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

李跃荣

李跃荣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四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要: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我国迅速加入到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党交给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学;实验;讨论;总结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初中阶段是人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对他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自学能力的发展型教育。为了配合素质教育,依据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尝试采用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的四环节教学实验法,有了一定的收获。

该实验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具有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具体做法是:

1第一步:自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自学”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学”成为自觉行动。在教改实验中,采用的自学方法是:

1.1下发阅读提纲。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在课前下发阅读提纲,课堂上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思维引向对已知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分析。

1.2自拟内容提纲。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后,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列出内容提纲,不完善地方,学生相互补充,并在教师指导下取得—致意见。确定了重点,难点,关键,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的指导也有侧重。

2第二步:实验

在自学基础上,教师创造实验环境,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为了使“动手”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具体做法是:

2.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意识到由于演示实验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地位。他们虽然“跃跃”,而两手却不能“以试”,使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得不到进—步的提高,因此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势在必行。具体做法是:

(1)进教材中的演示方案,使学生实验随堂进行。如在讲“压强”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压强小桌”,并分组操作,边研究,边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效果甚好。(2)采用随手可得的器材做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其实就在身边。如在讲“大气压”一节时,以往都是重复做书中的实验,学生感觉离生活很远,不易操作。我在教学中这样处理的:取一只笔帽,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把笔帽粘在嘴上?”从而引出大气压的存在。在讲“压强”概念时,让学生用两手食指同时水平“用力”挤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使之静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体验不同痛觉,讨论两手用力关系,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形成正确的压强概念。(3)把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并进实验。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解决出现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如讲“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时教师演示与学生同步进行。

2.2在复习课上做适量的学生实验。

在复习“热现象”—章中,以前,从冰库的墙上取下-8℃的冰花装入保温瓶中分给学生,做冰的升温、溶化、水的蒸发、沸腾、液化等物态变化;又用注射器和烧瓶做“低压沸腾”实验。这个实验中,既有汽化,又有液化等现象;用装茶的小瓶做升华、凝华和凝固实验,最后让学生绘出物态变化示意图和冰的溶化、凝固图象。这种复习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2.3把学生的实验观察引伸到课后校外。

学生物理实验走出课堂,不仅能巩固课本上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研究物理问题的风气和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课后让学生做—些实验观察。如讲沸腾吸热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用手摸—下沸腾的水壶底。教师刚一布置,有的学生就“妈呀”一声,似乎他的手已经被烫着了。实践纠正了他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关热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想象”并不等于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让学生自制教具、学具、量筒、指南针、滑动变阻器等,使学生得到观察、操作的机会。

实验活动本身包含着复杂的认识过程,通过观察现象,学生参加器材组装,使用仪器等各种实际操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进行观察研究探讨的能力。实验随堂进行,能与所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学生动脑、动手研究问题,计算与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三步:讨论

讨论是教改的中心环节,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活动,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许多需要解答,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教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点要有充分的认识,设计讨论题时要充分估计到。如在讲“热平衡”方程中,Q=cmΔt中提出讨论题:Δt是初温,还是末温?Δt,t,t0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吸热、放热与温度有关,而与初温、末温无关。再如对一些混淆的概念采用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加以总结。如区分“内能”“热量”和“温度”时,设置一些讨论题:(1)内能和热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是什么?(3)内能和温度有什么关系?两两对比,目的明确。讨论时学生有针对性,各概念关系明确,效果甚佳。

3.2把握方向。讨论中适当加入一些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掌握进程,不走弯路。如在讲“电磁感应”一节时,启发学生当改变导体切割方向时电流方向怎么变化?若改变磁感线方向呢?若两者同时改变呢?步步深入,启而不发,含而不露,给学生留下讨论的空间。

3.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设计的讨论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惯性现象”一节时设计讨论题:杯上放硬纸板,板上放鸡蛋,快速抽出硬板,鸡蛋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演示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3.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注意中下等生的心理活动,打消他们发言怕错的顾虑。动员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讨论时学生相互启发,学得的知识能够有较深的记忆,活跃思维,增强兴趣。课堂讨论时,学生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有好多问题要争论,要探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表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4第四步:总结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是信息评价归类的过程,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总结体现了教师的主体作用。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外,教师通过信息反馈,指出学习物理规律中易混淆的问题,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确定学生问题讨论中的最佳答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共性问题。

总之,要鼓励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让学生做概括性的小结,整理笔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写出专题小论文,以促进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进—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