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进行化学回收为目的,将3种环氧树脂在80℃4mol/dm^36mol/dm^3浓度硝酸水溶液中分解。以DDM(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固化双酚F型环氧树用4mol/dm^3浓度硝酸分解需要400h,用6mol/dm^3硝酸分解需要80h。DDS(二氨基二苯酮)固化TGDDM(四缩水甘油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型环氧树脂,以4mol/dm^3浓度硝酸水溶液分解约需50h,以6mol/dm^3硝酸分解约需15h。由醋酸乙酯萃取硝酸水溶液所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水解是由于C-N键断裂硝化所引起。就通常耐酸性较好酸酐固化环氧树脂而言,如树脂主剂化学结构中具有C-N键,以甲基纳迪克酸酐固化TGDDM型环氧树脂以硝酸水溶液分解,用4mol/dm^3硝酸分解约需80h,以6mol/dm^3浓度分解约250h,表明以此方法分解酸酐固化环氧树脂是可行。由分解生成物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将回收分解生成物再聚合为目的的话,双酚F型环氧树脂以4mol/dm^3硝酸水溶液分解为优;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废物处理的话,DDS固化TGDDM型环氧树脂以6mol/dm^3硝酸水溶液进行分解最适宜。

  • 标签: 环氧树脂 固化剂 化学结构 化学回收 材料回收 热回收
  • 简介:采用热注入法成功制备出三元AgInS2和四元Ag—Zn—In—S量子点,物性测试得到AgInS2量子点发射峰为701nm,Ag—Zn—In—S量子点发射峰593nm,即Ag-Zn-In—S量子点发射峰相对于AgInS2量子点发生了蓝移,AgInS2和Ag—Zn—In—S量子点都表现出了较长荧光寿命,分别为169ns和162ns,结合生物组织光学窗口范围限制,相对Ag—Z—In—S,AgInS2量子点更适用于生物标记。

  • 标签: AgInS2 Ag—Zn—In—S 量子点 纳米材料 荧光
  • 简介: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HF酸水溶液中使纯钛表面生成结构致密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考察了阳极氧化电压和阳极氧化时间对Ti02纳米管阵列形貌影响,讨论了TiO2纳米管形成机理。采用复阻抗谱方法,测量了获得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在不同湿度下电阻一电抗曲线和相位角一频率曲线,由此分析得到,试样等效电路由2个RC并联回路串联而成,并拟合出等效电路各元件参数值,说明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表面对湿度变化有较好响应。

  • 标签: 阳极氧化 TIO2 纳米管阵列 湿度 复阻抗分析
  • 简介:在国际国内碳纤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国内潜在碳纤维应用市场牵引仍然是带动国产碳纤维产业蓬勃发展源动力。在国内潜在应用市场前景牵引下,国内碳纤维企业如何通过研发与产业技术提升来提高和稳定碳纤维质量,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加快推动国产碳纤维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达到能够替代应用质量与成本要求,已成为国产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核心问题。但是,在T300级水平上,我国能够持续、

  • 标签: 质量稳定性 产业技术 碳纤维 提升问题 市场竞争 生产成本
  • 简介:瑞士技术研究院开发了一种低费用、高效纳米颗粒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催化剂,可应用于环氧化反应。环氧化物是生产许多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医药关键中间体。与传统环氧化催化济相比,这种催化剂可大大提高转化率。它们基于相同材料,但产生副产物很少,同时更高效和更稳定。

  • 标签: 市场导向 纳米技术 应用 瑞士技术研究院 石化 环氧化反应
  • 简介: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荧光黄含量不同一组荧光水滑石(MgAl-LDHs—C20H12O5),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外观形貌、荧光性能、表面官能团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图谱显示少量荧光黄加入没有影响水滑石结晶性能,荧光水滑石具有典型水滑石特征峰;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荧光水滑石是片层状结构,荧光黄均匀地吸附在水滑石片层表面;荧光水滑石样品在470nm波长光激发下荧光发射光谱(PL)显示荧光水滑石在500-600nin间出现了1个黄光发射峰,其荧光强度与其中荧光黄含量有关,荧光黄含量要适中,过高或过低均影响样品荧光性能;热重分析(TG)曲线表明荧光类水滑石热稳定性比纯荧光黄提高很多;红外光谱(IR)显示荧光水滑石含有水滑石和荧光黄特征官能团。

  • 标签: 均匀共沉淀 荧光 水滑石 结构 性能
  • 简介:采用多孔吸声材料是一种重要吸声降噪手段,简单介绍了多孔吸声材料吸声原理、吸声性能评价参数吸声材料种类特点。综述了多孔吸声材料制备工艺应用现状,介绍了工业固废在吸声材料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吸声材料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 标签: 多孔材料 吸声材料 制备工艺 炉渣 粉煤灰 煤矸石
  • 简介:以三氯化铝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利用复分解反应法在温度为650℃条件下反应3h,成功地制备出呈灰白色粉末一维单晶氮化铝纳米材料,通过对样品进行XRD、TEM和SAE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表面光滑长直形圆柱状六方结构氮化铝,直径为50nm左右,长度在几个微米以上,晶格常数分别为a=0.268nm,c=0.498nm;AlN紫外吸收谱研究表明,AlN样品在202nm处具有一个尖锐吸收峰,其对应禁带宽度值约为6.14eV,并采用气-固(VS)生长机理、择优取向原理对一维单晶纳米线生长进行了解释。

