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血含量的变化。方法在术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血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耗,保持脑供需平衡。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 脑静脉血氧含量
  • 简介:目的观察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鼠模型肺微血管发育和CD34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持续高浓度暴露建立致新生小鼠BPD模型,将48只2日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空气组,每组24只,BPD组养殖箱内氧气浓度维持70%±5%,于生后第3、7、14、21天两组分别处死6只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和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alveolarcounts,RAC),用免疫组化检测CD34表达水平,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平均光密度(averageopticaldensity,AOD).结果与空气组比较,BPD组肺组织CD34表达量减少,MVD明显减少,肺泡数量简化.BPD组生后第7、14、21天RAC低于空气组,生后第14、21天MVD和平均AOD均低于空气组(P〈0.05).结论持续高浓度吸入可导致新生鼠肺微血管发育异常,MVD减少,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BPD发生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微血管 抗原 CD34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治疗4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沙丁胺醇雾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7例,好转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雾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明显,应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沙丁胺醇 喘息性支气管炎 氧驱动雾化吸入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主要是产前和产时)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我院在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应用细胞色素C高压、小剂量甘露醇治疗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细胞色素C 高压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甘露醇 细胞呼吸
  • 简介:甲亢病人44例随机分组,1例采用丙基硫嘧啶0.1每日三次联合心得安10-20mg每日三次,共4周;另一组采用丙基硫嘧啶0.1每日三次联合噻吗洛两2.5-5mg每日三次,共4周。结果:2组显效率先显著差异(P>0.05),2组血清T3、T4、rT3治疗前与治疗后均值亦无差异。噻吗洛两组病人未发生首剂量晕厥及位置性低血压,亦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尿常规在正常范围,本文表明,噻吗洛两可以用于甲亢的近期治疗。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丙基硫氧嘧啶 噻吗洛两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疗系统治疗重症肺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疗医治,其中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症肺炎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开展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接受细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能够使其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并调节其机体状态。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呼吸衰竭 细节护理 生命体征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的疗及气道湿化效果。方法:该次实验自2020年7月开始,至2021年7月结束,病例信息即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常规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50例,经鼻高流量吸氧。比较疗、气道湿化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氧气分压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咳嗽难易程度、痰液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适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疗及气道湿化效果显著。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衰竭 氧疗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居家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护理延伸服务改善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接收的96例居家疗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n=48,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8,辅以护理延伸服务),比较两组的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各维度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GRQ各维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居家疗COPD患者中实施护理延伸服务,能够显著提升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家庭氧疗 护理延伸服务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与高压联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 方法: 在我院 收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中抽取 60 例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 减压手术及常规治疗 ,实验组则采用 高压治疗,并对术后效果进行比较 。 结果: 实验组恢复状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实行联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高压氧联合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分析中国沉香的挥发油成分,并测试其抗耐甲西林金葡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国沉香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采用NIST05和WILEY275L数据库匹配,以及将质谱图与文献数据进行对照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挥发油抗菌活性。挥发油对耐甲西林金葡菌显示强活性。共检测到66个色谱峰,其中30个化合物得到鉴定,占挥发油总量的59.80%。26个化合物被鉴定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4.26%。β-沉香呋喃(8.96%),枯苏醇(7.82%),(-)-jinkoh-eremol(5.04%),沉香螺旋醇(4.53%),白木香呋喃酸(4.09%)为主要的倍半萜。4个降倍半萜和其他一些倍半萜,如10-表-γ-桉叶油醇,α-沉香呋喃,epi-ligulyloxide等为首次从中国沉香中检出。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沉香挥发油对耐甲西林金葡菌具有抗菌活性。

  • 标签: 中国沉香 白木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抗菌活性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高深氯化钠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12):对照组( C组)、单纯休克组( NR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 LR组)及 7.2%高渗盐 /6%羟乙基淀粉复苏组 (HSH组 )。采用改良 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分别于休克前( Ts)、处死前( Td)取静脉血检测尿素氮( BUN)及肌酐( Cr)含量。 NR组在休克后即刻、其余组在复苏后 4h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比较肾小管损伤( Paller评分)程度。结果 与 C组比较, NR组、 LR组和 HSH组 Td时间点静脉血中 BUN及 Cr水平均明显升高( P< 0.05);肾组织 MDA及 SOD活性增加,肾小管 Paller评分升高( P< 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 LR组比较, HSH组 SOD活性升高,其余指标降低, Paller评分降低,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与 LR比较, HSH可减少肾脏自由基生成,提高 SOD活性,减轻液体复苏后肾损伤。

