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网织细胞为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占所有脑肿瘤的1.5%~12%[1],本文就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管网织细胞瘤 瘤结节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本纽20例,均为男性,年龄28~71(平均42)岁;应用彩超、多排cTA等检查明确诊断;DeBakey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I型5例为急性期,2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行Betall+全弓置换+象鼻子技术手术治疗;Ⅱ型3例为急性期,2例采用BetaU+半弓置换手术;Ⅲ型12例,急性期10例,慢性期2例,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死亡4例,病死率20%;手术无死亡,I、Ⅱ型各2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症状,经治疗后好转;Ⅲ型术后效果均良好。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DeBakeyI、Ⅱ型病例需行血管置换术;DeBakey型病例采用腔内隔绝技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滑膜脂肪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关节滑膜脂肪病,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发生在膝关节,1例发生在髋关节,主要临床症状都是关节疼痛和肿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1例MRI显示关节腔积液,滑膜呈棕榈叶状增生、肥厚。组织学检查显示2例滑膜组织呈绒毛状增生,部分绒毛被覆的滑膜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绒毛上皮下可见灶性或弥漫的成熟脂肪细胞浸润,少至中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在两例都能看到。结论滑膜脂肪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关节内病变,对于临床上出现关节疼痛,缓慢发展的关节肿胀以及持续的关节积液的病例,要想到该病的可能,尤其是膝关节,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滑膜脂肪瘤病 临床 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听神经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桥脑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小型听神经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小型听神经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微创外科为特点的内镜手术。而锁孔技术是针对患者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实现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治疗方法 锁孔技术 神经内镜 桥脑小脑角区 颅内肿瘤
  • 简介:多发性骨髓也称浆细胞性骨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特点为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免疫球蛋白异常,反复感染等,另外还可有神经系统症状,高钙血症,高黏滞血症,肝脾肿大,淀粉样变性等。其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发病人群的增加,更多的考虑应以综合治疗为妥,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拟定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把化疗与中医中药治疗有机地结合,可大大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辨证施治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为化疗敏感性肿瘤,绝大多数肺转移可通过化疗治愈日,少数病人在疗程的某一阶段,需补充肺叶或肺段切除,11例病人接受冷冻肺叶或肺段切除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长期接受化疗,尤其术前、后不得不补充化疗的病人干扰较常规术式为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肺转移瘤 手术治疗 化疗敏感性肿瘤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
  • 简介:脑转移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性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20%-40%。脑转移中65%为多发病灶,容易诊断,而单发脑转移(solitarybrainmetastasis,SBM)占35%。单发脑转移的CT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就诊前尚未发现原发肿瘤的患者,CT诊断很容易误诊。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颅内恶性肿瘤 多发病灶 原发肿瘤 临床随诊
  • 简介:脑胶质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脑胶质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60%,死亡率高居癌症前列。而在脑胶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用药后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因素降低了脑胶质治疗药物的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使用扶正平汤联合替莫唑胺,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有效率可分别达到70.0%和86.4%,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和70.0%,同时,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期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目前,联合药物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本文就临床现阶段常用联合药物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替莫唑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术后患者实施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颅内动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术后患者实施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894年Halsted创用乳腺癌根治术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术式,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l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ALND)是Halsted手术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造成上肢水肿、疼痛、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既不影响手术疗效,减少手术损伤,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哨位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概念的建立和研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乳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更有效的途径。是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重大突破,是对乳腺癌传统Halsted手术AALND的挑战。

  • 标签: 哨位淋巴结 ALND 早期乳腺癌 临床研究进展 腋窝淋巴结转移 SLNB
  • 简介:目的:考察淋巴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及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苦参碱提取率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以乙醇含量、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淋巴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喷干收粉率和膏粉含水率为考察指标,以料液在80℃的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淋巴方颗粒的最佳干燥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煎液用65%乙醇沉淀。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6~185℃,出风温度91~95℃,料液的相对密度1.06~1.07(80℃)。结论:该工艺稳定实用,提取率高,可用于淋巴方颗粒的制备。

  • 标签: 淋巴方颗粒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喷雾干燥
  • 简介:目的提高对猫抓病淋巴结炎的诊治水平,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6例面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7~41岁,平均20岁;男女之比为1∶1;发病部位:腮腺区2例,下颌角1例,颌下区1例,颈部2例.所有病例均作随访,最长9年,最短1年,无1例复发.结论详细询问猫抓病史和豢养史,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及病变淋巴结切除活检,是本病诊治关键.

  • 标签: 猫抓病 淋巴结炎 面颈部 诊断 抗生素 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