值得关注的是,小玉从来都不是本人直接出现去报复,而是幻化成他人使李益对他的侍妾进行猜忌,进而造成不幸。

二、复仇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唐代门第等级制度

唐以前,妓女无外乎都被视为底层无耻人士,风尘卖笑,自甘堕落。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人身权利。从唐传奇开始,妓女形象逐渐转变,涌现了一批如霍小玉、李娃、红拂女等追求平凡生活,渴望真挚爱情的正面女性形象,得到了人们的同情与赞扬。因此唐代妓女无论外在形象或是内在气质都要兼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样样具备。即便如此,唐代仍然处于封建社会,重家世的概念植根于人心,尤其在婚姻中,不同等级的人如果要谈婚论嫁是不会被社会所容忍的。门第观深深地影响着婚恋观,“要娶就娶望族女”这样的意识在士族中是根深蒂固的。《霍小玉传》中的卢氏就是名门望族,娶了她便意味着士子的仕途更加畅通,也对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两个大家族的团结稳定,同样意味着仕途的顺遂。从霍小玉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门第观念对她与李益之间爱情的阻挠。她一生的不幸都因为这严苛的门第等级制度。她本来是霍王最受宠的女儿,霍王去世后与母亲一起被驱赶出王府,沦落为妓女。一心追求单纯的爱情,却因出身娼门,不能与恋人相爱相守,最终被抛弃惨死。我们通过李益的形象不难发现唐代门第制度的严苛,封建腐朽性深深扼杀了美好的爱情,更让小玉含恨而死,沦为门第制度的牺牲品。

(二)霍小玉性格原因

霍小玉是一个活的清楚爱的单纯的女子,她身上最大的性格特征是至情至性。在她与李益的爱情中,一方面,她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有着清醒地认识,她明白李益对她的痴迷只是因为她的容颜绝色,更清楚她的爱情摇摇欲坠,不可能相互扶持,携手到老。所以她们刚认识之初便觉得悲凉,情消恩移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对以后的生活忧虑甚重。另一方面她却是可以为爱情付出一切的人,无论现实如何,她只是一个陷入爱情无法自拔,对爱情充满幻想与希望的痴情女子,美好的爱情是她一生的信仰,爱的单纯,爱的热烈。然而当她面对残忍的现实时,她的信仰被打碎,她含恨而亡,死前发下誓言,化为厉鬼,让其家宅不宁。对于是妓女的霍小玉而言,这一切,如镜花水月,她与李益的爱情想要开花结果是不会被世家大族代表的阶层所接受的,也是社会法律不允许的。其次,父母之命不可违,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孝。她与李益之间的客观原因就已经无法抗衡。而霍小玉面对这一切,仍然对爱情抱有幻想,她向李益提出八年之约,再相守八年,之后自己遁入空门,守着与他的回忆了此一生,他再与别人缔结良缘。她认识的不够彻底,她还有着对李益,对爱情的幻想。然而她最后乞求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仅仅想要精神上能够达成共识的爱,尽管从一开始她就感觉到这是一出悲剧,还是向往着八年的相守,这可以看出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勇气。同时她也是坚强的,她对自己的命运力图抗争,做出改变,当李益久久不归时,她并没有消极,而是尽自己所能去找寻。她数次去拜访得不到确实回答;求神问卜也没有结果,但她并没有灰心失望。最后她家资耗尽,又开始典卖东西,让侍女偷偷地卖,不让人知道,从这样的小事上,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坚强。她为寻找李益想尽各种办法,历经艰辛,以致久病成疾,临死前的梳妆,同样表现出她的倔强侧毅。当她知道自己被抛弃,怒斥李益之后身亡。冤魂归来,向他的妻妾复仇,致使家宅不宁。就是她敢爱敢恨的性格面对等级门第观以及李益的软弱辜负导致她的报复行为的产生。

中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复仇行为体现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对残酷的封建礼教,门阀制度的一大冲击。作者通过这桩悲剧事件完成了对旧婚姻制度的批判,表现了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同情。复仇行为的出现,是对李益以及封建社会的控诉,即使生命陨落,成为门阀制度的牺牲品,但是她依然用灵魂去反击这制度,没有向它屈服。复仇行为的出现给李益以及当时的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文学意义深远,成为后世戏曲题材的主要来源,为戏曲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可塑造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为以后留下了可借鉴的艺术手法。蒋防的《霍小玉传》为后世明代汤显祖的《紫箫记》、《紫钗记》,清代蔡应龙的传奇《紫玉记》都提供了范本,成为他们创作这些作品的主要来源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剑国:《中国小说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2]梁敏:《多视角描写——论唐传奇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时代文学》,2009年.

[3]李献芳:《中国小说简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安璐,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就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