  • 标签: [ ] 休克 出血性 高深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膜肺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2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体外膜肺合技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所取得PaCO2数值低于干预前所取得数值,所取得PaO2、PaO2/FiO2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取得数值,观察组所取得PaCO2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所取得PaO2、PaO2/FiO2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重症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以文献报道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以D-葡萄糖烯为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类似物,即取代的2-去-2-氯代-1-氨基糖。关键步骤是用(COCl)2-AgNO3-CH3CN体系高收率生成2-去-2-氯代-1-乙酰氨基糖,再经HCl-MeOH脱去保护基得目标化合物。经体外活性筛选,包括阳性药物在内的所有化合物均未表现出好的细胞毒活性。

  • 标签: 2-去氧-2-氯代-1-氨基糖 细胞毒 差向异构体
  • 简介:选择已被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拟接受普外手术患者30例(非心肌梗塞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与硫喷妥钠组),各15例,年龄43~72岁。男21例,女9例。异丙酚组采用芬太尼5μg/kg,安定2m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6mg/kg快速诱导插管,持续收入1%~2%安氟醚及纯氧维持麻醉。硫喷妥钠组除用2,5%硫喷妥钠5mg/kg取代异丙酚外,两组用药相同。连续监测NIBP、HR、ECG。选择心率收缩压乘积(RPP)间接反应心肌耗量。两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期间RPP变化见表1。ECG变化(ST抬高、下移、心律失常等)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心梗发生。

  • 标签: 异丙酚 缺血性心脏病 气管插管 心肌氧耗 芬太尼 硫喷妥钠
  • 简介:目的观察小枝玫瑰BranchletsRosarugosaThunb.提取物对四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嘧啶造模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8组,分别为模型组,小枝玫瑰水提物高、中、低剂量(3.70、1.85、0.93g/kg)组,小枝玫瑰醇提物高、中、低剂量(2.75、1.37、0.70g/kg)组和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200mg/kg)组,另取正常小鼠为对照组,造模成功3d后开始给药,每天ig给药1次,共30d.造模后0、10、20、28d血糖试纸法测定空腹血糖;造模后30d,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各组小枝玫瑰提取物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其糖耐量,且呈一定量效关系,其中以醇提物高剂量效果最好,但不及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结论小枝玫瑰提取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小枝玫瑰 四氧嘧啶 糖尿病小鼠 血糖 糖耐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討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胆酸( ursodes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的 PBC患者 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对照组给予熊去胆酸,病例组给予熊去胆酸 +异甘草酸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 96.78%高于对照组 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TBIL)、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lutamyltranspetidase,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病例组 ALT、 AST、 TBIL、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指标,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熊去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温加超声雾化联合多功能呼气阀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50例,A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加温加超声雾化治疗,B组在常规和加温加超声雾化基础上,使用多功能呼气阀。结果: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可知,B组痰液颜色和粘稠度、炎症因子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A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加温加超声雾化联合多功能呼气阀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可有效吸入雾化气体、减少雾化药物流失,有效稀释痰液、保护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同时在呼气向提供阻力锻炼呼吸肌肉,提高咳嗽能力,主动排痰,促进肺康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苄基四氢巴马汀(BTHP)和甲胺对豚鼠心室肌细胞上延迟整流钾电流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延迟整流钾电流(Ik)。结果甲胺50μmol·L-1在37℃时可以分别使IK和IK,tial从(124±18)pApF-1和(42±05)pApF-1上升至(205±07)pApF-1和(72±06)pApF-1。若事先甲胺50μmol·L-1后,再加入BTHP30μmol·L-1可使BTHP阻滞IK和IK,tial百分率分别从单独使用BTHP时的375%±60%和359±55%上升到629%±43%和611%±37%。结论苄基四氢巴马汀可以逆转甲胺对豚鼠心室肌细胞上IK的增加作用。

  • 标签: 苄基四氢巴马汀 甲氧胺 延迟整流钾电流 膜片钳 心肌细胞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作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历史长达100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所有的非选择性NSAIDs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RDs)。这都与它们对环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有关。为了避免与COX-1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罗非昔布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运而生。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一些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揭晓,COX-2选择性抑制剂胃肠道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非胃肠道ADRs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其心血管、肾脏以及过敏等方面的ADRs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文献,以期临床选用时有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消炎药 非甾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