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肠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补肾壮骨冲剂组和阿仑膦酸钠组,分析在药物治疗前后肠源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5-HT测定:上午8:00~9:00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r/min即时离心5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骨密度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除腰椎外,其余各部位的骨密度都明显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两组在治疗后的各项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均可在提高骨密度同时减低肠源5-HT浓度,与Ulrike提出的"肠源5-HT与骨密度成负相关"这个结论相符。

  • 标签: 5-羟色胺 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 阿仑膦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经皮椎体成形术预防骨水泥外渗的原理与效果。方法15例椎体肿瘤,其中转移肿瘤13例、椎体血管瘤2例,4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8例外伤压缩性骨折,共67例80个椎体采用渐进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注入造影剂,无造影剂外渗进人椎管的共52例61个椎体,显示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共15例19个椎体。将骨水泥(PMMA)搅拌至凝胶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缓慢逐渐注入,对有骨水泥渗入椎体后缘者暂停推注,并调整注射针的深度至椎体前份再逐渐注入造影剂。结果19个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椎体通过渐进注入骨水泥,未发现渗入椎管内。结论用渐进经皮椎体成形术预防骨水泥外渗进入椎管具有可行

  • 标签: 脊椎肿瘤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骨外科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0例,调查老年人的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测定骨密度,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60岁~7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患者10例,占22.7%,71岁~8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患者16例,占30.8%,81岁~9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患者12例,占50.0%,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6.526,P〈0.05),即随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增长的趋势。老年人骨质正常与骨质异常膳食摄入情况比较:与女性组相比,男性在钙、VitC、蛋白质的摄入量方面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性别健康组比,骨质正常组在钙、VitC、蛋白质的摄入量方面高于骨质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增长的趋势,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应注重老年人的膳食营养。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膳食营养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初诊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早期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与糖尿病(DM)防治的相关。方法随机选取初诊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86名为糖尿病组,健康中青年男性58名为对照组(NC),测定25-(OH)D3、糖化血红蛋白浓度(HbA1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同期进行精氨酸-胰岛素兴奋试验。结果①糖尿病组25-(OH)D3、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精氨酸-胰岛素兴奋试验6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G、F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PB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对25-(OH)D3水平有影响(P<0.05);对照组无糖尿病家族史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对照组无糖尿病家族史受试者的25-(OH)D3水平最高,糖尿病组有糖尿病家族史受试者25-(OH)D3水平最低(P<0.01)。③相关分析显示25-(OH)D3与HbA1c、BMI和HOMA-IR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倍数呈正相关;调整BMI后25-(OH)D3与HOMA-β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糖尿病患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下降明显,维生素D水平影响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糖尿病防治的手段之一。

  • 标签: 糖尿病防治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急性创伤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损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选条件的42例青少年急性创伤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对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等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42例青少年急性创伤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为92.86%(39/42),其中Ⅰ度损伤为7例(17.95%),IT度损伤为22例(56.41%),11I度损伤10例(25.64%);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部位发生在股骨侧有13例(30.95%),髌骨侧有20例(47.62%),韧带体部损伤有4例(9.52%),联合损伤有5例(11.91%)。结论青少年急性创伤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MPFL损伤以Ⅱ度损伤最常见,其次为Ⅲ度损伤和Ⅰ度损伤;MPFL损伤部位以髌骨侧最常见,其次为股骨侧。

  • 标签: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青少年 创伤
  • 简介:支气管源囊肿是由于胚胎期支气管系统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囊性病变。支气管源囊肿多被发现附着在胸骨、皮肤、胃、心包及纵隔,而椎管内支气管源囊肿(spinalbronchialcyst,SBC)则较为罕见。

  • 标签: 颈椎 支气管源性囊肿 青少年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区居民身体成分与跟骨超声参数的关系,为该地区居民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韩国杰文ZEUS9.9身体成分测量仪和法国OsteospaceMEDILINK超声骨量测量仪测定1416例年龄为20.0—70.0岁的哈尔滨市区居民的身体成分与跟骨超声参数(STI)。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脂肪量、体脂率、瘦体重与STI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STI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TI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年龄、瘦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女性STI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年龄、脂肪量、体重、体脂率。男、女性身高与STI没有显著相关(P〉0.05)。②哈尔滨市区居民骨质疏松人数百分比随年龄递增表现逐年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50-年龄段以前,男性骨量丢失和OP检出率高于女性,50~年龄段以后,女性高于男性。结论①跟骨超声骨量与体成分变量间的相关存在性别差异。除年龄外,男性STI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大于女性。年龄、脂肪量、体脂率可能是影响女性跟骨超声骨量变异的决定性因素;年龄、瘦体重可能是影响男性跟骨超声骨量变异的决定性因素。②哈尔滨市区居民低骨量和OP检出率比例较高,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哈尔滨 骨质疏松症 体成分 跟骨超声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髂棘处取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999~2002年201例后路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85例患者获得随访,最短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局部感染,通过灌洗引流和清创得到恢复.1例发生髂骨内板穿透,未引起临床症状.3例发生持续疼痛,1例发生麻木.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在随访的85例患者中,21例(24.7%)有髂棘取骨处疼痛,其中13例(15.3%)影响日常生活.7例(8.2%)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取骨部位疼痛.6例(7.1%)瘢痕周围的皮肤感觉过敏,15例(17.6%)有瘢痕周围皮肤麻木.结论尽管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住院期间髂棘取骨处并发症较低,但经过长期随访,疼痛及麻木的并发症明显增高,应值得更多关注.

