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受朱棣篡改历史的影响,《明史》、《明太祖实录》所记晋王朱棡事迹存在着讹误、曲笔和疏漏之处。《明史》说朱棡曾经多为不法,甚至有异谋,后来在太子朱标的感化下改过自新,这是接受了《奉天靖难记》、《姜氏秘史》以讹传讹的错误说法。《明太祖实录》借朱元璋之口指责朱棡"出塞不见虏而还"及"筑城劳军",有材料证明这是有意诬蔑。《太祖皇帝钦录》所反映的朱棡形象虽然缺乏戏剧性,但是最接近朱棡的真实面目。对朱棡史实的考辨之所以重要,是其反映出官方史书乃由胜利者所撰写,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总是千方百计地美化自己,丑化敌方,因而充斥着曲笔与隐讳、篡改与捏造。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和古代政治史都应当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朱棡 朱棣 《太祖皇帝钦录》 《明太祖实录》
  • 简介:乾隆中期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出现了内地人口大量持续西向流动进入新疆的态势,籍隶陕甘的回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后新疆的人口构成与社会面貌皆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不少相关研究中,他们的存在被忽略了。作者通过爬梳北京与台北所藏各种满、汉文档案,得到大量有关实例,以此为基础具体探讨陕甘回民迁移新疆的契机、迁移大势以及在迁入地如何落脚谋生并构建移民共同体,尽可能鲜活地展现了这个内地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样貌和特点。

  • 标签: 新疆 迁移 陕甘回民 移民社会 满汉文档案
  • 简介:清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是影响西藏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促使清政府对西藏的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提升并维护了达赖喇嘛的政教地位,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并建立了此后二百年相沿不替的噶厦政府.这是清政府对西藏的再一次体制变革和制度安排.

  • 标签: 西藏驻藏大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
  • 简介:《南河黄运湖河蓄泄机宜图说》为清官旧藏舆图,嘉庆皇帝曾御览并钤有朱文方印,图幅绘制精美、注记翔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经研究,该图表现年代应为乾隆五十四年至乾隆六十年间(1781-1795)。借助地图及图说,该图图文并茂地表现了乾隆中后期京杭大运河中河段的湖泊蓄泄、闸坝设置及运口启闭、改移等河渠治理和水道变迁状况,是可以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珍贵图像史料。

  • 标签: 清代 运河图 京杭大运河 中河 运河治理
  • 简介:在《新疆钱币》2001年第1期上,黄立诚先生就笔者于《新疆钱币》2000年第4期上发表的《对几枚新疆钱币的探讨》一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笔者对黄先生的指正表示感谢。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与黄先生及广大钱币爱好者共同探讨(在下文中笔者将黄先生《……“乾隆通宝宝泉喀什钱”都不是真品》一文简称为黄文)。

  • 标签: 钱币 喀什 乾隆 大钱 指正 新疆
  • 简介:康熙八年(1669年)三月,西洋教士南怀仁以“监督历法”身份掌钦天监,意味着西洋历法重新得到朝廷认可。尽管如此,天主教并未得到弛禁。宫廷传教士努力寻求皇帝对天主教的宽容。两年之后,在杨光先教案中被逐至广东的西洋教士得以“奉旨归堂”。本文利用中西文献,研究西洋教士重掌钦天监后,实现地方教士“各归本堂”的过程,不仅剖析宫廷传教士为推动朝廷宽容天主教,周旋于皇帝、礼部和满汉大臣之间的策略和人际环境,而且揭示出皇帝与官员大臣的态度和反应。

  • 标签: 康熙 宫廷教士 禁教令 奉旨归堂
  • 简介:秦陵博物院于2000年对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东北角的K0007号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坑共出土原大青铜水禽46件。据考古发掘报告,'铜禽坑'在坍塌前曾遭受水淹以及焚烧等人为破坏,加之长期处于高温多湿的埋藏环境,因而青铜水禽出土时腐蚀、矿化、粉化情况十分严重,有的甚至仅剩残块,无法辨识原貌。在这些青铜水禽中,编号为23号的水禽铜鹤尤其造型优美,形态逼真。为了对这件青铜鹤进行保护修复,从其保存现状出发,收集信息资料,检测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开展了具体实施的步骤。经过修复,达到了最终的展示效果。

  • 标签: 秦始皇帝陵 K0007号陪葬坑 23号青铜鹤 修复保护 展示
  • 简介:清朝乾隆时期固伦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是来自嫩科尔沁部的外藩重臣。其三次承袭亲王爵,两次图形紫光阁的特殊经历在整个清代绝无仅有,体现出当时清朝与蒙古上层间的微妙关系。本文依据《达尔罕王爷记》、《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等档案为主,《清实录》《王公表传》等文献为辅,考究色布腾巴勒珠尔的爵位更替之原因,窥探了乾隆中期满蒙关系的新动向。

