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东营地区2008年~20011年病毒性脑膜炎、脑炎63例患儿进行病原与临床分析。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人脑脊液的肠道病毒(EV)RNA,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例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脑脊液经RT-PCR检测,EV感染阳性率为74.6%(47/63),RT-PCR的全过程可在5小时内可以完成。肠道病毒脑膜炎可以散发或局部暴发,临床特点在各个年龄组有所不同,70.21%的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不同程度增高(均数为76×106/L)。结论采用RT-PCR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肠道病毒,此方法敏感性高、省时省力;EV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无特异性。肠道病毒是东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最常见的病原。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性脑膜炎 脑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 要: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地铁运营隧道的施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依托武汉市轨道交通12号线明挖上跨既有4号线区间竖井开挖工程,为控制下卧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提出了一种小分仓跳挖-倒挂井壁施工方法,并探讨其在上跨运营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实地调查、方案比选和工程实践,研究了该方法的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及其对地铁运营的影响。研究表明:小分仓挑挖-倒挂井壁法能够有效减小施工对地铁运营的干扰,保障运营安全。该方法可以为地铁隧道施工的变形控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传统的监测技术需要地铁线路的停运并局限于单一的数据反馈,不能满足高密度的行车的应用,提出建立地下工程远程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地铁结构安全进行评估与及时的反馈,对有效控制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例表明自动变形监测能够连续自动监测、监测数据自动记录、预处理并实时传输,极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随着地铁建设规模及线路长度的不断扩大,涉及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在临近地铁隧道基坑监测方面,为保证地铁隧道安全,自动化监测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对运行中的隧道进行不间断监测,为基坑的开挖施工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保证地铁安全正点运行。

  • 标签: 自动化监测 地铁隧道 既有线 沉降监测
  • 简介:摘要以杭海城际铁路余许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已运营杭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为例,通过机理分析、工程类比、FLAC3D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粉砂地层盾构隧道下穿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及参考。

  • 标签: 盾构隧道 盾构穿越 数值模拟 变形 运营保护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加快,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房屋建筑工程;随之而来的一个焦点问题便是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其中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就白鹤滩水电站业主营地宿舍楼卫生间及屋面防水施工过程质量管控措施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同类项目施工质量管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房屋建筑 防水工程 施工质量 过程管控
  • 简介:摘要因建设时序的原因,在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上方特级外部作用影响区域进行市政隧道施工,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的回弹隆起和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是工程设计施工需要控制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合理的参数取值,建立二维和三维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区间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规律,并针对现状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运用时空效应原理开挖基坑,有效控制下方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建立系统合理的设计施工监测体系,确保区间隧道的安全。

  • 标签: 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更新及地铁线网的延伸发展,地铁上盖建筑在日后的城市发展中将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多。但地铁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地铁运营期间亦将不可避免地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或干扰。根据物理研究与分析,地铁运营所产生的振动能量沿轨道、道床传递到隧道结构衬砌上,再经由隧道衬砌和周围地层、地基、基础、地下室结构等中间介质传至地面和上部建筑,引发二次振动和噪音,直接干扰上盖建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环境,大大降低生活舒适度。为解决地铁运营对上盖建筑带来的振动和噪音等不利影响,需在有限的空间内,从振动和噪音传递的路径入手,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联合处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 标签: 振动 噪音 减振降噪 地铁隧道 上盖建筑
  • 简介: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穿越城市中心区域,该区域通常是居民住宅、办公机构集中的区域,其振动影响不可忽视。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人体的影响,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对室内高精密仪器、设备的影响等。随着地铁大规模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铁运营时所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从振动和噪音传递的路径入手,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联合处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探讨其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振动 噪音 减振降噪 地铁隧道 地铁周边建筑
  • 简介:摘 要:本文结合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火车站暗挖下穿既有运营地铁5号线设计及施工,重点介绍硬质岩层工况下小净距下穿既有运营线暗挖初支开挖施工关键技术及控制施工,为后续类似新建城市地铁暗挖小净距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 标签: 暗挖 硬岩 小净距 下穿运营线 监测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安全与保护区的后续建设施工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改迁方面,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实施,对于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运营地铁保护区后续建设施工时改迁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地铁保护区 改迁策略 施工实践 施工安全
  • 简介: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走进了“核心素养”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户外营地教育也应建立自身独特的核心素养目标,并通过活动项目的建设,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融入其中.本文以上海市少年儿童佘山活动营地的丛林探险项目为例,提炼其中核心素养的目标内容,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资源体系,探索户外营地项目的资源建设与活动实践,构建学习共同体.

  • 标签: 丛林探险 核心素养 户外营地 资源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癌高危人群伺机性筛查及指示性活检,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东营地区2014年1~12月份前来东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人群为筛查对象进行内镜检查,结合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做出病理学诊断确诊。结果2014年共筛查1624人,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和(或)原位癌、粘膜内癌、黏膜下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11%、0.80%、0.55%。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为1.35%,占全部食管癌的25.58%。结论对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伺机性筛查及指示性活检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 标签: 食管癌 伺机性筛查 活检 内镜
  • 作者: 曹超超 张江涛 张怀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咸阳  712000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与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地铁线路网状发展,新建地铁线路穿越既有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在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为了确保既有运营线路的运营安全,对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郑州地铁10号线医学院站~郑州火车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1号线地铁隧道为例,重点分析研究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线路的沉降及安全控制。

  • 标签: 盾构隧道 运营地铁线路 沉降及安全控制
  • 作者: 雷金斌 樊利强 曹劲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改造与周边建筑物、管线迁改等交叉作业日益增多,如何保证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地铁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天津地铁7号线张贵庄站为例,通过对既有运营地铁车站和新建深基坑之间分坑地下室改造施工技术分析,采用了明挖顺作法进行分坑地下室改造施工,保证了既有车站、管线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运营地铁车站与新建深基坑之间的交叉作业难题,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影响,实现了既有地下车站安全、正常使用的目标。

  • 标签: 分坑地下室 运营地铁站 新建深基坑 改造拆除
  • 作者: 雷金斌 樊利强 曹劲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改造与周边建筑物、管线迁改等交叉作业日益增多,如何保证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地铁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天津地铁7号线张贵庄站为例,通过对既有运营地铁车站和新建深基坑之间分坑地下室改造施工技术分析,采用了明挖顺作法进行分坑地下室改造施工,保证了既有车站、管线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运营地铁车站与新建深基坑之间的交叉作业难题,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影响,实现了既有地下车站安全、正常使用的目标。

  • 标签: 分坑地下室 运营地铁站 新建深基坑 改造拆除
  • 简介:【摘 要】暗挖地铁区间隧道在下穿既有线地铁车站过程中,对车站既有结构变形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下穿车站结构前超前大管棚施工、全断面注浆工艺性试验控制尤为重要,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下穿车站结构过程中暗挖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后期既有车站的工后沉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既有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又要保证暗挖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就暗挖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方案和施工控制进行研究探讨,对国内类似暗挖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暗挖 近距离下穿 既有线地铁车站 全断面深孔注浆 自动化监测
  • 简介:摘要:某轨道交通衔接工程(以下简称22号线某站)站后隧道下穿既有广州市轨道交通二、七号线某站车站主体及广石明挖区间,并与车站主体底板下方的抗拔桩冲突。为不影响既有结构的抗浮安全,拟采用暗挖法穿越既有线,对其抗拔桩处理后再采用盾构空推拼管片通过。本文通过对暗挖段的工法及支护措施研究、抗拔桩的结构处理措施、三维影响分析、监测数据的反馈,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复杂地质 暗挖隧道 零距离穿越 运营地铁车站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