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人类死亡的定义和机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人们不仅要从生理、医学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什么是死亡,还要从社会学、哲学的角度研究探讨什么是死亡,给予死亡一个多视角的概念和定义。近代医学与生物学认为:人是具有意识和感觉的有机统一体,人的躯体是各种意识、行为活动的物质载体,而驾驭这个统一体的是人脑。从纯生物学的角度讲,人的死亡是人的意识、行为活动及各种生理功能的丧失。唯物主义认为:生命是整个肉体的各种运动的总和,而感觉和思维只是作为这些运动的一个部分,因此,在死人那里,感觉和思维也像所有的其他运动一样都是停止的,精神灵魂不过是物质的一种“变形”,身体死亡之时,灵魂就象蒸气一样消散了。因此,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灵魂或者死者的鬼神之类。唯物主义还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对生命的否定,是对人生的盖棺定论,是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评定,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其生前所创造的价值依然存在,并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后人应尊重其人格,其遗体作为其人的物质的代表也应得以妥善的处置和尊重。

  • 标签: 伦理学问题 人体解剖学 生命 伦理观 教育 教学
  • 简介:目的分析喉返神经显露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的作用,探讨其喉返神经保护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235例,根据术中喉返神经处理方式分为喉返神经显露组和喉返神经非显露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显著低于非显露组(3.85%VS9.72%,P〈0.05),其手术时间大于非显露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且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喉返神经显露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手术 作用
  • 简介:目的为了使肥大细胞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胞质内的颗粒不被水溶性液体所溶解,且使其标本上的颗粒颜色呈现异染性。方法选用20g以上的健康小白鼠为材料,用70%乙醇液为甲苯胺蓝染料的溶剂,一步完成标本的固定与染色操作。结果所显示的肥大细胞轮廓完整,与底衬背景对比鲜明,而且胞质内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粗大清晰、色彩鲜艳。结论在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很好地保留了肥大细胞颗粒,又能使其颗粒染色呈现异染性。

  • 标签: 肥大细胞 甲苯胺蓝 异染性 小白鼠
  • 简介:通过比较《口腔科学》(第四版、毛祖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系统解剖学》(第四版、于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口区的名词概念,部分名词有些差异.有的指同一部位或结构,但名词大相径庭;有的名词相近,却指迥然不同的部位.下面列举了一些名词对,前者为《口腔科学》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所提到的一些名词,后者为《系统解剖学》的相应名词,用括号标注.笔者提出了一些肤浅认识与同行商榷.涎腺(口腔腺、唾液腺)、颌骨(上颌骨、下颌骨)、《系统解剖学》未提及颌骨,为使学生在临床学习时不至于陌生,建议加上此名词概念为好.咽腭弓(腭咽弓)、舌腭弓(腭舌弓)、舌下肉阜(舌下阜)、舌下皱襞(舌下襞)、双尖牙(第一前磨牙)、腮腺导管口乳头(腮腺管乳头)、人中沟(人中)、《中医学》有一穴位叫人中,在人中沟的中上1/3处.为了不混淆,建议《系统解剖学》的人中改为人中沟较妥,因其形态为一浅沟.咽门(咽峡)、蝶腭神经(翼腭神经)、蝶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腭前神经(腭大神经)、腭后神经(腭小神经)、人字沟(界沟)、颌下腺(下颌下腺)、髓室(牙冠腔)、牙髓腔(牙腔、髓腔)、牙槽窝(牙槽)、颏结节(颏隆凸)、《系统解剖学》未提及颏结节,《人体解剖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颏结节在《口腔科学》的颏结节的外侧,相同名词,部位相近,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理解错误,所以《口腔科学》可以将此改为颏结节,以便基础与临床在名词上的统一.外斜线(斜线、《系统解剖学》未提及此概念,见于《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下颌舌骨线(下颌舌骨肌线)、突(冠突)、《系统解剖学》的突在肩胛骨上,《口腔科学》的突却在下颌骨上,这差距确实太大,因此有必要基础与临床编者共商此问题而解决.髁状突(下颌头)、颞骨关节凹(下颌�

  • 标签: 关口区 区名词 名词概念
  • 简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终身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临床医学专科起点本科班就是使医务工作者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的一种重要形式.我校成教学院从2000年9月起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本文对2000级专升本学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1基本情况

  • 标签: 专科起点 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专科
  • 简介:近几年,二级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一直令人堪忧。近两年,我分别带教了二级学院与校本部学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课,通过观察和对比,我认为二级学院与校本部学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进校时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差,易产生自卑情绪;2.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少数学生缺乏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二级学院 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成绩 家庭经济条件 办学模式
  • 简介: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其中包括中职与高职的相互衔接。为了对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与改进思路进行探讨,我们在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至2012级医学专科护理、检验、药学系11个高职单招班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围绕中、高职课程衔接、教育资源衔接等热点问题。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课程内容有重复及文化基础课脱节等情况。基于此,我们提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实施分类培养和弹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适度扩大对口招生,突破中高职生源衔接的瓶颈,加强中高职一体化的大专直通车的教学管理。

  • 标签: 中高职衔接 教育 分析 对策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