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数据(SEER)病例信息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MB患儿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方法从SEER数据中收集2000~2016年间诊断的18岁以下MB患儿,经筛选后最终获得1 480例符合标准的患儿,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确定MB患儿的独立预后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构建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评估列线图的可靠性。结果1 480例患儿中,男936例,女544例,所有患儿随访时间为0~20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患儿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3%、77.7%、73.1%、6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总分期、手术方式、放疗及化疗是MB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成功构建列线图,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36(95%CI:0.722~0.750),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通过该列线图得出的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病理类型、总分期、手术方式、放疗及化疗与MB患儿预后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MB患儿预后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SEER数据库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复合体亚基1(SKA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和24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全血中SKA1的水平,分析SKA1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挖掘Oncomine(v4.5)、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PA)基因数据、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门户网站(cBioportal)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关于SKA1的信息,基于cBioportal数据中的肾透明细胞癌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χ2检验分析SKA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并采用KOBAS 3.0版在线工具对SKA1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Oncomine(v4.5)数据中检索到2项关于SKA1 mRNA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共38个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人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进一步检测发现,与正常肾组织相比,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21(-3.56,-1.59) vs. -3.41(-4.55,-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82,P=0.022)。利用THPA在线网站分析表明,SKA1蛋白在肾癌组织中呈明显中等强度染色,而在正常肾组织中极少部分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SKA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这一检测结果与mRNA分析结果一致。cBioportal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KA1表达水平与AJCC分期(χ2=21.352,P<0.001)、T分期(χ2=19.967,P<0.001)、N分期(χ2=11.323,P=0.003)及M分期(χ2=27.248,P<0.001)显著相关。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外周血SKA1的水平为0.301±0.147,健康体检者为0.162 ± 0.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60,P<0.001),其水平与AJCC分期(t=2.445,P=0.017)和淋巴结转移(t=2.242,P=0.028)相关,该结果与cBioportal数据中组织分析结果相符。生存分析显示,cBioportal数据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SK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关(χ2=22.440,P<0.001;χ2=23.830,P<0.001)。GEO数据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SK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无关(χ2=0.241,P=0.632)。cBioportal数据中ROC分析结果显示,选取诊断界值为-0.944时,SKA1 mRNA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1,95%CI为0.972~1.000。对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当诊断界值为0.235时,外周血中SKA1水平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5.8%,AUC为0.837,95%CI为0.761~0.914。KOBA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KA1高表达样本主要富集在染色体着丝粒、微管聚合与解聚调节、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等基因集。结论SKA1高表达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计算生物学 SKA1
  • 作者: 向晓辉 毛骏 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市西青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0380;天津市肝脏胰腺纤维化与分子诊疗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62,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队,天津 300309;天津市肝脏胰腺纤维化与分子诊疗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6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A(CENP-A)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的1个包含45例胰腺癌患者微阵列数据集(GSE28735)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的1个包含177例胰腺癌患者数据集获得CENP-A mRNA表达谱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ENP-A在胰腺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SA)预测CENP-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调控的可能通路,同时结合STRING数据中CENP-A蛋白质-蛋白质相关作用网络(PPI)筛选出与CENP-A相关的蛋白,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CENP-A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2±0.361比3.431±0.405,P=0.001)。胰腺癌组织CENP-A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和分级显著相关(P<0.05)。CENP-A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CENP-A低表达患者(P<0.05)。CENP-A高表达的胰腺癌组织存在细胞周期和DNA复制两条通路基因集的富集(P<0.01,错误发现率<0.05)。通过PPI网络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CENP-A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纺锤体检测蛋白1(BUB1)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61、0.825,P值均<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CENP-A基因高表达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CDK1、BUB1的协同作用实现。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生物学 着丝粒蛋白质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探讨LPV/r的临床安全性,为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AE报告数据中LPV/r相关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大于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大于1的AE,并对AE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共收到LPV/r为首要可疑药物的AE报告13 335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ROR的95%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55个,涉及AE报告7 718例。