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新生败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诊治的60例新生败血,设为研究A组,将本院同期诊治的60例新生局部感染者,设为研究B组,将65例健康新生,设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均行PCT、hs-CRP及联合检测,观察并比较三组新生PCT、hs-CR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及研究A组新生PCT、hs-CRP及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研究A组新生PCT、hs-CRP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和研究B组,研究B组PCT、hs-CRP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A组新生PCT、hs-CR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情况优于对照组和研究B组,研究B组阳性检出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A组新生PCT的检测灵敏性及特异性比hsCRP高(P〈0.05),PCT和hs-CRP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结论PCT、hs-CRPPCT单项检测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PCT和hs-CRP联合检测可提升新生败血早期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败血的治疗效果,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败血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新生败血(观察组)和细菌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中各抽取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及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PCT 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败血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败血患儿共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败血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败血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败血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败血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败血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败血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检测 诊断
  • 简介:目的将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败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42例足月新生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新生败血并发DIC除应用常规治疗外,均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42例患儿中除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外,余38例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0.48%.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副作用小,易于皮下吸收,在新生DIC早期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治愈率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新生儿败血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新生败血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择取在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受救治的新生败血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和和观察组分别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比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综合护理在新生败血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不适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败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败血新生,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研究,为研究组;选取50例无感染的新生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均进行了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将两组新生在治疗前的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新生治疗后的数据指标也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相比均明显升高,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败血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迟发型败血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10-2017.10期间收治的110例超低出生体重的病历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对比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发生迟发型败血的一般资料差异情况,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迟发型败血的原因。结果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18例患儿发生迟发型败血,占16.36%。在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及机械通气上,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发生迟发型败血与未发生迟发型败血对象对比有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诉情况均是引起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发生迟发型败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会受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及机械通气影响,增加迟发型败血发生率,临床应针对性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减少该类患儿迟发型败血的发生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迟发型败血症 重症监护病房 发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Ⅱ)在新生败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新生败血患儿106例为败血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医院无任何感染症状的106例健康新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因子水平,败血组不同危重程度患儿血清因子水平及败血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分析血清因子水平和新生败血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组血清降钙素原、TNF-α、CRP、sTNFR-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组不同危重程度患儿血清降钙素原、TNF-α、CRP、sTNFR-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组极危重患儿血清降钙素原、TNF-α、CRP、sTNFR-Ⅱ水平高于非危重和危重患儿(P<0.05)。败血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TNF-α、CRP、sTNFR-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r=0.649)、TNF-α(r=0.705)、CRP(r=0.681)、sTNFR-Ⅱ(r=0.615)和新生败血危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生败血患儿血清降钙素原、TNF-α、CRP、sTNFR-Ⅱ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与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及时监测血清降钙素原、TNF-α、CRP、sTNFR-Ⅱ水平,为疾病评估提供信息支持,指导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新生败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科初次住院的败血足月儿为败血组,按约1∶1的比例选取同期收治、与败血组患儿胎龄相差<1周、家长同意参加研究的轻度高胆红素血足月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入院第1天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ETs标志物瓜氨酸组蛋白H3-DNA(citrulline histone H3-DNA,CitH3-DNA)、荧光酶标仪检测血浆游离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A,cfDNA)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培养结果、CitH3-DNA和cfD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itH3-DNA和cfDNA对新生败血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74例,其中败血组39例,对照组35例。败血组CitH3-DNA和cfDNA均高于对照组[CitH3-DNA(光密度值):0.85±0.05比0.48±0.03,cfDNA(mg/L):0.90±0.05比0.5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tH3-DNA和cfDNA无明显相关性(P>0.05)。CitH3-DNA与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RP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fDNA与日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成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成负相关(P<0.05)。在联合诊断败血方面,CitH3-DNA+CRP、cfDNA+CRP及CitH3-DNA+cfDNA+CR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47和0.970,预测新生败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2.3%、84.6%和94.9%,特异度分别为94.3%、97.1%和10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的预测价值。结论新生败血患儿外周血清NETs呈高表达,尤其是CitH3-DNA,可作为新生败血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与CR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新生败血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败血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瓜氨酸组蛋白H3-DNA 血浆游离DNA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万古霉素对新生败血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预后的反映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儿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败血的患儿资料86例,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为参照依据,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出现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的组为观察组,人数为52例,剩余的为对照组患儿,人数为34例。对观察组的52例患儿采用万古霉素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的话则采用氨苄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身体反映情况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疗效上的明显优势。对患儿的免疫情况进行检测,同样显示出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具有巨大优势。结论对新生败血患儿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免疫情况,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且预后效果良好,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万古霉素 新生儿败血症 预后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新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病房住院治疗无菌体液真菌培养阳性的新产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共收集病例数30例为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无感染患儿资料25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清(1,3)-β-D葡聚糖、WBC和PLT计数,血CRP和PCT水平的差异,通过制作ROC曲线评判各个指标单独或联合应用在新生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1,3)-β-D葡聚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在cut-off值为13.69 pg/ml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71.4%;血清(1,3)-β-D葡聚糖联合CRP检测有最佳的诊断效能;感染组治疗后血清(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疗效判断中有较高的效能,联合CRP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新生儿 真菌 败血症 血清(1,3)-β-D葡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新生败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败血新生,以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法测定患儿降钙素浓度;以免疫浊度法测定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并将所测定结果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项指标中,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具有更高的检测意义,其灵敏度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测。而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又高于该项检测。结论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新生败血意义显著。

