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6月2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了有关"中国的减排目标以及国际谈判战略"的小型研讨会。会议邀请美国东西方中心资深研究员张中祥博士作主题报告。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任国玉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博士介绍了会议背景以及主题报告人的主要学术背景。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气候变化 主题报告 开放实验室 国际谈判 研究员
  • 简介:对2009年2月4日08时到11时30分,呼和浩特市区出现的微量雨夹雪、雾、道路结冰的复杂天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500hPa弱的短波槽及850hPa槽前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全市大部的微量雨夹雪;雨夹雪落地融化与地面进行热量交换,致使低于0℃的地面结了薄冰;雾主要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区,方面是由于适合的温度范围、高湿度条件、以及微风有关,另方面冬季市区污染物较重,在低层存在逆温的情况下,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使水汽产生大量的凝结核,从而形成了雾,雾中及地水汽直接凝华也对地面结冰起到了作用。

  • 标签: 高影响天气 弱天气形势 成因
  • 简介:1引言大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它是影响飞行,甚至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2002年12月5-6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机场)出现连续两天大雾天气,严重影响航班正常飞行。大雾共造成5个航班备降,9个航班取消,从而导致原定航班计划无法有序执行,航空公司、机场运力调配严重受阻。迫使多达3000多名旅客未能按时进出航空港,

  • 标签: 国际机场 福州 雾分析 大雾天气 航班计划 飞行安全
  • 简介:利用高频次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闪电定位仪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9日湖北暴雨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不同生命阶段地闪所处位置不同,正、负闪同时跃增至峰值是MCS成熟阶段的标志之,地闪密集区和MCS中移速较快的强回波位置基本吻合,MCS强回波区域出现的正闪、负闪和45--55dBz回波后部区域对应较好,强降水发生在MCS成熟后趋于消亡阶段。

  • 标签: 西南涡 雷达回波 地闪
  • 简介: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13年4月29日西昌次降雹过程进行催化数值模拟,根据碘化银的催化时间、催化高度、催化用量和催化方式开展系列防雹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催化时间、催化剂量、催化位置及催化方式,可以达到最佳防雹效果;通过对催化例和未催化例的冰雹形成机制对比分析得出,在播撒碘化银后,激发了"有利竞争",雹块不能长大;霰胚的减少及冰雹碰并云水的减少,导致降雹减少。

  • 标签: 人工防雹 AG I 催化试验 数值模拟
  • 简介:1998年5月27日19∶55~20∶55时,武功机场出现了连续1h的强雷暴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是今年进入雷雨季节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次雷暴天气过程,瞬时最大风速25m/s,降水量9.1mm。以下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触发机制和地形...

  • 标签: 诊断分析 中尺度 雷暴过程 辐合线 关中盆地 不稳定能量
  • 简介: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2001年4月28日出现在江西境内、沿浙赣铁路线带的大风、陆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指出这是1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地面弱冷空气的入侵是本次过程的触发因素;高空低槽、低空急流的存在以及各层次温湿场的分布差异为这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露点锋附近对流绕扰动的发展与地形作用关系密切;高空槽尾端云系与暖区对流单体结合形成的弧形云带是本次过程的飑线云系.

  • 标签: 飑线 天气 分析
  • 简介:次罕见的暖切暴雹天气分析周丽峰,马廷标(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4年6月28日晚,延安地区南部和渭北之间,出现了场局地性的暴雨、冰雹、大风天气(简称暴雹),暴雹中心在黄龙、澄城带。黄龙县6h降水量在90mm以上,最大小时达32....

  • 标签: 天气分析 低空急流 地面流场 副热带高压 雷达回波 环流形势
  • 简介:2004年8月30日~9月6日浙江省出现了次持续时间长、局地降水强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文章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初步揭示此次连阴雨过程的成因,为今后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些依据.

  • 标签: 连阴雨 强对流 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 连阴雨 夏季
  • 简介:2010年1月25日新疆博州东北部的阿拉山口出现次大雪天气,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这次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西伯利亚低涡是主导系统,低层鞍形气压场有利用低层水汽辐合,近地面层较强的东南风辐合环流是动力触发机制,物理量场与降雪区对应较好。

  • 标签: 环流背景 主导系统 水汽条件 物理量场
  • 简介:应用方差分析、灰色理论、符号检验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海晏地区的第场透雨进行预报,验证表明: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较好,在长期天气预报和农牧业生产中具有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海晏 第一场透雨 预报方法
  • 简介:在分析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各层物理量特征基础上,结合MICAPS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2009年11月9—12日雨雪转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西风槽、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及南下的强冷空气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雨)雪期间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及其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本次过程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持续的逆温层存在使本次过程灾害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暖湿气流提供了持续的水汽输送;500hPa的定容等熵温度梯度负值中心与未来24h的降(雨)雪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陕西 暴雪 诊断分析 等熵温度梯度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0.1°×0.1°的FY-2E云顶亮温资料,对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发生在四川东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涡度收支方程重点分析了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涡结构。结果表明:在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低涡发展起直接作用的是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水平平流项,低涡形成前水平辐合辐散项起主要贡献,低涡形成后水平平流项贡献增大,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以正贡献为主,扭转项贡献最小,而垂直输送项在低涡形成前期以正贡献为主,低涡减弱阶段以负贡献为主;在西南低涡形成前期,对流层高层有位涡大值区向下传输至中层,中高层正位涡叠加在低层负位涡之上,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及不稳定能量的存储与释放,是低涡维持发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西南涡 暴雨 涡度收支 湿位涡
  • 简介: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要获得准确的观测资料,应注意对记录加以综合判断分析。自记记录是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判断观测资料的正确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3月31日,某站14时观测到最低温度表读数为4.0℃。这数值是当日20时至14时各次定时观...

  • 标签: 温度记录 观测资料 自记纸 最低温度表 判断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台站使用的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涂有感光药的日照纸对太阳光的感应得感光迹线,经观测员分辨划定来获取日照记录的,在这工作中要经历涂药、感光和人为辨认划定三个环节,其中头尾两工序人为因素较大,若不认真就易造成差错。我们在次查阅本站实测日出日落时刻时,发现了这样些个例,实有日照记录超出了天文理论可照时数,使记录的日出日没时刻在理论值外。显然这是种错误的分析与划定,是观测上属于质的错误。于是我们

  • 标签: 迹线 可照时数 日出日落 日没 人为因素 一个问题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8日发生在新疆伊犁地区次系统降水过后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对流风暴并无有利的大尺度系统配合,有发生突然、维持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利于出现局地对流风暴的主要因素为地表附近高温、高湿,空气中能量释放不完全等。本次降雹过程存在对流风暴,成熟时回波强度大于50dBz,相对应的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气旋式速度对以及下层辐合、上层辐散等特征。研究还发现,强回波区扩展到-20℃等温线以上,风暴顶辐散正负速度差较大,VIL持续大于50kg·m^-2,以及VIL突增等都是冰雹强度预报简单有效的参量。

  • 标签: 强风暴 冰雹 回波强度 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