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其艺术特色(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1
/ 1

  内容摘要: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大型说唱音乐文学艺术样式,是由讲说和歌唱的乐曲穿插而成的。董解元的《西厢记》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套诸宫调,所以对研究宋金时期的诸宫调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现存能够考证的诸宫调仅有三部,董解元的《西厢记》是最为完整一部,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

  关 键 词:西厢记 诸宫调
  
  现存能够考证的诸宫调仅有三部: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由于其他两部作品残缺不全,所以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研究诸宫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三部作品中,董解元的《西厢记》不但是最为完整的一部,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
  
  一
  
  董解元《西厢记》是一部叙述崔莺莺与张生(名珙字君瑞)的爱情故事并具有反封建意义的优秀作品,也是现存唱词最完整、曲调保存得比较多的一套诸宫调。在这部作品中,共使用了14个宫调,基本曲调有151个,连同一个曲调的变体在内共达到444个。董解元《西厢记》是应用曲牌联套形式的长篇说唱,但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曲牌体戏曲的雏形,它的曲体结构形式对单个曲牌适应剧情时的艺术处理方法,曲牌宫调方面的整理与分类以及连接原则等都为后来的曲牌体南戏、元杂剧、昆曲等音乐的形成与成长开辟了蹊径。董解元在《西厢记》中充分发挥了诸宫调说与唱相辅相成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既曲尽其妙地叙述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又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感情世界和心理活动。
  
  二
  
  董解元《西厢记》中莺莺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这个美丽的少女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她和张生邂逅相遇萌生了爱情。一方面她具有少女的情感和欲求,另一方面她又接受过较多的封建道德教育,这就构成了她思想和行动上的矛盾。她回答张生的那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达了她不甘寂寞的苦闷心情,流露了她对异性的渴望。在“听琴”的时候,她被张生琴声中的热切呼唤,感动得“阁不定粉泪涟涟,吞声害气埋怨”,但这时她还没有勇气和张生见面。在她的内心深处,封建礼教的约束和对张生的爱恋,激烈地冲突着。后来当她接到张生的情诗时,终于大着胆子写了一首题为《明月三五夜》的回诗,约定张生于十五日晚上相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标志着莺莺决然走上了叛逆的道路。然而后来又发生了“赖简”的事,这一波折给故事带来了起伏,使作品显得摇曳多姿。作为贵族小姐的莺莺,顾虑重重,她原想瞒过红娘,偷偷和张生约会,没有料到张生竟不避红娘,跳过墙后,还使红娘去给她传报,这使她感到处境尴尬。她的赖简是出于不得已。后来当她看到由于赖简,张生相思成疾,病得快死的时候,她就毅然地打消一切顾虑,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深夜主动地去向张生表示爱情。至此,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形象,在作品中被成功塑造了。她是在和客观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塑造的,也是在和自己头脑中的封建道德观念作斗争的过程中塑造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