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老年问题逐步凸显,尤其长期卧床患者,免疫力较差,咳嗽、咳痰能力较弱,更易受感染侵害,气道管理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急性喉鸣威胁老年患者生命,本文主要通过急性喉鸣 2例分析相关发病原因、治疗、预防等问题。

  • 标签:
  • 简介:例1,女,29岁。体重104kg,身高165cm,诊断: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腭咽成型术。3年前服减肥药。停药后体重反弹。吸烟200支/年。吸毒10年。3次戒毒,近2年未复吸。术前药:安定10mg,东茛菪碱0.3mg,im。入室血压:150/90mmHg,脉搏:90次/min,SpO2:90%。开放两条上肢静脉(20G套管针)。监测BP,HR,BIS,ECG,SpO2,PETCO2。面罩充分去氮给氧,予可赛砜8mg,万可松10mg,咪唑安定5mg,异丙酚200mg,

  • 标签: 吸毒患者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麻醉 PETCO2 SpO2 咪唑安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在1927年E.pJoslin教授就指出2型糖尿病是“因肥胖而起,因肥胖而终”,深刻地指出肥胖相关的特性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

  • 标签: 肥胖 2型糖尿病 死亡 原因 流行病学 脂毒性
  • 简介:摘要:患儿,魏某,7岁,李某,7岁,均因“反复周期性发热”入院,发病时体温在38.0°~40.5°之间,发热呈明显周期性,魏某3周发作一次,李某4周发作一次,同时伴咽部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有口腔溃疡,无其余明显不适,给予抗生素后,上述症状无缓解,给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在外院行淋巴结活检、风湿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二人分别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排除伴有其他周期性发热的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为“周期性发热 - 阿弗他口炎 - 咽炎 – 颈淋巴结炎(PFAPA)”,随后入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出院后行随访后发现两位患儿的周期性发热消失。

  • 标签: [] 颈淋巴结炎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自身炎症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并鉴定其致病微生物是否为大肠埃希菌O157。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法规,利用小型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mini-VIDAS)、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分别进行初筛和系统生化与药敏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试验作出最终鉴定。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被mini-VIDAS初筛为大肠埃希菌O157阳性菌株,后经系统鉴定为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9份标本中有6份检出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检出率为66.7%(6/9),其中食品1份,呕吐物3份,肛拭2份,所有标本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及其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引起。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标本经mini-VIDAS初筛可以产生假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证。

  • 标签: 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血清学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呼衰病人多项酶学指标与PaCO2、PaO2相关性。方法对慢性呼衰病人探集动静脉血进行酶学分析。结果ALP水平变化与c02潴留有关,HBDH变化与体内缺氧有关。结论通过观察ALP和HBDH水平,可以反应呼衰时病人肝脏和心脏的损伤情况。

  • 标签: 呼吸衰竭 二氧化碳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台组12月50例(T2DM门诊病人,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观察组选用新药艾塞那肽治疗,对照组选择用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治疗。结果观察组疗20例疗效显著,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5例血糖略有波动,加用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联用后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对照组10例疗效稳定,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1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5无效。结论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显著高于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治疗组。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并具有很好的改善脂肪的分解代谢,降低或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减少腹型肥胖,并全面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功效,是理想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艾塞那肽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开展运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86例纳入研究,随机数字配对法分组,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开展运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相比,要明显的降低(P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护理 血糖 血脂
  • 简介: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和Tc1/Tc2细胞的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PGE2与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共同培养120小时,测定细胞增殖程度。ELISA方法测定24、48、72和120小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IL-4+T细胞和CD4+IFN-γ+T细胞以及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比值。各实验均以不加PGE2为对照。结果表明:①随PGE2的浓度增加,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01);T细胞增殖抑制率与PGE2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89,p=0.000)。②实验组培养120小时的IFN-γ浓度与第72小时的IFN-γ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917),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浓度随时间持续增高(p=0.046);实验组不同时间的IFN-γ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不同时间产生IL-4浓度无明显变化(p=0.400);对照组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浓度高于48、72和120小时(p值分别为0.007、0.003和0.002);实验组细胞培养24小时时IL-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7);实验组细胞培养48、72和120小时与对照组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CD4+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767);实验组CD4+IL-4+T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与对照组CD8+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441);实验组CD8+IL-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PGE2体外抑制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GE2作用24小时即可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并且明显影响T细胞IFN-γ的高峰出现,对IFN-γ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对IL-4的持续性影响并不明显;PGE2使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和CD8+IL-4+T细胞与

  • 标签: 前列腺素E2 T淋巴细胞 TH1/TH2细胞 Tc1/Tc2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相当的重要。本文收集3例,结合文献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特点,并分析CT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和限度。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T诊断 脑血管疾病 早期诊断 CT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原位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术后对行腹腔镜手术的胆囊原位癌3例定期随访复查.结果:3例随访分别3年、2年、3个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用于切除胆囊原位癌.由于胆囊原位癌术前诊断困难,故对高危人群要予以重视.

  • 标签: 胆囊肿瘤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病例报告
  • 简介: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运用各种通络之法。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张师认为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在功能上,各种络脉组成的络系统是在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篇》则进一步明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即明确指出血脉瘀阻之先导是阳气不足,阴邪乘虚占居阳位。胸络痹阻。闭塞不通,不通则痛。而成胸痹。故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营卫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生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络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状态,既是内外各种因素而导致的病理变化,又是促使疾病发展加重的致病因素。具体说来包括了许多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出现的络脉瘀阻、脉络绌急、络虚不荣等病理变化的范畴。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就张师辨治络病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络病 名老中医经验 张国伦
  • 简介:目的:探讨3D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1-4月,选择甲状腺单双侧良性病变、甲状腺微小癌以及甲状旁腺病变10例,在3D腔镜辅助下,经颈前胸骨凹上方约一横指处2-4cm弧形切口行局部病灶或患侧腺叶切除,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结果10例手术均在3D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无异常出血,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61.8±22.4)min;术中出血量1.3-93.0g,中位数5.2g。术后随访1-4个月,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3D腔镜辅助行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相对于2D技术,空间立体感强,更有利于局部精细解剖,有利于功能保护。

  • 标签: 3D腔镜辅助手术 甲状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