  • 标签: 并发症 患者 后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麻木 疼痛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颈腰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5~83岁,平均67.3岁。行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并进行随访,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l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探讨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5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628mL。术后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6—27个月),JOA(颈椎疾病)、JOA(腰痛)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5.10%、36.84%;ODI从术前57.6到术后28.3;患者总体满意度为12/15(80%)。结论对颈腰综合征患者行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心理负担。

  • 标签: 颈椎 腰椎 脊柱疾病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进行治疗,共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磷及1,25(OH)2D3、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水平;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1)水平以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钙、磷及1,25(OH)2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L-10,IL-6、TNF-α、IGF-1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钙、1,25(OH)2D3、IL-10、IGF-1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TH及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治疗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骨代谢及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病毒性肝硬化 钙剂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融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GoogleScholar、CNKI、VIP和WanFangData自建库以来到2017年1月的文献,运用Stata11.0定量分析纳入的文献。结果最终有9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植骨融合情况[RR=1.138,95%CI(1.064,1.217)]、终末随访骨密度T值[MD=0.038,95%CI(0.025,0.052)]、ODI指数[MD=-4.36,95%CI(-6.372,-2.348)]、骨吸收生化标志物CTX值[MD=-0.401,95%CI(-0.511,-0.291)]、VAS评分[MD=0.940,95%CI(0.548,1.33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术后骨形成生化标志物PINP值[MD=-4.328,95%CI(-8.954,0.298)]、不良反应情况[RR=0.725,95%CI(0.420,1.25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和P=0.248)。结论腰椎术后应用双膦酸盐并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融合结果,而且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代谢,改善其骨量和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与对照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腰椎融合 META分析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
  • 简介:目的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与脊柱侧凸病因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分三组,特发性脊柱侧凸组:20例,平均年龄15.3岁,平均Cobb角为56.8°,顶椎位于T7~12°其中Cobb角>50°11例,Cobb角≤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组:11例,平均年龄13.9岁,平均Cobb角为66.7°,顶椎位于T7~12°对照组:取10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取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对照组取非病变区两侧椎旁肌,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含量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凹侧(P<0.05),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特发性脊柱侧凸组中Cobb角>50°的病例凸侧Ⅰ型肌纤维含量显著高于Cobb角≤50°的病例(P<0.05).结论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不对称系继发性改变.

  • 标签: 椎旁肌 COBB角 特发性脊柱侧凸 肌纤维 对照组 先天性脊柱侧凸
  • 简介:采用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SDBMG)移植治疗长骨大块骨缺损9例,结果,除1例因适应症选择不当而致失败,其它8例均得到了治愈,患健肢等长。说明SDBMG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和可靠的支撑能力,是修复长骨大块骨缺损的理想移植材料,可作为自体骨合适的替代材料推广使用,但对感染骨缺损宜慎用。

  • 标签: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右后足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的方法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3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的骨切片后行形态学计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P<0.01),成骨细胞表面、类骨质表面减小(P<0.01,P<0.05).破骨细胞数增多(P<0.01),吸收表面增高(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小梁形态计量 模型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胫骨近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手术椎体再骨折组(A组,共24例),无再发椎体骨折组(B组,共16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等相关因素,探讨导致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原因。结果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等因素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较B组差,术后6个月A、B两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46±0.700)、(-2.21±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分别为(-2.37±0.896)、(-1.92±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分为团块状与海绵状,其中A、B两组团块状分布分别为15例、58例,海绵状分布分别为9例、1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5)。术后3d复查测量A、B两组骨水泥上缘距上终板距离分别为(3.38±0.744)mm、(1.98±0.707)mm,骨水泥下缘距下终板距离分别为(3.13±0.835)mm、(1.82±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以及骨密度是导致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30例(108椎)OVCF患者行PVP+PKP术,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20例(62椎)患者给予卧床休息3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0W、24W和48W测股骨颈和胸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术后0W、24W和48W,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胸腰椎多节段胸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0W、24W和48W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联合PK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多节段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法祛除足跟骨骨刺治疗顽固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取的92例顽固足跟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法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其中微创法治疗组44例,传统手术治疗组4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根据临床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5~72个月随访,平均4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随访时间及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顽固足跟痛,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恢复与改善。微创法治疗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功能锻炼时间分别为(1.05±0.41)cm、(20.13±3.54)mL、(4.28±1.46)d和(1.03±0.26)d,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2.21±0.33)分、(1.02±0.32)分和(2.13±0.71)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法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顽固足跟痛,微创法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要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微创法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法 传统手术 顽固性足跟痛
  • 简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骨强度降低而脆性增加为特征的退行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的结构破坏,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关节炎,其主要病变为关节软骨的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OP和OA都是与人体衰老密切联系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国外30多年前就开始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OP和OA很少同时存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OA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机会较少.因此一些作者提出OA患者骨密度普遍高于无骨关节炎的对照组,并随OA的程度加重骨密度有增高趋势.国内有少数相关研究报道,但对上述观点的意见并不统一.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继发性骨质增生 退行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调查 中老年人
  • 简介: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83例,随访患者81例,年龄(55.25±19.21)岁,随访时间(1.68±0.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后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7%与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7.81%与62.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在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前移 椎间融合 手术治疗 内固定器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