  • 标签: 降钙素 C-反应蛋白 联合诊断 新生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万古霉素治疗新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并最后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新生败血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86.1%的新生败血由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远多于其他菌种,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达97.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不良反应,肾毒性3例(6.9%),耳毒性1例(2.3%)。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新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具有良好效果,可应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时,但存在部分不良反应。

  • 标签: 万古霉素 新生儿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其能否减少疑似但未确诊的足月儿/近足月儿早发型败血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方法在挪威三个新生重症监护病房开展质量改进措施。干预措施为实行一项院间抗生素停用的临床实践指南:胎龄≥34周的新生生后36~48 h若不再怀疑败血且血培养阴性,则停用抗生素。有两个单位在决策时参考了降钙素原的指标。我们比较了措施实施前后12~14个月的数据。结果以四分位数区间的中位数表示。结果共有284例新生(占全部出生≥34周的2.5%)在实施指南前、195例新生(占1.8%)在实施指南后接受了抗生素治疗(P=0.0018)。使用降钙素原的两个单位在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后比不使用降钙素原的单位更早地停用抗生素。未诊断为败血新生在实施指南前接受了49 h(31~84 h)的抗生素治疗,实施指南后为48 h(36~72 h)(P=0.68)。所有新生(包括被诊断为败血的)平均抗生素治疗时间从108 h(60~144 h)缩短至96 h(48~120 h)(P=0.013)。结论抗生素治疗时间在疑似但未确诊的早发型败血中无显著差异。然而,所有新生的平均抗生素治疗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比例都有所减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在新生败血患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患新生败血的5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另选同期我院接诊的50例其它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两组患儿的PCT与CRP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PCT、CRP浓度检测在新生败血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败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败血,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头孢噻肟治疗、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性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在新生败血患者的治疗中,患儿的炎症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得以增强,且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保障了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参考。

  • 标签: 头孢噻肟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中性粒细胞比值(NE%)、淋巴细胞计数(LYM)及淋巴细胞比值(LYM%)在不同菌属新生败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科收治的败血患者377例,年龄范围为1~30 d。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阴性(G-)菌败血组和革兰阳性(G+)菌败血组,排除非单一细菌感染者。G-菌败血组130例,男67例,女63例,年龄(17.20±10.46)d;G+菌败血组271例,男143例,女128例,年龄(16.62±9.44)d。同时选择局部感染的非败血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男73例,女77例,年龄(17.50±7.55)d。收集同时采集的血清PCT、hs-CRP、血常规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WBC、NE、NE%、LYM及LYM%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G-菌败血组与G+菌败血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菌败血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54.62%(71/130)和31.54%(41/130),G+菌败血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分别占19.19%(52/271)和18.45%(50/271)。G-菌败血组和G+菌败血组的WBC和N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2、1.494,均P>0.05);G-菌败血组和G+菌败血组的NE%、LYM、LY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48、6.844、5.862,均P<0.05)。G-菌败血组的PCT和hs-CRP水平均高于G+菌败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169.11,均P<0.05)。PCT的ROC下面积为0.766,以1.56 μ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73%。hs-CRP的ROC下面积为0.730,以19.43 m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72%。G-菌败血组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败血组以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结论新生败血早期可通过PCT和hs-CRP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根据不同细菌类型指导临床经验用药。

  • 标签: PCT hs-CRP 血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 不同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比较凯撒医疗(KP)评分系统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南预测早发型败血(EOS)病例数量的差异。方法该项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0例2001~2018年于以色列卡普兰医疗中心出生并患有EOS的新生。回顾性评估生后4 h内应用KP评分系统和CDC指南建议患儿是否需抗生素治疗。结果109 877例婴儿(胎龄≥34周)中50例诊断为EOS。生后4 h内有18例患儿出现症状、5例表现为临床疑似EOS、27例无症状。KP评分系统建议19例(38%)患儿应用抗生素,包括18例有症状及1例早期无症状患儿。CDC指南建议27例(54%)患儿应用抗生素,包括上述19例患儿、5例疑似及3例无症状患儿。结论与KP评分系统相比,CDC指南在生后4 h内能够识别出更多的疑似和无症状EOS病例,建议使用KP评分系统时应加强监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