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6-2023.6接收的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并发症引发情况和临床一般指标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院居住时间和术后下床用时均比对照组用时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症再次发作的占比4.00%,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积极应用在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治疗中,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术期护理干预 经鼻蝶入路手术 垂体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肱骨近中段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肱骨近中段粉碎骨折患者,均实行经前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手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4个月。治疗的患者均骨性愈合,其中肱骨骨折平均的愈合时间为3.7个月。患者的患肢的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好,其中旋前为(86.52±4.75),旋后为(85.82±3.95)。患者的屈曲活动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患者的患肢手握力达到235N,健肢的手握力达到255N,两只手的手握力差别较小(P>0.05)。治疗效果评分,有29例为优秀,有1例为良好。结论:在肱骨近中段粉碎骨折患者中应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骨折愈合的情况良好,两只手的手握力差距较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经前侧入路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微创技术 肱骨近中段粉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30例患者均在脐上或下缘做弧形切口,分别穿刺1个10mm、2个5mmTrocar,置入5mm30°腹腔镜和操作器械,常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后从10mmTrocar中取出胆囊。结果:30例均用单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0min。术后3~5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痛苦小,康复快。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可达到腹部无疤痕的效果,但操作难度较大,对于手术开展的初级阶段应慎重选择病例。

  • 标签: 经脐入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无疤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病患采用不同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病患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5例。实验组病患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术的手术进行治疗,而常规组病患则采用肱三头肌两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手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病患肘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平均的手术时间为(92.38±13.66)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91.45±21.44)毫升,常规组病患平均的手术时间为(134.36±3.14)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119.27±25.78)毫升,实验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常规组病患,而实验组病患的肘关节评分也要明显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采用尺骨鹰嘴截骨的手术对肱骨髁间骨折病患进行治疗其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并且手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入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关节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在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微创的手术方式,而且能够对关节的损伤和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诊断。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对关节镜工作套管在膝关节后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关于膝关节手术的的文献有很多,主要的方式有后内侧、后外侧以及关节镜下穿隔入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建立后后,如需反复进入同一操作或观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入关节,很容易进入较为松弛的关节囊后,经常需要重新寻找,甚至再次穿刺制作,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伤,并延长了手术的时间。采用肩关节镜工作套管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将肩关节工作套管应用于膝关节镜后,使膝关节后手术更具操作性,提高手术的效率,将膝关节后腔室手术成为常规手术,使之不再成为关节镜手术的“盲区”。

  • 标签: 膝关节后侧入路 肩关节镜工作套管 关节腔
  • 作者: 于海锋韩树铭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6-08-18
  • 出处:《临床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重度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桡侧入路克氏针交叉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肱上骨折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2—13岁,平均8岁。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肘关节活动部分受限5例,肘内翻2例,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结论经桡侧入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和复位骨折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可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骨折近端外侧咬除少量骨皮质及桡侧张力带固定,使断端加压,保持肘关节轻度外翻可防止肘内翻。
  • 简介:目的:探讨掌正中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Henry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掌正中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3、6个月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上肢功能损伤评分(DASH)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腕关节旋前、掌屈、背伸度高于对照组,DASH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正中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上肢功能恢复,且可降低早期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席远端骨折 掌侧正中微创入路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多肌间隙微创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 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 50例患者实施常规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观察组 50例患者采用多肌间隙微创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分析 VAS评分、 ODI评分、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VAS评分、 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对照组低,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0.05。结论: 对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多肌间隙微创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多裂肌间隙入路 微创 经椎间 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脉与动脉两种介入治疗方式对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治疗方式的对比,探讨两种术式对 DAVF治疗的优劣性。方法:总结 2015、 6~2017、 3在哈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 DAVF患者 65例,进行 A、 B分组,其中 A组为应用静脉治疗患者 30例, B组为应用动脉治疗患者 35例。回顾治疗前后影像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再复发患者 A组 3例, B组 4例,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相当、复发率相当,统计学分析 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治疗 DAVF的有效方法。

  • 标签: DAVF 介入栓塞 Onyx NBCA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及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桡骨缩短长度和尺偏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掌倾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量表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背伸/掌屈活动度和握力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研究。方法:研究选取在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应用外侧手术治疗,实验组选取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并植骨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相比于参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指标;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并植骨治疗,不仅有利于优化临床指标,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侧 植骨 后内侧
  • 简介:摘要:目的:胸乳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对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行经胸乳甲状腺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协同护理),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 经胸乳入路 甲状腺癌手术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相对直肠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而言.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因同时兼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康复快、能保肛且术后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多项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然而,由于直肠特殊的解剖位置,某些部位的直肠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 显微手术 肛门内镜 局部切除术 应用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在12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前,采用CT或MRI无间隙扫描,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确定,定位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以防止损伤,术后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12例平均坐标误差(2.13±0.94)mm,靶点定位误差〈2mm。手术时间70~90min,平均85min。12例垂体腺瘤全切9例,次全切除3例。一过性尿量增多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2例均于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1例垂体腺瘤残瘤增大,行γ刀治疗。结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准确,安全,便捷,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神经外科导航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腹膜后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26例胸11~腰1椎结核,病灶清除,12例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26例,平均6年5个月.24例痊愈,2例截瘫部分恢复.结论:胸腔腹膜后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显露充分、清除彻底、易于植骨.

  • 标签: 经胸腔腹膜后入路 手术治疗 胸腰段脊柱结核 椎间植骨融合
  • 简介: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分析26例TULC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三孔法或四孔法。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62min;术中出血量0.5~20mL,平均3mL。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9~21个月,平均11个月,无胆管狭窄及胆系症状。TULC安全、可行,可以达到腹壁无瘢痕的美容效果。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经脐
  • 简介:建立操作空间,切开颈白线,显露甲状腺。分离峡部下缘显露气管,并以气管为辨识,靠左侧横断峡部,分离椎状同时清扫Ⅵa区LN,分离部分硬固定,增加腺体游离度。显露并脱帽法离断上极血管,沿真假被膜间游离腺体外侧,分离右甲状腺下极血管,显露右喉返神经,显露下甲状旁腺。分离Berry韧带,显露保护喉返神经外上方的上甲状旁腺,完整切除右甲状腺。取出标本,展示并保留标本,右下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分离气管左侧清扫Ⅵc区左侧界,切开胸腺上部清扫Ⅵc下界,沿右颈总动脉表面清扫Ⅵb区外侧界,沿右喉返神经表面分离清扫Ⅵb区LN。进一步游离喉返神经下段,分离并清扫Ⅵb区喉返神经后方LN,中央区清扫结束展示清扫后右甲状腺区域。缝合颈白线,放置引流。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