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排出气体微生污染的具体情况。方法选择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50例伴有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照试验,分析使用细菌过滤器前后,呼吸机出气端细菌感染的情况。结果使用细菌过滤器后,呼吸机的出气端的细菌感染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配合使用细菌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几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出气口 细菌感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微生污染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县67所学校的218台饮水机出口水作为检测样本,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出口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GB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8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5.7%、89.0%、100.0%、92.2%;冷水口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热水口样品,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污染,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饮水意识,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共同为学校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

  • 标签: 学校 饮水机 水质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而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微生标本采集方法,比较两组的微生检验结果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微生标本阳性检出率、尿液微生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液微生标本阳性检出率、伤口分泌液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标本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检验结果,采取规范化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最大层度上提高微生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 规范化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临床送检的156例标本分别于细菌培养前后进行涂片检查,然后对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检验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究临床微生检验中涂片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标本中,检出微生共有142例,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革兰阴性菌(57.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较高,分别为19.0%、23.94%;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3.3%、19.7%;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高,为14.78%。结论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检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实现病原菌感染类型的准确判断。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微生检验中PC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患者90例,均采集痰液或尿液标本进行PCT技术检验,分析检测结果,评价PCR检验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该90例患者中痰液标本62份,检出大肠埃希菌计35.48%、铜绿假单胞菌计6.45%、肺炎克雷伯菌计19.35%;尿液标本28份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4.29%。PCR检测特异度100.00%,102拷贝/ml核酸样本检测灵敏度为100.00%。结论:PCR技术在微生检验中的应用能有效检出各类病原菌,诊断效能高。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PCR技术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本文从人员、设施、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食品微生检验的几点因素,以确保食品微生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 标签: 无菌 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食品安全受到当前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某市食品微生的检测来对该市食品卫生进行分析。方法参照相关卫生标准,文章主要选取某市销售的11大类、1200份食品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某市销售食品的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73.61%,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66.55%,这两项检测的综合合格率为60.17%。在送去检验的各类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都高于抽样检测样品的合格率。食品中所含的微生容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当所处环境气温升高时,食品受到微生污染的几率也相对上升了。结论某市的食品微生指标合格率都偏低,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

  • 标签: 食品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一次性输液接头存在的微生,探讨感染风险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ICU住院患者共60例,对他们的输液接头的使用情况、抗生素和营养液体输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留置时间超过24小时的输液接头均行微生检测。结果检测的输液接头一共63套,其中有7套检出了致病菌,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1.1%。其中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真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所潜在的感染风险较高,尤其是血浆、血液等营养液体的输注后,必须对深静脉的留置管路进行及时的更换和冲管,同时医护人员重视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从而降低输液接头相关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微生检测及其消毒分析。方法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微生的种类和消毒灭菌后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时监测与回顾性监测相结合,各病区临床医师按照统一表格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并上报。结果感染病例120例,内科感染率为7.4%,外科感染率为7.7%;其中内科在下呼吸道、败血症的感染均高于外科(p<0.05);而外科在泌尿道、切口、颅内脓肿感染均高于内科(P<0.05)。病原学检查中以真菌(20.5%),肺炎克雷伯菌(14.8%),大肠杆菌(11.5%)为主。结论对导致出现院内感染的主要微生种类进行了解,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对于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消毒
  • 简介:摘要药品微生限度检查是国家为保证药品使用安全而强制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药检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但医院制剂生产的任一个环节如果不注意规范,都有可能造成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微生污染;医院制剂微生限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限度 药检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泻患者粪便主要致病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普通培养和抗生素药物敏感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便培养52例阳性,阳性率57.7%,52株致病菌中大多数呈多重耐药。52例中沙门菌15例(28.8%),志贺菌34例(65.4%),真菌3例(5.8%)。耐2~4种抗生素的有25株(48.1%),而耐4种及4种以上抗生素的共有14株(26.9%)。47株致病菌(3例真菌除外)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93.6%,对庆大霉素敏感率89.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83.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均100%。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为95.7%。真菌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临床医生应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以减少肠道致病菌耐药率的上升。

  • 标签: 腹泻 药物敏感实验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对食品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近年来,我国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要运用精密仪器合理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存在问题的食品,并对其病理状态进行仔细阐述,该过程可应用分子光谱分析法、色相分析法、色谱法和定量检验法等食品检测方法做好微生检测工作。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 检测技术 办法分析 
  • 简介:摘要:微生发酵指适当利用微生将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使其与原料混合,通过一定的代谢方式进行转化,从而生成人们需要的产物。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其应用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制药行业中,微生发酵制药技术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制药技术,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必须要对其工艺流程和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 标签: 微生物 发酵 制药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微生检验质量控制逐渐应用到临床应用中。临床微生检验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选择比较适合的培养方法,这样才能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本文主要对影响临床微生检验的因素及临床微生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 检验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