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意识”这个词组一般而言,主要指的是以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和文艺创作为核心的思想和文学意识,早基于欧美的文化和文学的历史情形而建构出来的,但是在描述和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时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文学的双关关系,也不是中国文学中的西方问题,应该着力凸现身处中国自身的历史情境之中的中国主体的思想、文化和文学反应。中国现代意识既不是一个和西方现代意识相隔绝、相对立的概念,它接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同时它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文学 现代意识 中国主体
  • 简介:摘要:议题式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民法典专题教学以创设情境为基础,以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在民法典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根本,以知识结构的梳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应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呈现议题、活动探究、问题解决、总结归纳等环节,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教师应从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出发,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议题式教学的支持与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机制。

  • 标签: 价值性 知识性 议题式教学 民法典
  • 简介:在“交往理性”的作用下,身处“交往时代”的人们对于文学的审美本质、审美功用、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等方面的认识和要求都发生了某些深刻的变化,并随之而衍生出了对于文学创作的作者身份、表现内容、立场视角、话语方式等一系列认识和要求上的深刻变化,这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往时代的文学”。当下的中国文学发展正处于交往时代文学的草创时期,它既为文学的大繁荣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能产生甚至已经存在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求我们的文学理论作出思考和回应。

  • 标签: 交往时代 文学的基本特征 问题 网络小说
  • 简介:苏李之争发生在词功能嬗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北宋中后期,其本质是词学家面临词学变局而表现出来的迷惑以及各种观念的交锋。作为一种诗乐结合的综合性文体,词的发展趋势是音乐功能的不断下降与文学、社会功能的不断增强。李清照的观点代表了对词音乐性的坚守,苏轼的观点代表了词文学性、社会性增强的趋势。两家的观点在相互对立的同时又表现出融合的趋势,并从不同方向推动了词的完善与发展。

  • 标签: 苏轼 李清照 词的功能 乐本位 诗本位
  • 简介:<正>最近几年间,笔者以文艺心理学为中心课题做了些探索性的研究,现在将在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文艺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艺术形象、想象、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置于联系系统中做些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一、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与艺术形象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 标签: 艺术形象 形象思维 文艺心理学 艺术思维 客观世界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