涉及AE报告数占比居前2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13.6%(1 051/7 718)]和"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11.7%(899/7 718)],但在"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所涉及的1 051例AE报告中与妊娠期药物暴露有关者为998例,占95.0%;信号数占比居首位的系统器官为"各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疾病"[16.3%(74/455)]。另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AE共144例,在AE报告数中排第7位。结论检测出LPV/r妊娠期用药相关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异常等风险信号,提示应关注孕妇和婴幼儿使用LPV/r的风险。LPV/r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也值得关注。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利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检索并筛选1975年1月至2016年12月5 81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预后。其中,乳腺癌骨转移组3 146例,乳腺癌非骨转移组2 669例。按照预后情况,将3 1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2个亚组:死亡组1 669例和存活组1 477例。利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骨转移和非骨转移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乳腺癌骨转移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结果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在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人种、ER、PR、HER-2、肿瘤分子分型和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1、-2.39、-13.87、χ2=14.55、305.74、245.56、69.34、335.36、79.15,P均<0.050),2组间年龄、性别和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71、0.45,P均>0.0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阳性、PR阳性、肿瘤T分期高和N分期高为导致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OR=1.775,95%CI:1.258~2.505,P=0.001;OR=1.425,95%CI: 1.236~1.643,P<0.001;OR=1.095,95%CI:1.043~1.149,P<0.001;OR=1.396,95%CI: 1.246~1.564,P<0.001),而组织学分级越高,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反而越小(OR=0.815,95%CI:0.733~0.907,P<0.001)。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患者的O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3,P<0.001)。骨转移患者中,2个亚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年龄、ER、PR、HER-2、肿瘤分子分型、原发灶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5、-3.22、-8.14、χ2=39.80、69.81、87.45、51.87、132.47、36.24、6.05、36.24,P均<0.05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PR、HER-2、肿瘤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化疗、放射治疗和原发灶手术是影响骨转移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R=1.349,95%CI: 1.195~1.523,P<0.001;HR=1.151,95%CI: 1.101~1.203,P<0.001;HR= 1.077,95%CI: 1.033~1.123,P<0.001;HR= 0.715,95%CI: 0.626~0.817,P<0.001;HR=0.695,95%CI: 0.627~0.770,P<0.001;HR=1.349,95%CI: 1.260~1.414,P<0.001;HR=1.371,95%CI: 1.261~1.489,P<0.001;HR=0.626,95%CI:0.562~0.697,P<0.001;HR=0.874,95%CI:0.791~0.966,P=0.008;HR=0.663,95%CI: 0.561~0.784,P<0.001)。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非骨转移患者,与年龄、T分期、N分期、PR、HER-2、肿瘤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有关,治疗方面原发灶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有助于改善骨转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SEER数据库
  • 简介:摘要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但鲜见来自中国的国际性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者来自中国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到快速发展,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还存在诸多不平衡和欠规范之处。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建立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以及数据管理的规范化都亟待提高,临床科研意识亦有待加强。因此,基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的数据建设,如何开展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是中国结直肠外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规范化 登记型数据库 数据收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探讨突触融合蛋白6(STX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oGPS数据分析STX6基因在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Oncomine数据检索STX6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对HCC中STX6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Meta分析;随后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中分析STX6表达对HCC患者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最后通过String数据探索与STX6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数据分析发现,STX6基因在人体各个正常组织包括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全血、NK细胞、髓系细胞中含量相对较高。从2002年至今,发现涉及STX6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共有16项,其中STX6表达增高13项,表达降低3项。8项基因芯片研究显示,HCC组织中STX6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Fold change=1.510,1.094,1.103,1.124,1.716,1.844,1.269,2.484;P<0.05);对这8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STX6在HCC中表达上调(Median rank=569,P<0.05)。STX6高表达组患者的OS和PFS较STX6低表达组明显降低(HR=1.91,1.62;P<0.05)。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VAMP4、VAMP8、VAMP3、NAPA、VPS51、STX16、STX12、STX5、SNAP23、VTI1A等蛋白与STX6具有明显相互作用,大多数蛋白参与细胞内外及细胞器之间囊泡运输等生理功能。结论基于肿瘤基因数据分析发现,STX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STX6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相关,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 标签: 癌,肝细胞 突触融合蛋白质6 数据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s Atlas,TCGA)数据下载乳腺癌患者GnRH、GnRHR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病理信息资料,分析GnRH、GnRH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nRH表达量低于正常乳腺组织(0.42 vs 1.27,P=0.000),其与年龄(U=134 190.000,P=0.046)、人种(χ2=30.030,P=0.000)、淋巴结状态(U=126 697.000,P=0.003)、ER(U=69 435.000,P=0.000)、PR(U=99 978.000,P=0.000)、HER2(U=53 388,P=0.000)相关,以年龄≤55岁、黑人或非裔美国人、淋巴结阴性、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者GnRH表达量较高。生存分析提示GnRH高表达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优于低表达组(P=0.018)。乳腺癌组织中GnRHR表达量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0.08 vs 0.07,P=0.778),其与年龄(U=133 325.000,P=0.031)、人种(χ2=16.829,P=0.000)、ER(U=68 438.000,P=0.000)、PR(U=92 714.500,P=0.000)、HER2(U=66 205.000,P=0.030)相关,以年龄>55岁、白人、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者GnRHR表达量较高。GnRHR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亚组分析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亚组中GnRHR高表达组OS优于低表达组(P=0.028),而在非三阴性亚组中GnRHR与OS无相关性(P=0.976)。结论GnRH、GnRHR表达与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学指标存在相关性,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存在相关性。GnRH、GnRHR信号通路可能具有抑癌活性。

