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裘皮服饰发展离不开工艺技术创新与推进,镶嵌工艺作为一种实现裘皮图案化表达创新型工艺,能够很好展现裘皮外观效果。但长期以来专门探讨裘皮镶嵌工艺文献资料十分匮乏,人们普遍缺少对这种裘皮技艺系统认知与理解。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梳理了裘皮镶嵌工艺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裘皮镶嵌工艺表现形式,并通过实践操作方法探究不同镶嵌形式操作流程及呈现效果,最后总结归纳了镶嵌工艺在裘皮服装中功能及应用,为裘皮服饰工艺创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标签: 镶嵌工艺 裘皮 服饰设计 图案设计 拼接工艺
  • 简介:综述了皮革染色助剂主要类型及其作用,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环保型染色助剂研发应受到重视。

  • 标签: 染色助剂 皮革 环保
  • 简介:将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在线快速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Zn(Ⅱ)新方法。通过实验优化了锌-PAN-吐温80-四硼酸钠显色体系及分析流路。在优化条件下,锌离子在5-40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1.3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4%(20μg·L^-1Zn离子,n=15),采样频率为24个样/h。应用于环境水样中Zn(Ⅱ)测定,回收率在93.5%~104.0%之间。该方法具有仪器简便、方法简单、测量快速、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好、线性范围较宽等特点,适用于环境水样中锌离子检测。

  • 标签: Zn(Ⅱ) 流动注射 分光光度法 环境水样
  • 简介:本文介绍了酶性脂肪酶、酸性蛋白酶搭配使用来清除铭鞣坯革表面沉积油脂、脏物、皮垢和其他污染物以便得到颜色更加均匀一致皮革。结果发现革面的油污,颈部皱纹处不上色现象和其他污染都有显著减少。此外还发现对于皮革鲜艳度和均匀性也有改进。

  • 标签: 酸性酶 复鞣 清洁化 蓝革坯 染色 均匀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酸、乙酸、丙酸、已酸和环已烷酸缓冲溶液对水解类鞣质亲水性影响。结果表明,鞣质溶解度随酸根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酸根所含脂肪碳原子越多,对鞣质溶解度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这表明,植物鞣质疏水基团(如棓酰基)与有机酸根脂肪链发生了疏水结合。

  • 标签: 制革 植物鞣质 有机酸缓冲溶液 溶解度 疏水反应
  • 简介:化学需氧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综合指标,也是水质监测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化学需氧量 测定 进展
  • 简介:毛皮特养业主要包括狐狸皮、水貂皮、乌苏里貉皮、獭兔皮等类皮张,属中高档消费品,动辄几百元、几千元乃至上万元,是与消费者消费水准密不可分。从客观上讲,其价格与经济强势与疲软息息相关。目前,国内裘皮产品以出口为主,这涉及到一个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问题,是养殖户、裘皮生产加工企业、各类皮商必须了解。另外,饲料价格波动、养殖囤积数量等方面也是影响裘皮原皮价格波动重要因素。笔者应广大朋友要求,分析一下影响今年及未来特养业价格走势几个因素,供您参考。

  • 标签: 价格 毛皮特养业 市场需求 发展趋势
  • 简介:皮革生产厂家及销售商为了能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千方百计增加产品副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高,从视觉方面来讲主要是在设法获得均匀颜色质量基础上满足合理设定颜色色差容限。然而,要定制适宜颜色色差容限,厂家与客户之间必须事先经过诚恳商谈,以客观、可测量方式进行描述,以避免交货时可能出现争议。本文阐述了同色异谱、色差系统、测色系统及皮革染色过程各因素对颜色复制影响,并对颜色质量评估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厂家及客户在进行产品评估时进行参考。

  • 标签: 测色 配色 色差 同色异谱 分光光度仪
  • 简介:采用还原剂NaHSO3预处理保毛脱毛牛毛,碱性条件下水解牛毛角蛋白复鞣填充材料。考察了NaHSO3用量、预处理时间、NaOH用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对水解液固含量、牛毛水解率、角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水解条件为:液固比12,水解温度75℃,NaHSO3用量25%,预处理时间60min,NaOH用量10%,水解时间6h。利用FT-IR、TGA和GPC解析水解产物结构和组成,水解产物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Da多肽和少量41067Da、14634Da大分子。

  • 标签: 牛毛 保毛脱毛 碱水解 角蛋白
  • 简介:胶原纤维革是废革屑、皮渣等皮革废弃物综合再利用。简单通过眼观、手摸和灼烧法等难以鉴别革类别。借助溶剂法、撕裂法、TGA分析法和SEM法等进行鉴别。研究发现SEM法可以清晰看到革内纤维束构型;胶原纤维革在溶剂处理下会收缩,天然革形态无变化;胶原纤维革撕裂强度远远小于天然革,且纵横向撕裂大小差异较小;胶原纤维革DTG曲线在400℃附近出现一拐点,此拐点是粘合剂热解点,而天然革在400℃附近曲线光滑。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快速鉴别革种类。

