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综合护理对患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102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51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51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新生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舒适护理。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51例患者经过个性化综合护理后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例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综合护理运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比较显著,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综合护理 急性 细菌性 痢疾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总结以及溯源分析。方法2017年衡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从疫情病例以及外环境水源共采集30株志贺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聚类分析,围绕菌株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结果采集到的30株志贺菌菌株均为宋内Ⅰ相;19种常用抗生素药物中耐药率80%及以上者11种,占比57.89%;由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分离的25株菌株与5株分离自井水的菌株100%同源。结论该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为饮用/使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的水源所致,药敏试验后筛选疗效确切的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

  • 标签: 水源性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特征 溯源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5~2011年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菌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大兴区2005~2011年菌痢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大兴区2005~2011年共发生菌痢94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5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兴区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黄村镇、西红门镇、兴丰街道、旧宫镇发病较多,每年共占全区病例总数的40%~60%。菌痢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68.58%;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大兴区菌痢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 标签: 菌痢 流行病学特征 大兴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2003~2006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朝阳区2003~2006年临床诊断菌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区2003~2006年共有临床诊断菌痢病例297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6/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共有病例20268例,占病例总数的68.19%。高发年龄为10岁以下年龄组。603例临床诊断菌痢病例进行了粪便细菌培养,阳性89份,阳性率为14.76%,其中检出B群福氏志贺氏菌64份,占71.91%,D群宋内志贺氏菌25份。结论通过病原学分型可以看到临床诊断的菌痢病例经过粪便培养,实际检出的阳性率很低,目前我国诊断菌痢的现行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958-2008年不同年代包头市东河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流行规律的分析,全面掌握东河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动态,为今后的管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包头市东河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始终报告有发病,因此防治不容忽视。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对低龄儿童应加强对抚养人的教育。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1958-2008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5—2020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等,将同一病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在15 d以上判定为两次发病。对2005—2020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两次及以上发病患者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ArcGIS软件绘制病例地区分布图。结果2005—2020年河南省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250 430例,累积发病率为228.66/10万。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共计2 342例;细菌性痢疾病例中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趋势χ2=2 932.28,P<0.001);不同性别两次及以上发病病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540);不同年龄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0,P<0.001),60~69岁年龄组两次及以上发病的发生率较高(1.70%);病例发病时间间隔最短为16 d,最长为5 579 d,M(Q1,Q3)为428(237,843)d。与健康人群相比,有细菌性痢疾患病史的人群再次罹患细菌性痢疾的风险更高(RR:4.12,95%CI:3.95~4.29)。结论2005—2020年河南省两次及以上细菌性痢疾发病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存在年龄差异。

  • 标签: 志贺菌,痢疾 多次发病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苄青霉素治疗,治疗3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愈率、发热和大便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的治愈率为96.0%(48/50),对照组治愈率为78.0%(39/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发热及大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是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细菌性痢疾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2015年10月30日,林区疾控中心联合林区中医医院在木鱼镇举办了慢性病防治大型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林区中医医院派出心血管专家及相关医护人员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高血压、糖尿病、

  • 标签: 中医医院 宣传活动 林区 控制中心 神农架 慢病
  • 简介:1996年7月26日至8月13日期间,武清县黄庄乡老米店村发生一起水型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共出现急性病人269例,罹患率为7.82%.病例集中发生在8月6、7、8、9四日,共发生病人24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2%;病例呈散在性星点分布;每户1、2、3、4例病人的情况均有发生;病人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均有病例出现,8月9日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暴发流行平息.大雨后,供水泵损坏,停止供水两天,期间饮水源受到生物性污染,加之群众多有饮用生水习惯,是导致此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逐村饮水源的保护、供水设施的改进和维修以及水消毒等,仍是目前控制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措施之一.

