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议题式教学的基本遵循——以民法典专题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议题式教学的基本遵循——以民法典专题教学为例

黄琦

咸宁市青龙山高级中学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民法典专题教学以创设情境为基础,以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在民法典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根本,以知识结构的梳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应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呈现议题、活动探究、问题解决、总结归纳等环节,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教师应从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出发,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议题式教学的支持与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机制。

关键词:价值性;知识性;议题式教学;民法典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议题式教学是基于真实的议题,以议题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广泛使用,其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议题式教学强调以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题式教学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和应用的过程,形成对知识体系的认知与理解。

二、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追求: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

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核心,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追求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到参与学习的快乐、体验到知识建构的意义。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不是教教材、教知识,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在“民法典专题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组织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问题、任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编“民事权利”时,可通过情境:“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公民如何承担自己的义务?”引导学生思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再如在学习民法典第三编物权编“用益物权”时,可通过情境:“如何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占有、使用和收益?”

三、民法典专题教学的具体环节: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以民法典专题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时,应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作为基本遵循。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明确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或直接引入议题。如:学习《民法典》“隐私权”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寻找‘隐私权’的法律依据”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隐私权”进行讨论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第二,呈现议题,引导探究。议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图表、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取呈现方式。如:在讲解《民法典》“隐私权”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我国《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定义并说明隐私权对个人的重要性等内容。第三,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议题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提出问题:“我国《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有什么作用?”“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四,问题解决,深化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隐私权’的设立对个人信息的影响”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三、教师素养提升:从自身出发,加强对议题式教学的支持与指导

教师是议题式教学的主导,而教师素养是议题式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议题式教学强调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与议题式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参与。要想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教师首先要做到“以生为本”。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以情境为依托,促进知识有效建构。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情境资源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通过情境资源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第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提高综合素质。要想使议题式教学实施效果最大化,就必须将学科素养与议题式教学相结合。学科素养是指教师在开展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上所形成的综合素质。

结语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认同、科学的理性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体系的构建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在议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结合民法典专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认同、科学的理性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罗逸健.浅谈议题式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133.

[2]沈雪春,梁英姿.层式递进:议题式教学的意义建构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