  • 标签: 乳腺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信使RNA
  • 简介:摘要 :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为充分调动我国电力企业活力,企业应注重将 现代化大数据技术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本文主要以电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为切入点, 进一步探究 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提高大数据在其应用水平的具体措施。

  • 标签: 电力物资 大数据 可行性
  • 简介: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全新的时代背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各行各业应该把握优势,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推动本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中,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转变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营模式,使得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下,我国电力企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分析了大数据在电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对电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电力物资 招标采购 大数据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测绘工程中 GIS数据的建进行研究,阐述了 GIS数据的主要技术思路,提出了 数据建模标准,以及 原始数据的采集、整理、检验以及入库等流程规范,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地质测绘 GIS 数据库 技术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对早期和中晚期(Ⅰ~ⅡA和ⅡB~Ⅳ)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利用SEER数据搜索并筛选出2004—2016年接受化疗的SCNEC患者269例,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别比较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在4种治疗方案下的总生存(OS)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对于Ⅰ~ⅡA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9.9%、71.7%、24.5%和0,与化疗+术后放疗组相比,化疗+手术组的预后更好(HR 0.403, 95% CI: 0.112~1.112, P=0.047)。对于ⅡB~Ⅳ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5.2%、24.3%、17.7%和0,其中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HR 1.726, 95% CI: 0.944~3.157; HR 1.605, 95% CI: 0.968~2.661; HR 5.632, 95% CI: 3.143~10.093, P<0.05)的预后差于化疗+术后放疗组。另外,与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的情况相比,年龄>60岁(HR 7.868, 95% CI: 3.032~20.415; HR 1.465, 95% CI: 1.006~2.435, P<0.05)、肿瘤直径≥4 cm(HR 2.576, 95% CI: 1.056~6.287; HR 1.965, 95% CI: 1.026~3.766, P<0.05)的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的预后均较差。结论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未能改善早期(Ⅰ~ⅡA)SCNEC患者的OS,但可显著改善中晚期(ⅡB~Ⅳ)患者的OS,年龄、肿瘤大小和治疗方案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术后辅助放疗 化疗 总生存 预后因素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乳酸 脓毒症 院内死亡 预后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证者表型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对遗传病的精准诊断同样重要。遗传变异的精准解读需借助于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目前,国际已有多个通过数据共享建立的基因型与表型数据,但鉴于国际现有数据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其收录的数据无法代表中国人群遗传变异谱及表型谱特征,我国实验室之间目前的变异解读差异仍较大,有必要建立中国人群基因型-表型数据数据的建立需要组织和管理者、临床实验室和领域内专家的共同努力。通过数据的建立,可促进遗传病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遗传 基因型 表型 数据库 精准诊断
  • 简介:摘要: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不管是进行物资采购招标时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数量,还是采购回的物资质量都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市场上的物资质量参差不齐,如不做好选择,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加之很多企业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方面不能满足物资采购5S要求,在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等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大数据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 标签: 物资采购招标管理 审核制度 监督制度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填充在网络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不断增加,引领人们进入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利用大数据资源提供了条件。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信息,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数据内容,旨在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质量。文章分析了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 标签: 大数据 物资采购 应用 管理
  • 简介: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力物资招标采购是电力企业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大数据在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应用愈发广泛,帮助企业改变传统的发展形式,在电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进行大数据的应用是顺应时代潮流,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帮助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和高效化。

  • 标签: 电力物资 招标采购管理 大数据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变得愈加普遍,并且逐渐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在线上购买自己喜爱的产品。互联网还将根据您查询的大数据了解您的偏好,并向您推荐您喜爱的产品。大数据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并将掀起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大数据尤其显示了其在招标和采购管理中的独特优势。本文试图以大数据在招标采购领域的分析和应用为基础,来探索大数据在将来招标采购管理领域中的发展前景,以便对大数据的应用和未来产生更加系统的认识。

  • 标签: 大数据 招标采购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在电力公司建设电网的过程中,进行电力物资的招标管理具有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等特征,应用大数据有利于降低工作难度并减小工作量,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在今后的电力物资招标的管理中,应加强对大数据应用的规范化和精益化的研究,从而实现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创新,使其应用价值正常发挥,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电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大数据应用规划研究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电力物资 招标采购管理 大数据 应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