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的监测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住院的9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产妇90例,观察组孕产妇90例。对照组孕产妇在常规检测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治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监测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的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所需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在监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孕产妇的舒适度,提高孕产妇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 临床路径护理 舒适度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脊柱外科2014.06~2015.06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92.5%,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13.52±3.61)分,高于对照组(11.14±2.73)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5.0%,低于对照组32.5%;残留腰痛与腿痛率均为2.5%,分别低于对照组30.0%、3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影响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3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的护理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3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95.24%)明显高于观察组(80.9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患满意率。

  • 标签: 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有效率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观察急诊溶栓治疗的诊断―用药时间的改善情况及溶栓疗效。方法:分别从发病时间(溶栓时间窗)、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探讨对溶栓治疗的影响,结合诊断―用药时间分析我院溶栓治疗的再通率情况。结果:影响溶栓治疗的最主要因素依次为时间窗、年龄、心功能(KillipⅢ级)、non-STE、心源性休克等;急诊科诊断―用药时间为101.9min;溶栓再通率为83.3%。结论:急诊科开始溶栓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再通率也明显增加,影响溶栓最主要的因素为发病时间窗、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提示在二级医院急诊溶栓治疗可能是首选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通率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A组皮下注射,B组静脉滴注,C组微量泵泵入,观察三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4h匀速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更加有效,但微量泵泵入的方法更加经济。

  • 标签: 奥曲肽 给药方法 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方法调查86例食管癌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分析食管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平均38.06分,其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偏低,比正常人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但支持利用度较低。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病人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的进行急诊手术,控制患者的出血量与污染,并给予创伤患者液体复苏,纠正患者休克等情况,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后方可给予手术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治愈出院,救治总成功率为90.56%,有7例死亡,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总死亡率为9.44%。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严格按照损伤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救治方法,在复苏的同时及时给予出血与污染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疲乏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在疲乏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疲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宫颈癌术后放疗 癌因性疲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方法:将入院时出血程度为0级的IT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出血情况、输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输血小板次数和量低于B组,A、B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输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ITP患者在无侵袭性操作的情况下,采用血小板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且可减少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量和不良反应。

  • 标签: ITP 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 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电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电切术相比,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