  • 标签: 天然革 胶原纤维革 鉴别
  • 简介:在皮革物理检验方面,计算机与各种传感器相结合,构成功能各异智能仪器,已获得了或正在蕴酿一系列新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但可能引起皮革物理检验手段、检验标准与检验范围变革,而且可能在制革机械、制革工艺与皮化材料领域引起连锁反应。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皮革学科新时代来临。

  • 标签: 皮革 物理检验 计算机 应用
  • 简介:通过建立流动注射体系,结合分光光度法,以硫酸肼与六次甲基四胺聚合反应生成白色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作为浊度标准液,实现了对制革过程中多个工段废水浊度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0NTU,相对标准偏差为3.93%(n=10),具有良好重现性和准确性。该法与国标法相比,操作更加简单快速。同时所用流路可用于样液色度测定,使得应用更广。

  • 标签: 流动注射 浊度 制革废水
  • 简介:采用固定化复合酶制剂A-1,结合无灰少硫辅助脱毛技术,研究基于固定化复合脱毛酶脱毛废液循环利用技术。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批次增加,脱毛液酶活力呈梯度递减,pH降低,所需脱毛时间增加。在不影响成革质量前提下,固定化复合脱毛酶制剂A-1脱毛废液可循环利用3次仍保持有21%酶活力。为了在连续生产中维持脱毛废液酶活力不变,设计了基于脱毛废液循环酶量补加实验,结果表明:补加酶45U/g脱毛效果和成革质量最佳。

  • 标签: 固定化 复合酶 脱毛 废液循环
  • 简介:本研究在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和意义基础上,采用演示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了《皮革分析检测》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和录象等素材组合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用和结合各种媒体为教学服务,使皮革分析检测这门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并增强了专业兴趣,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起到了很显著作用。

  • 标签: 皮革分析检测 多媒体 教学课件 POWERPOINT
  • 简介:将适当氧化降解淀粉与乙烯基类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合,将其用作复鞣剂进行应用试验,优化选择得到了改性淀粉复鞣剂DF-Ⅰ。应用结果表明:该复鞣剂具有选择填充性显著,成品革丰满、柔软、粒面细腻、有弹性、染色性能好等特点。

  • 标签: 复鞣剂 改性淀粉 乙烯基单体 接枝共聚物 皮革 应用研究
  • 简介:本文用凝胶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了静置三月后糖还原铬铝鞣液组份以及醋酸钠作掩蔽剂对它们影响.凝胶色谱法分离出五个组份.各组份中铬分布比较均匀,但以分子大小为中等组份中含量较多.铝则集中于分子大小为中等组份中.含有醋酸钠同样鞣液分离出三个组份。铬和铝都大部份存在于分子大小为中等组份中.但大分子组分和小分子组分中铬含量较铝多.醋酸钠有使组份简并.使络合物分子大小均匀化作用.醋酸钠对铬络合物影响较大.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出七个组份.它们所带电荷由负一价到正六价。高电荷效组份分子较大可能是多核络合物.各组份中铬分布比较均匀.铝则集中于电荷效为中等组份中。加有醋酸钠鞣液也分离出类似的七个组份,低电荷数组份中铬置增多,中等电荷数组份中铬量增加最多,离电荷数组份中铬量明显减少,铝分布也有类似的倾向,但变化不明显,与凝胶色谱法所得结果相似,醋酸钠有使络合物电荷数均匀化作用,这种作用对铬络合物较明显,对铝络合物则不大.

  • 标签: 原铬铝 液组份 糖原铬
  • 简介:通过酸解醚化复合变性方法制备了羧甲基酸解淀粉(CMAS),探讨了水分含量、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温度、时间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影响,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SEM、TG分析,研究了其黏度与pH和盐质量分数关系。结果发现,在nNaOH/nAGU=2.835,nMCA/nAGU=1.39,V水/V乙醇=0.11,温度为50℃,时间为3h条件下,羧甲基酸解淀粉取代度达到0.8052,反应效率为57.92%,颗粒大小在5~10μm;黏度随pH下降而降低,随NaCl质量分数升高而下降,达到0.6%时溶液黏度下降到4.37mPa.s,下降了46.31%。

  • 标签: 淀粉 羧甲基淀粉 酸解淀粉
  • 简介:用碱性硅酸盐处理裸皮后再进行中和,裸皮就获得了足够稳定性,可以进行削里操作。得到皮屑未被改性,基本上是天然。此外,使用这种硅酸盐,可促进皮对此后加入皮化材料吸收。尤其是铬鞣剂。此天然革屑可作混合肥料使用或作其它用途.这有助于制革厂应对日益严厉固体废渣处理要求。基于此新成果得出了改进可持续发展总概念。

  • 标签: 制革生产 可溶性硅酸盐 天然革屑 混合肥料 废渣处理 环境保护
  • 简介:鞣制铬盐和含二羟基二苯砜合成单宁复合物在一定温度下被加热,在不同加热时间点取样。通过稀释稳定性试验,TLC、TLCS、CIEG、蓝皮复鞣和染色研究所取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复合物被加热后,由于铬(Ⅲ)和合成单宁配位作用,其小分子量部份量减少。不同大小分子分布更合理,用其复鞣再经染色革,有更好手感和表面着色强度。但是,当加热时间过长时,上述效果适得其反。

  • 标签: 合成 鞣剂 结构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