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对来源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云南等8个省(市)的15个菜豆炭疽菌分离物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别出5个菜豆炭疽菌生理小种,其中81号小种出现的频率高达67%,是中国的优势小种。用81号小种对181份菜豆进行抗性鉴定,发现高抗材料2份,抗病材料43份,高感材料33份,说明我国菜豆种质资源对炭疽菌81号小种抗感差异显著,抗病资源丰富。

  • 标签: 普通菜豆 菜豆炭疽菌 生理小种 抗病种质
  • 简介: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生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云、贵、川、渝地区生理学会共同发起在西南地区定期举行生理学工作交流会。首届会议于2012年7月5.7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隆重召开。来自西南地区云、贵、川、渝4个省市的12所高校、中专近60名生理学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岳利民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并宣读中国生理学会王晓民理事长为大会召开发来的贺电。理事长在贺电中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且对西南地区的生理学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具体要求,这对西南地区今后的生理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川I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党委书记鲍朗教授代表学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三省一市生理学界的领导郑煜教授、胡志安教授、韩毅教授和王旭东教授分别代表各地的生理学会致辞。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西南地区 交流会 四川大学 专业委员会 医学院
  • 简介: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双语教学的要求,在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目的是想通过双语教学的新模式,将专业英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本科生物学教育的全过程,做到不断复习、反复强化和学以致用,真正起到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加快生物学人才与世界接轨的目的。

  • 标签: 双语教学 生理学 生物学教育 极性 学生 本科教学
  • 简介:以4份老芒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对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的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一致的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完整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老芒麦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变化
  • 简介:综述了我国2种主养的淡水螯虾(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在生理生态学与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淡水螯虾的环境条件(盐度、温度和pH)适应范围、毒性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和农药等)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以及环境胁迫和毒性污染物暴露对淡水螯虾生长、组织结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等的影响,为淡水螯虾养殖的水环境监测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淡水螯虾生理生态学与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 标签: 淡水螯虾 环境胁迫 环境污染物
  • 简介:选用抗旱性有差异的6份甘薯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鉴定抗旱性的基础上,通过室内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胁迫下与抗旱性相关的9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田间抗旱鉴定,广薯87和徐薯22的抗旱性强,日紫0602和宁紫薯1号的抗旱性差;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NOS、CAT、T-AOC和T-SOD活性随着PEG浓度增高,其活性增强;Pro、MDA、Prot和T-AA含量也增加;尤其在25%PEG-6000胁迫处理24h,甘薯叶片NOS、T-AOC、Pro的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WC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这4个指标的加权隶属函数值D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44);因此,可用这4个指标的D值对甘薯抗旱性进行初步鉴定。

  • 标签: 甘薯 抗旱鉴定 渗透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两部推出了数量多达7个的相关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其中,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多次提到“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这与2008年年底两部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中“教育计划”条目中的“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要求一致。这些信息明确表明,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十分重视,对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课程的整合改革有非常明确的推动方向。2012年必将是一个医学教育多个领域同时启动变革的改革之年。在这个医学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生理学课程的发展何去何从,确实让人兴奋,也让人有所顾虑。从国际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看,课程整合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生理学作为一门生物医学基础课,其课程的编排方式是基于系统的生理学内容,非常适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混合编排成为新的整合课程。但是,作为主讲生理学内容的生理学系或生理学教研室或生理学课程组,却不很愿意放弃对生理学课程的主导地位或控制,特别是在有生理学实验课主导权的教学单位,这种情结更甚。如何应对这种即将或已经到来的新情况、新变革?我们全国生理学同行面前的选择至少有三种,一是积极参与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教育课程整合改革,努力把生理学的内容充实到新的课程中去,以适应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达成发展生理学、壮大生理学队伍的目的;二是继续保持生理学课程的独立性,并扩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把生理学课程打造成�

  • 标签: 课程改革 医学教育 教育改革 生理学 环境 临床医学专业
  • 简介:目的对2-12月龄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的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测定五指山小型猪血液的19项生理和12项生化指标,统计分析各指标间的性别差异,并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以及其他小型猪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绝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仅生理指标中的粒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差异显著。同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同类指标比较,生理指标中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存在差异,生化指标中有6项差异显著。同其他种类小型猪同类指标差异较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间差异明显。结论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接近人类,可能逐步替代犬、猴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和生物医学研究。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对比分析
  • 简介: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科成立于广西医学院建院之次年(1935年8月),建校的最初十年(1934.1944年)无生理学专职教师,生理学由内科学教授讲授。1946年生理学教研室成立。1949年后,生理学先后分别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合并为一个教研组,1973年6月恢复生理学教研室,历任主任为李落英教授、李德基教授、黄忠致教授、莫书荣教授、李倩茗教授、谢露教授。经过几代生理人的开拓进取,如今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已逐步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研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技术员1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5人,学士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

  • 标签: 病理生理学 医科大学 教研室 广西 博士生导师 教师队伍
  • 简介:华南师范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0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2人现为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和专业委员会委员。本室承担全院本科《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心理学》、《性科学与性教育》理论及实验课教学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并参加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的全国统编教材《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实验》的编写工作。

  •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生理学教研室 教学 科研 神经生理 细胞生理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于2008年4月10-13日在桂林召开。大会特邀姚泰、唐朝枢、朱大年、容永豪4位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刊将分期刊登专题报告的详细内容,以飨广大读者。本期刊登朱大年教授的报告。因版面限制,本期刊登报告的下半部分。

  • 标签: 《生理学》 卫生部 汇报 修订 规划 中国生理学会
  • 简介:生理通讯》(以下简称“通讯”)新一届编委员会于2007年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理学会办公室主任肖玲同志主持。新任主编李俊发及在京的部分副主编、常务编委等10人参加了会议(新任编委会名单另附)。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编委会 通讯 中国医学科学院 委员会 办公室
  • 简介: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个多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其涉及的疾病谱较广,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出生缺陷、老年病和一些精神疾病发病相关。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是多元醇代谢途径(Polyolpathway)的反应限速酶,在高糖情况下,多元醇通路被激活,它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醛糖还原酶在糖尿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已有很多报道,但还未见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醛糖还原酶关系的报道。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高同型半胱氨酸上调醛糖还原酶表达的病理生理意义,可能对理解糖尿病并发症乃至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上调作用 醛糖还原酶 基因表达 病理生理意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