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高血压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措施

何晓娜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655000)

【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关键词】高血压病康复评定治疗措施

高血压病的临床药物治疗一般效果明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康复治疗的介入。药物长期使用难免有副作用,而且有经济上的压力,同时配合康复训练能减少药物用量,减低副作用。

1发病相关因素

高血压病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①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②某些不良环境因素会诱发人体改变。③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低血压。此外,高蛋白饮食、饮酒与血压升高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临床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缓急,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

2.1缓进型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一般在中年隐匿起病,渐进发展,可有头晕、头痛和耳鸣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在测量血压时,或因靶器官损害的表现而在体检时发现。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在紧张、劳累时加重,但症状严重程度与血压水平可不一致。高血压病患者可合并其他原因的头晕、头痛,其往往与血压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合并症、并发症或药物有关(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

2.2急进型高血压少数高血压病患者病情急骤进展,且血压水平偏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可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等表现。

3康复评定

3.1血压评测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以下3种:①诊所偶测血压:医务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来进行测量,为诊断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用核准的血压计,可于安静休息坐位时,测上臂肱动脉部位的血压。②自我测量血压: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状态下给自己测量血压,反映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是诊所偶测血压的一个重要补充,一般较前者略低。③动态血压监测:在一天24h内,日常生活的各种状态下,一般每隔30min测一次血压。可提供日常生活中包括休息和运3.2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有:血压水平(1~3级),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肥胖(可用BMI指数和腰臀围比等衡量),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盐、脂肪、热量、糖和酒精的过度摄入,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5mmol/L,LDL胆固醇升高、HDL胆固醇降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持续的工作紧张和疲劳状态,不良心理应激、情绪控制能力低,睡眠质量低。

3.3运动能力

3.3.1运动强度指标初次参加康复运动,以及进入每一个阶段之后,均需要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贮量进行评价,以指导制订和调整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里的运动量,可反映功能贮量。常用的参数有:①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如速度);②靶心率:指康复训练时要求达到的目标心率。常采用50%~7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是极量运动时所达到的,心脏跳动的最快频率。③吸氧量(VO2)%:常采用40%~60%最大吸氧量。最大吸氧量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是综合反应心肺功能状态和体力活动水平的最好生理指标。④主观用力积分(RPE):是指患者自我感觉的运动劳累程度,也是最容易采用的评测方式,比较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通常采用11~13分,即轻度到中等程度用力的劳累程度。

3.3.2运动反应指标在运动过程中,必须注意区分患者正常与异常的运动反应。若将正常运动反应视为异常,不必要地限制运动量,不利于患者运动方案的开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若将异常的运动反应视为正常,则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骨关节损伤等运动意外的风险。通常值得关注的运动反应指标有: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疲劳感、动作的协调性、运动后的恢复时间等。

3.4心脏负荷试验

临床上一般在静息状态下测定血压,却无法了解患者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心脏负荷试验,配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气体分析等技术,能较准确、全面地评价运动者的心血管反应和功能贮量,有助于评价功能状况,保障安全,指导康复运动。有学者对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人做超声心动图活动平板试验,发现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基本正常,而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运动耐量明显下降。

3.5.550%最大握力试验

参加抗阻训练者,还需做等长收缩时的运动试验,常用50%最大握力试验。即一手用50%力量等长收缩抓握持续90s,在对侧肢体每隔30s测血压1次,若>180/120mmHg,表示有高血压反应。

4康复治疗措施

4.1健康教育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因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故容易被忽视。而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以及到医院检查发现靶器官损害之后,患者及其家属容易产生焦虑心态,不利于疾病控制。故康复治疗应从心理疏导开始,缓解焦虑情绪,调整易激动性格。宣教、沟通以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方式。可告知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常见的表现,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等。当患者发现,可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疾病控制住,就能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缓解焦虑的心态,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所以,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4.2运动疗法①有氧训练常用的有氧训练方式有步行、踏车、游泳等。运动强度应维持在中等强度以下,更强的运动似乎并不增加疗效,甚至使效果减退。②循环抗阻运动过去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禁忌作抗阻训练,因为抗阻训练时肌肉等张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近年来研究显示,轻度高血压病患者,若抗阻运动试验时无血压过分升高,可通过循环抗阻训练,安全(并不引起血压过分升高)、有效地降低并维持血压,同时增强肌力。

4.3物理疗法①直流电离子导入法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内,在局部组织内形成“离子堆”,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②脉冲超短波疗法强烈地刺激压力感觉运动神经,可使血压和心率降低。③穴位磁疗通过磁场刺激穴位,来影响和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达到降压目的。

4.4心理疗法①自我分析法找出影响情绪的主客观根据,然后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是否与现实吻合,以便与困难进行有效的斗争。②自我冷化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格特征多为易激动、行为带有冲动性、求全责备等特点。故指导患者遇到心理应激时候,从时间和程度实行“冷化”,如马上离开诱发心理应激的环境,对感情进行“冷处理”。③松弛训练紧张状态会伴有肌肉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可通过松弛训练,调节情绪。方法是站立或静坐,全身放松,做深呼吸,或一边缓步行走,一边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