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曲霉是条件致病真菌,多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致病。发生于无任何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称为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罕见,且病死率高,极易误诊。现报道我院收治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2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意识。

  • 标签: 原发性 肺疾病 曲霉病
  • 简介: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共收冶6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怖隐球菌病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41-64岁.平均(50±9)岁。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原发性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E-VAP)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L-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重耐药菌和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2008年外科术后入住上海中山医院ICU行机械通气≥48h的患者186例,分为非VAP组(97例)、E-VAP组(41例)、L-VAP组(48例),记录危险因素、死亡例数、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E-VAP与L-VAP共同的危险因素有肺外感染、使用H+拮抗剂或抑酸剂;E-VAP的危险因素还有术前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误吸、Glasgow昏迷评分≤9分,L-VAP的危险因素还有使用抗菌药种类≥2种、气管切开、器官系统衰竭指数(OSFI)≥2分。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在E-VAP组和L-VAP组所占比率分别为57.5%和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Glasgow昏迷评分≤9分、误吸、机械通气时间≥7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有OSFI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激素、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结论E-VAP与L-VAP的病原菌相似且主要为多重耐药菌,因此经验性抗菌治疗时,应减少不充分或无效的抗菌治疗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耐药菌
  • 简介:1994年开始,泰国-缅甸边境广泛应用青蒿素联合疗法治疗恶性疟,使得恶性疟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降低。近年青蒿素联合疗法的疗效有所下降,作者对疗效下降与恶性疟原虫中K13基因突变(对青蒿素耐药的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恶性疟原虫 联合疗法 青蒿素 遗传变异 疗效 恶性疟疾
  • 简介:近30年来,克雷伯菌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的是-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引起前列腺脓肿的少有报道.而前列腺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本文报道1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肝脓肿并发肺脓肿、前列腺脓肿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侵袭综合征 肺炎克雷伯菌 前列腺脓肿
  • 简介: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 标签: 血液病 曲霉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住院的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病原菌分布、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以表现为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影像学提示以双肺感染较常见,常见病原菌是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发生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是:粒细胞缺乏、Ⅲ期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症。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多样;其易感因素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低下;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在病原菌未检出前,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进展。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肺部感染 粒细胞缺乏
  • 简介:目的了解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3种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3例,总住院2483d,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1.7%,日感染率为20.9‰,经ASIS调整后日感染率为6.3‰。感染诊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55.7%,其次为泌尿系统;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0.9‰,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4.1‰。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5株(74.6%),革兰阳性球菌33株(18.2%),真菌13株(7.2%),检出多重耐药菌33株(18.2%)。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开展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制定切实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术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8年5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Sm引起的VAP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未发生Sm引起VAP患者105例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m引起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组在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的VAP的相对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呼吸机使用天数,是预防和治疗Sm引起VAP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