  • 标签: 水型细菌性痢疾 暴发 流行病学 调查 肠道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腹泻的患者70例,70例患者分别采用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聚合酶链反应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酶链反应平均循环数在培养阴性、非脓血便、年龄大于5岁方面检出率最高,而聚合酶链反应平均循环数在培养阳性、脓血便、年龄小于5岁方面最低。结论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准确性更高,临床医生对于腹泻患者细菌性痢疾检验可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从而提高准确性。

  • 标签: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性痢疾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氟沙星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2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例。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优良率、症状缓解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67%)优于对照组( 78.33%),不良反应发生率( 5.00)小于对照组( 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细菌性痢疾治疗中给予氧氟沙星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氧氟沙星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细菌性痢疾
  • 简介:目的对2005年6月间天津市武清区汉沽港镇痢疾暴发的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科学防控手段。方法采取病例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痢疾暴发从6月1日持续到24日,共确诊病人1189例,罹患率为3.66%。实验室检验发现部分病人粪便细菌培养为福氏志贺痢疾杆菌3a型阳性,部分供水系统的蓄水池水、末梢水、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并检出福氏志贺痢疾杆菌3a型,与病人粪便培养菌型一致。结论该起疫情是由于生活饮用水源污染而导致的福氏志贺痢疾杆菌3a型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防疫措施,迅速扑灭了这起重大传染病疫情。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暴发流行 调查报告
  • 简介:目的是分析1994~1997年本市急性菌痢病原主要流行菌群,耐药性的变迁及抗生素药敏谱考察。利用掌握菌痢流行动态和治疗选药对策。方法是取脓血便作培养,1994~1996年采用S·S培养基,而1997年采用S.S、麦康凯和山梨醇培养基。对培养阳性菌株,作病原菌分离和菌群鉴定。并作11种抗生菌素药敏试验。结果是急性菌痢的流行菌为B群。氟哌酸、头孢唑啉耐药率在40%以上;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氧哌嗪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抗菌优等耐药率均在95%以上。而丁胺卡那和庆大霉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耐药率较低是痢特灵。

  • 标签: 菌痢 菌群 耐药性
  • 作者: 丁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组,对照组采用予氨苄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以及大镜检转阴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性痢疾;头孢哌酮;氨苄西林;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淮南市发生的一起宋内志贺菌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溯源分析,并对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谱进行检测。方法采集2020年8月淮南市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相关水样、粪便,进行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宋内志贺菌进行毒力基因PCR检测、微量肉汤法药敏检测、脉冲场电泳和全基因组测序溯源分析。结果56份黏稀样粪便分离出38株宋内志贺菌(阳性率67.86%),血清型均为宋内志贺菌Ⅰ相;3份末梢水和井水革兰阴性菌(GN)增菌液荧光PCR检测志贺菌阳性;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阳性(38份),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侵袭相关基因(ial)阳性(31份),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侵袭相关基因(ial)/肠毒素2基因(sen)阳性(1份);耐药谱显示14种抗生素中9种100.00%耐药,仅亚胺培南、氯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为有效药物;36株菌Xba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带型完全一致,其中3株菌株基因组ST型分析均为ST152型;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验证了此次暴发由单一克隆群菌株引起,且揭示此次暴发分离株与数据库中3株中国菌株、1株韩国菌株聚集成一个大簇,而与其他国家的菌株距离较远。结论本起由水源污染单一宋内志贺菌克隆引起,分离株为低毒力株,呈多重耐药表型。

  • 标签: 宋内志贺菌 全基因组测序 聚合酶链反应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疫情暴发的现状及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控制疫情扩散及蔓延。方法对所有的发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根据传染病诊断标准GB16002-1995,GB/T4789.5-2003,对疑似菌痢部分病例采集大便及肛拭标本做志贺氏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调查348人,(教师32人,学生316人),病例均为学生,共发病65例,罹患率为20.57﹪。检出福氏志贺氏菌IV型。结论对全校校舍的室内﹑周围环境进行喷杀和灭蝇工作。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不喝生水和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在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大家一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 标签: 学校 痢疾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