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后全角膜和角膜后表面形态及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左眼随机等分为两组:鼻切口组和颞切口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分别利用屈光力矢量分析法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和形态变化。随访观察8周。结果术后2周和4周,鼻切口组全角膜散光平均J0和J45值明显高于颞切口组(P<0.05),但术后2天和8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地形图显示术后2天两组角膜整体呈楔形变平,切口周围角膜后表面变陡,鼻切口组更为显著。术后8周,全角膜和角膜后表面的切口相关改变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颞与鼻透明角膜切口术后8周角膜形态和散光度变化相似。

  • 标签: 散光 角膜 像差,高阶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与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术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行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行单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在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本院接治的66例胃体、胃底部胃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对比手术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在治疗胃癌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方案相比,该手术方法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表明其在手术治疗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因此,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有效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 标签: 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术 胃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探究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于2020.01-2020.12期间,纳入104例因双额叶脑挫裂伤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52例病人。治疗A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B组采用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为40/52(76.92%)与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51/52(98.08%)对照,构成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双同时内镜手术(SBES)治疗双上尿路结石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24例双上尿路结石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实施双同时内镜手术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的血常规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结石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BES手术,术后血红蛋白、血肌酐、胱抑素C指标均更低于术前,比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高达87.5%(21/24),且仅有4例出现非严重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给予双上尿路结石疾病患者实施双同时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红蛋白与肾功能指标,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患病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同时内镜手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疾病 手术治疗效果 俯卧分腿位 肾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双同时内镜手术(SBES)治疗双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SBES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为(128.56±24.65)min、(70.73±20.42)min。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偏高,(p<0.05)。结论:针对双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双同时内镜手术的效果更优,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进一步提高结石患者的取石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同时内镜手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 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使用单甲状腺腺叶切除+对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具体效果。方法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使用单甲状腺腺叶切除+对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后复发几率为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甲状腺腺叶切除+对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了较低,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 对侧肿物切除 大部切除术 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双髋关节后脱位伴一股骨头骨折、一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发病机制、治疗效果等进行探讨。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头骨折 神经损伤 双侧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8例、实验组1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锁定加压钢板对背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优良
  • 简介:妊娠期巨大副乳腺伴破溃感染临床罕见,本院2010年5月收治该病例1例,经积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1岁,因“左侧腋前肿块2年,右侧腋前肿块4个月伴破溃感染1周”于2010年5月25日人院。患者2005年因双巨乳行巨乳缩小术,术后双乳头坏死,术后6个月余发现左侧腋前肿块,初为核桃大小渐增大至拳头大小,2007年1月行左侧腋前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副乳腺。

  • 标签: 副乳腺 妊娠期 感染
  • 简介:患儿,男,5个月,因反复咳嗽、发热、抽搐7天人院。20天前因肺炎住院治疗1周。体检:体温38.8℃,脉搏160次/min,呼吸50次/min。浅昏迷,头围44cm,前囟隆起,张力高。双眼球向右上凝视,双瞳孔直径约为2.0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视乳头水肿。颈拆抗(+)。右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2×10^9/LNO.72LO.28。胸

  • 标签: 留置针 前囟侧角穿刺 治疗 双侧硬膜下积液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第2足趾近趾(指)骨间关节(PIPJ)移植重建手指PIPJ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3例手指PIPJ缺损的患者,均为创伤性损伤一期修复术后发生的PIPJ缺损,受伤机制为:绞轧伤5例,电锯伤4例,冲压伤2例,挤压伤2例,其中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3例。手术时间为一期手术后3~7个月,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进行移植重建,取伤指同第2足趾10例,取对第2足趾3例。移植关节均携带观察皮岛,面积为1.0 cm×1.5 cm~1.0 cm×2.0 cm。足趾供区继发骨缺损均取髂骨条植骨重建,切取髂骨条长度为4.0~6.0 cm,供区创面均采用趾腓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积1.1 cm×1.6 cm~1.1 cm×2.1 cm。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传送照片的方式进行随访,内容包括重建手指和供足的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结果13例移植的关节和趾腓岛状皮瓣均全部成活,移植关节和供趾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其中3例关节和肌腱粘连严重,二期行松解术。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18个月,重建的指PIPJ未发生退行性变,主动活动度为:屈曲45°~90°,伸直0°~10°,活动度平均66.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2例。供趾外形良好,远期随访行走功能正常。髂腹股沟供区只留1条线形瘢痕,无明显不适。结论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移植重建缺损的手指PIPJ,能够恢复手指骨间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足趾供区同时行髂骨条植骨重建加趾腓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能够保留足趾的外形和大部分功能,达到供、受区平衡。