  • 标签: 满蒙关系 战事 爵位更替 不和谐
  • 简介:福安是明清时期中国天主教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教案频发之地,而清乾隆十一年爆发的福安教案在中国传教史上极具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第一次流血的教案,而且还促成了嘉道时期清政府在立法中订立了对西洋人治罪的律令专条。这对中国天主教的正常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往对此事件研究者虽多,但由於资料、档案屡屡披露发现,故以往成果多有偏颇。本文竭力综合各类中西原始档案,深挖全案的过程、原因及影响,以图超迈。

  • 标签: 天主教 多明我会 福安教案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
  • 简介:连载之六《礼记》讲人死后要给他洗澡,如他生前一样,还要给他洗头,剪指甲和修胡须。这些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举行的呢?《礼记》一说是在厨房,“浴于爨室”:一说是在室内,“掘中溜而浴”;一说是在堂内。不管怎么说,总之有一间专门给死者洗澡的地方,还有一些辅助的设备,从《礼记》的记载来看,这个地方,应该有一口井,一个灶屋,

  • 标签: 紫禁城 沐浴 皇帝 礼记 死者 厨房
  • 简介:清乾隆四十七年海富润携书案的相关档案资料(主要是当年五月广西巡抚朱椿的一道奏折),展现了一位回民长途跋涉、远赴异乡学经的生动画卷。朱椿奏折所附海富润携带伊斯兰教典籍的清单,则显示出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伊斯兰教界长期以来最为通行的经籍;同时也说明,虽然明末以来一直有汉文伊斯兰教典籍的著译,但阿拉伯文、波斯文经典仍然在宗教领域占居着主导的位置。

  • 标签: 海富润携书案 学经 奏折
  • 简介:末代皇帝溥仪,是举世瞩目的传奇历史人物。近年,事涉"末代皇帝"生前身后的纠葛不断,一桩由撰写末代皇帝引发的名誉权官司,再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早在2007年6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作出二审终审判决:贾英华被侵犯名誉权案成立,贾获赔十万元。按照人民法院判决,败诉者还应在《人民

  • 标签: 名誉权 溥仪 三十年 中级人民法院 皇帝 著作权
  • 简介:退食之室,图书在焉;笔砚纸墨,余无长物。以为此四者,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者也。士有能精此四者,载籍共焉往哉。

  • 标签: 文房用具 宫廷 清代 书房 明清 皇帝
  • 简介:元至清末,今贵州省系西南重要土司集聚地之一。各土司领地内生息的民族群体,在中央王朝经营进程中,逐渐为内地官员、文人熟知,遂产生了《(康熙)贵州通志》《(乾隆)皇清职贡图》“百苗图”诸民族图志,内容涉及各民族群体经济、风俗、劳作诸情形,是研究元明清时期黔省土司区民族图像的重要文献。剖析此类资料内涵,对深化土司学研究领域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土司区 民族分布 民族图像
  • 简介:《孔氏家儀》是清人孔繼汾所撰的一部家族禮儀著作,因"字句悖逆"、内容與欽定禮典多有不合,於乾隆五十年遭到查禁,孔繼汾亦獲罪遣戍。以往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文字獄層面,揭示乾隆時期的文網嚴密程度,未免單一和片面。在史實叙述和史料運用方面,既有研究也存在諸多不足。本文立足於乾隆朝硃批奏摺、録副奏摺和孔府檔案等材料,將《孔氏家儀》禁毁案放在有清一代宏觀背景下,從"古禮"與"今俗"的衝突、清廷與孔府的矛盾等多維視角出發,對《孔氏家儀》案進行重新剖析和探討。以此研究,可以看到清代尤其乾隆時期的禮儀秩序重建、行政體制運作、官紳矛盾等多個面相,豐富對清代政治史的認知和理解。

  • 标签: 孔繼汾 《孔氏家儀》 乾隆帝 禮儀衝突 官紳矛盾
  • 简介:接续上期对清代朝服中十二章纹样出现时间的探讨,作为“康熙出现”说的重要旁证——《玄烨朝服像》,就面中朝服细节比对院藏时代可靠的清代诸帝朝服实物,并结合院藏清代诸帝朝服像的分析,原来此副所描绘的并非玄烨(康熙),而是乾隆皇帝!通过两期对清代章纹朝服及清帝朝服画像的梳理探研,作者不仅对长久争讼的问题提出有据依的新观点,亦是将清代宫廷服饰与宫廷绘画研究相结合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 标签: 乾隆皇帝 清代 康熙 纹样 断代 专题
  • 简介: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藏品管理工作也需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利用物联网及相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对文物存放环境进行监测,对出入库人员信息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了文物的动态管理、清点及信息查询,加强了环境监测水平以及对出入库人员的控制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藏品管理工作中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安全性,更为实现文物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

  • 标签: 物联网 RFID 藏品管理 文物 博物馆
  • 简介:观众行为研究是博物馆满足公众需求、做好公众服务的基础。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也是大势所趋。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了解观众在不同展项前停留的具体人数和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观众对展览的满意度及其对展示设计的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博物馆展陈设计工作向贴近公众的需求方面发展。

  • 标签: 物联网 RFID技术 博物馆 展览 观众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