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憩室相关性结肠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是憩室病在结肠部位表现的慢性活动性炎症,其临床、影像、病理学表现可能与克罗病类似,极易被误诊为克罗病。本文通过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例误诊为克罗病,后通过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修正诊断为憩室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憩室相关性结肠炎 Crohn病 误诊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诊疗手段的进步,克罗病的治疗目标也经历了由临床缓解到黏膜愈合,最终到追求透壁愈合的演变,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透壁愈合与患者更好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目前对透壁愈合的定义和评估标准尚不统一,通过超声技术评估透壁愈合的研究普遍采用肠壁厚度≤3 mm,伴或不伴肠壁血流信号正常作为标准。尽管常规超声的其他参数(肠壁层次、肠系膜炎性脂肪)以及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与炎症活动相关,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在评价透壁愈合的价值。我们建议临床上采用正常的肠壁厚度及肠壁血流作为超声评价透壁愈合的标准。

  • 标签: 克罗恩病 透壁愈合 肠道超声 肠壁厚度 彩色多普勒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罗病(CD)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并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40例CD患者(CD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铅、锰、铜、锌、铁、镁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比较CD活动期与缓解期、C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结果240例CD患者中,男性166例,女性74例;年龄(30.46 ± 10.43)岁(9 ~ 69岁),体质量指数为(19.51 ± 2.88) kg/m2。CD组女性发生血清微量元素异常的比例更高(56.76%比40.96%,P = 0.023)。活动期CD患者血铜水平[(1000.60 ± 185.19) μg/L比(820.79 ± 128.32) μg/L,P<0.05]、铜锌比值(172.63 ± 44.83比136.34±26.87,P<0.05)比缓解期更高,血铁水平更低[(409.75 ± 73.28) mg/L比(471.18 ± 56.71) mg/L,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组患者出现血清微量元素异常的比例更高(45.83%比30.00%,P = 0.04),血铁水平更低[(434.32 ± 73.49) mg/L比(469.69 ± 52.02) mg/L,P<0.05],血铜水平更高[(928.68 ± 186.70) μg/L比(796.26 ± 104.75) μg/L,P<0.05],铜锌比值更高(158.12 ± 42.51比131.45 ± 22.90,P<0.05)。结论部分CD患者存在血清微量元素异常,女性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异常发生率更高。CD患者的血铜水平和铜锌比值较高,而血铁水平较低,可能与疾病的炎症活动有关。

  • 标签: 克罗恩病 微量元素 血清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克罗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09—2020年治疗克罗病方剂,并建立网络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此次共收集方剂126首,涉及中药共166种,高频中药为白术(49.2%)、茯苓(42.9%)、白芍(33.3%)、当归(27.8%)等18种,以健脾利湿、理气活血为主,四气以温(46.0%)、寒(24.0%)、平(23.0%)为主,五味以甘(33.0%)、苦(30.0%)、辛(25.0%)为主,归经以脾经(频率为790)为最。结论治疗克罗病大多以健脾利湿、理气活血为主,重要归经是脾、胃、肺,核心药对是茯苓、白术、白芍、陈皮。药物配伍上体现了从脾论治、肺与大肠相表里等治疗思想,同时加入镇静、调情志的药物。