  • 标签: 近侧指骨间关节缺损 趾骨间关节 重建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桡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前臂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桡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睾丸外伤后致对睾丸生精细胞损害及手术和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40只(230~250g)随机分为四组建立睾丸外伤动物模型。A组外伤模型组;B组手术组,右侧睾丸外伤6小时后手术清创;C组泼尼松干预组,外伤后给予泼尼松25mg/kg?d,连续两周;D组空白对照组。用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生精细胞凋亡程度的差异性。结果1.外伤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HE染色片可见生精细胞层数减少,尤其是精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手术清创缝合组和外伤模型组比较,可见生精细胞受损减轻。而应用泼尼松组和外伤模型组比较,发现无明显抑制生精细胞减少的作用,仍出现精原细胞等生精细胞层数减少。2.透射电镜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改变,可见线粒体空泡变、髓样变、瘠断裂及凋亡小体形成等。3.外伤模型组和空白组对照可见生精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数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大鼠单睾丸挫裂伤可导致对睾丸生精细胞受损害而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精原细胞,细胞层数明显减少。2.早期手术清创缝合,清除失活的组织,缝合破裂的白膜可减少生精细胞的凋亡。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应用不能有效地防止生精细胞凋亡,而间质细胞的凋亡也有所增加。

  • 标签: 睾丸 外伤 凋亡 生精细胞 手术 药物干预
  • 简介:背景:桡骨远端关节面掌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掌半脱位(Barton骨折)已普遍被人们所认识,且有大量的资料指导其治疗。而桡骨远端关节面背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半脱位(有时称其为背或反Barton骨折)很少被提及,且指导其治疗的资料非常少。方法:评估20例桡骨远端关节面背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半脱位的患者,其中2例伴掌韧带撕裂;10例伴掌缘唇部骨折,有移位及旋转;6例伴关节面掌侧部分嵌插;2例无掌损伤。20例中14例关节面中央有碎骨片嵌入。18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行背支撑钢板重建关节面。在随访时利用X线检查、改良的Mayo腕评分以及臂、肩及手伤残(DASH)问卷评估结果。结果:在术后平均30个月时,19例骨折愈合且没有明显的对线不良,1例患者在取出钢板后再度出现背半脱位。腕和前臂最后的平均活动度为:掌曲59°,背伸56°,旋前87°旋后85°。平均握力为健的85%。根据Garfland和Werley的评定方法,最终的功能结果为:优、良18例,可2例。改良Mayo腕评分为平均75分,DASH评分为平均15分。结论:桡骨远端关节面背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半脱位伴系列掌损伤,包括韧带损伤、撕脱骨折和关节面嵌插。虽然这些损伤比较复杂,但手术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 BARTON骨折 桡骨远端关节面 掌侧损伤 手术治疗 支撑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和选择性单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为(410.3±39.6)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156.2±47.5)ml(t=24.3084,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为(40.9±1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17.3±7.9)g/L(t=5.7329,P<0.01);观察组患者的ΔHct为(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ΔHct(8.1±2.4)%(t=6.737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7.8±3.5)°,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0.5±0.0)°,HSS评分为(92.5±14.7)分,均较术前ROM(85.5±1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2.8±5.0)°及HSS评分(55.1±20.6)分均明显改善(t=13.6073、10.0324、8.7431,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8.3±2.9)°,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1±0.8)°,HSS评分为(81.3±15.2)分,均较术前ROM(86.8±14.1)°、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3.1±5.9)°及HSS评分(58.9±23.1)分均明显改善(t=12.9458、10.9300、4.7924,P<0.01),两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及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5916、3.133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3,P>0.05)。结论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双侧 单侧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指掌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第二足趾胫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缺损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45岁。切割伤7例,挤压伤16例,撕脱伤9例,火器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1.5cm~4.0cm×2.5cm。病程1h至5d。供区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I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14.5±5.0)个月。皮瓣外形逼真,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5~8(6.7±1.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9指,良8指,优良率为93.1%(27/29)。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第二足趾胫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指掌修复目的。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骤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国家层面相应的提出由“供给”到“需求”转变。新时期下,耕地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永久基本农田更是耕地的精华,如何合理确定农业功能空间,守住优质连片耕地,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 标签: “供给侧” “需求侧” 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