  • 标签: 一维氮化铝纳米线 特性表征 生长机理 择优取向
  • 简介:在制备羟基磷灰石(HA)陶瓷初期引入少量LiCl,其乙酸浸蚀失重实验表明,掺杂后HA陶瓷耐酸蚀能力增强,HA颗粒仍然能保持较强连接,掺杂后HA陶瓷显微硬度稳定并有所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引入少量LiCl没有导致HA分解。

  • 标签: LICL 羟基磷灰石陶瓷 耐酸性 烧结性能
  • 简介:以XBiFeO3为基体,掺入不同含量LaG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1-xLaxFeO3纳米颗粒,用失重分析初步确定了粉体适宜烧结温度范围,用XRD测试手段分析了含La量不同样品在烧结过程中相变化以及结构变化,用SEM和TEM观察了粉体形貌特征和尺寸特征,用SQUID对粉体进行了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500℃、烧结时间2h、La掺杂量为0.10-0.20时,可得到纯相产物且结晶好;当掺La量为0.20时,纳米粉磁性较好。

  • 标签: 铁酸铋 纳米颗粒 磁性能
  • 简介:聚苯硫醚(PPS)由苯环和硫原子交替排列构成,使得PPS结构规整,拥有较高结晶度,同时苯环为PPS提供良好刚性和耐热性,而硫醚键赋予PPS一定柔顺,因此PPS具有优异综合性能[1,2],被誉为是继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甲醛(POM)、尼龙(PA)、聚苯醚(PPO)之后第6大工程塑料,也是8大宇航材料之一[3],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汽车、环保、化工等领域。

  • 标签: 聚苯硫醚 催化剂 PPS 合成方法
  • 简介:综述了富氧燃烧技术优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制氧方法进行比较,并阐述了富氧燃烧技术在水泥生产中应用情况,展望了富氧燃烧技术在水泥生产中应用前景。

  • 标签: 富氧燃烧 制氧方法 水泥生产
  • 简介:镁合金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工程材料受到世界各国关注,而稀土改善了镁合金材料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使镁合金材料更好地应用于各领域当中。简述了稀土镁合金应用。展望了稀土镁合金发展趋势和方向。

  • 标签: 镁合金 稀土 发展应用
  • 简介:<正>通过在纳米尺度上采用一种独特三明治结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可大幅降低泡沫制品可燃。研究人员称,新技术有望将因软装饰引发火灾减少三分之一。相关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固体薄膜》上。

  • 标签: 纳米管 阻燃材料 易燃性 固体薄膜 软装饰 三明治结构
  • 简介:以Pickering乳液液滴为模板,通过液滴表面水合作用制备出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通过SEM、XRD等手段进行表征,讨论了空心球壳形成机理,并研究了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对阿维菌素微胶囊缓释作用,结果表明,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形貌完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2μm。水合过程中部分MgO转变成Mg(OH)_2,并优先复合在未反应MgO粒子上,形成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以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为壁材阿维菌素微胶囊具有良好缓释性能。

  • 标签: Pickering乳液 空心球壳 MgO纳米粒子 阿维菌素 微胶囊
  • 简介:用生物降解聚合物(BP)制备复合浸渍纸,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及生物降解。将原纸浸在BP乳液中,于100℃固化20min。相同质量复合浸渍纸其湿强度随BP含量增加显著增加,干强度仅有一定程度增加。添加0.5%通用造纸湿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可增加复合浸渍纸湿强;其湿强度可达9.3MPa;所用BP与纸比例为20:80。进一步提高性能再加入聚乙烯基胺(PVAm)。当BP与纸比例同样为20:80时,添加0.2%PVAm和0.5%PAE复合浸渍纸湿强度(拉伸)提高27%,只加0.7%PAE复合浸渍纸湿强度仅提高了3%~4%。由于PAE和PVAm加入,复合浸渍纸生物降解被推迟,但埋在土中60天后,复合浸渍纸失重率可达到90%。未用添加剂复合浸渍纸达到同样失重率仅需45天,30天后还有原纸存在。

  • 标签: 可生物降解 复合 聚乙烯胺 湿强 生物材料
  • 简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推进,各领域对于固体润滑材料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固体自润滑材料MAX/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因其优异高温稳定性和良好自润滑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就MAX/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进程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在MAX/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方面所取得进展,包括MAX性能和结构特征、MAX与石墨/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性能对比、MAX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和润滑机理。最后,对MAX金属基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方向进行了进一步展望。

  • 标签: MAX相 金属基复合材料 自润滑
  • 简介:通过共混包覆法与母粒法制备出纳米CaCO3/PP复合纤维,研究了2种工艺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分散性能影响,分析了其力学性能不匀率,并讨论了其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在共混包覆法中,高速混合机所提供高剪切力和聚合物强黏附使纳米CaCO3在PP中具有良好分散,由FTIR可知在纳米CaCO3与PP之间形成了C-O-Ca键,使纳米粒子与PP基体形成较强结合力,进而提高了纤维强度,且加工简易,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母粒法效果较差。

  • 标签: 纳米CACO3 聚丙烯 共混包覆法 母粒法 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