  • 标签: 克罗恩病 中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目的探讨克罗病(Crohndisease)引起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间113例克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引起急腹症.将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合并症及有无胃肠道外表现、病程长短作为分析资料.所有数据资料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克罗病患者引起急腹症的发病率及手术率.Fisher法检查用于发生率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例克罗病患者中发生急腹症38例,总发病率33.6%,既往无慢性病史,首次发病即为急腹症者21例,发病率18.6%,在慢性病基础上急性发病者17例,发病率18.5%(17/92).其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作为急腹症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32.1±13.8)岁,31~60岁年龄组发病高于其他组,结肠型及回结肠型患者发病高于回肠型患者(P〈0.05).有无肠外表现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等与急腹症发病无关(P〉0.05).33例(86.8%)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结论克罗病有较高的急腹症发生率,发病年龄在31~60岁,病变位于结肠者较小肠型者发病率高,手术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急腹症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丹司琼在抑制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关腹时静脉滴注丹司琼4mg(2ml),B组在关腹时给与甲氰氯普胺20mg(2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在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结论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的丹司琼可有效减少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恩丹司琼甲氰氯普胺全麻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FOLFOX4方案+度(重组血管内皮抑素)5-Fu400mg/m2,静脉推注,第1、2天;LV2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2天;L-OHP85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度过7.5mg/m2,第1-14天,21天为一周期。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和22.7%(P=0.0001),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8月和7.2月(P<0.0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0.8月和12.9月(P<0.001)。治疗组的PFS有显著延长,治疗组和对照组间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与FOLFOX4方案联用能显著提高晚期大肠癌的PFS,且不增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消化道反应是恶性血液病化疗时的常见副作用。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丹西酮止吐效果满意,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呕吐,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化疗的继续进行。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单用丹西酮难以控制的化疗药物所致呕吐,再联用甲泼尼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甲泼尼龙 恩丹西酮 止吐 副作用 恶性血液病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丹西酮防治肿瘤化疗致呕吐的疗效。方法肿瘤患者84例,化疗240个疗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生理盐水15ml加丹西酮8mg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对照组30例,甲氧氯普胺2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2组均化疗前0.5h应用。结果观察组止吐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出现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晚。结论丹西酮对化疗所致的呕吐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恩丹西酮 肿瘤化疗 呕吐 甲氧氯普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乙肝2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国产替卡韦分散片(润众)0.5毫克,每日一次,连续服用24周。观察用药0、4、12、24周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谷丙转氨酶(ALT)、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又称血清乙肝标志物转换率)。结果患者在治疗4、12、24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48%、21.25%和57.21%;ALT的复常率分别为5.43%、72.16%、89.797%;e抗原转阴率分别为3.59%、26%、42.31%;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10.98%、21.80%。结论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治疗慢乙肝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并能改善肝功能,是有效的乙肝抗病毒药物。

  • 标签: 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 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克罗病患者的粪便SAA并联合各类炎症和免疫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包括SAA的多维度联合指标在克罗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克罗病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沉、血红蛋白、IgG、IgM、IgA、C3、C4、CH50、CEA、CA199、胆固醇和粪便常规与潜血、EB-DNA、CMV-DNA指标,同时检测确诊为克罗病患者的粪便SAA,作为试验组(CD组)。收集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和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健康人(NC组)相同的血清学指标作为对照。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组和UC组比较,胆固醇和EB-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组和NC组比较,WBC、hs-CRP、血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A联合其他炎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SAA水平不是克罗病诊治的有效指标。多维度指标中联合WBC、hs-CRP、血沉、胆固醇、EB-DNA可用于克罗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辅助诊断和辅助鉴别诊断。

  • 标签: 多维度 SAA 克罗恩病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泵持续度治疗中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30例应用全自动注药泵持续度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结果全自动注药泵给药,恒定性好,时间准确,30例顺利完成持续输注度的疗程。结论全自动注药泵持续度治疗时间准确,流速恒定、副反应小。

  • 标签: 恩度 注药泵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脱屑3年余,阴囊及肛周肿物1年余,于2011年1月5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闪,额部、颈部及双手背出现红斑、脱屑,伴瘙痒,

  • 标签: 毛发红糠疹 鲍恩样丘疹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克罗病长期中西医药维持治疗,综述了循证医学分级标准,西药诱导缓解后、手术诱导缓解后和中医中药的维持治疗,对临床工作很有帮助。

  • 标签: 克罗恩病 诱导缓解 维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卡韦医治乙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状况。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医治的40例乙肝炎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综合性保肝护肝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替卡韦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其中的ALB和ALT以及PTA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医治之前(P<0.05);而观察组进过医治之后,以上各种指标和疗效评论显著优于前面的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替卡韦治疗乙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乙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再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再适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水疱减轻或消失、结痂时间、疼痛减轻或消失时间以及水疱消失但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例数等四项变化情况。结果再适在疼痛减轻或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和疱疹后遗神经痛例数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恩再适 带状疱疹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消化科首诊收治的席综合征13例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2011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席综合征13例,分析诊治过程,检查结果,消化科症状。结果所有13例病人均为女性,均有产后大出血史,12例有呕吐、纳差,一例纳差腹泻,13例有闭经,13例均因消化科症状就诊消化科,最后确诊为席综合征,经治疗好转出院。

  • 标签: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席恩综合征 垂体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卡韦(ETV)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乙肝后肝硬化的37例住院患者给予常规及口服ETV治疗后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V-DNA水平及血清学转换情况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在48周时TBIL、ALT较治疗前下降,ALB、PTA较前升高。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48周后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对数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转阴,其转阴率分别为62%(23/37)、94.5%(35/37)、94.5%(35/37)。其中HBeAg阳性,在48周时,58.3%(14/24)出现了HBeAg阴转,实现了血清学转换。结论ETV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有效,该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很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最好尽早服用ETV抗病毒治疗。

  • 标签: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