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位于胃粘膜中的螺旋状细菌,当其在粘液中以存活状态出现时,脲酶便将存在于胃中的尿素转化成碳酸氢盐和氨,进而形成碱性保护层以利于其自身生存。尿素呼吸试验(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对Hp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尿素水解反应。日本医疗中在诊断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时主要采取诸如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和RUT此类的侵入性试验以及UBT和血清学此类的非侵入性测试。UBT在明确相关根除治疗的效果中被认为是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

  • 标签: Hp感染,侵入性检测,非侵入性检测,金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培养中流感嗜血杆菌(HIN)的培养分离检出情况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临床送检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96株,使用巧克力万古琼脂培养基结合革兰染色分离疑似流感嗜血杆菌,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卫星试验和Ⅴ、Ⅹ、Ⅴ+Ⅹ因子需求试验,以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依照CLSI2017版标准判断结果,试验数据应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96株,9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棒酸、阿奇霉素、美培培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52.5%、78.9%、21.6%、0、45.0%、0%%、0%、0%、0%、23.1%。结论实验室人员应重视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的提高,定期统计流感嗜血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巧克力万古琼脂培养基 革兰染色 K-B法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经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感染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P=0.006),免疫抑制病史(P=0.001),降钙素原(P〈0.001)和乳酸脱氢酶(P=0.033)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免疫抑制病史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年龄、免疫抑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菌 预后 免疫抑制
  • 简介:摘 要:目的: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 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的常规方法。结果:在患者转阴率、产生过敏的比率、泛酸及胃痛缓解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比较突出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医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诊患慢性胃炎患者63例为本次研究实验组,选取63例健康体为本次研究对照组,126例受检者均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胃镜病理检测,于检测后统计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分析组间临床检测应用价值。结果:经数据统计比较,实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以胃镜病例检测为经标准,两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施幽门螺杆菌检测方式进行临床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诊断有效率,为患者后续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左下肢软组织感染于1999年7月入院,体温38~39℃,末梢血白细胞23.7×10~9/L,中性0.819,淋巴0.18。入院后行左膝关节切开引流术,术后诊断为左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液培养出放射土壤杆菌。临床最初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U静脉点滴;两周后改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U冲洗患处1/4h。创面肉芽逐渐生长新鲜。1个月后自动出院。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将关节液分别进行普通营养肉汤和高渗肉汤增菌培养。35℃培养24h后普通营养

  • 标签: 中分离出 关节液 分离出放射
  • 简介:自幽门螺杆菌(HP)被人们认识以来,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在治疗及预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胃癌的防治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干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尝试分析幽门螺杆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以期能对癌前病变的防治有所裨益.

  • 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 HP 胃粘膜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培养中流感嗜血杆菌( HIN)的培养分离检出情况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8月—— 2019年 1月 临床送检呼吸道标本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96株,使用巧克力万古琼脂培养基结合革兰染色分离疑似流感嗜血杆菌,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卫星试验和Ⅴ、Ⅹ、Ⅴ+Ⅹ因子需求试验,以纸片扩散法( K-B法)测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依照 CLSI2017版标准判断结果,试验数据应用 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96株, 9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 、复方磺胺甲噁唑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 /棒酸、阿奇霉素、美培培南 、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 52.5% 、 78.9% 、 21.6% 、 0 、 45.0% 、 0%%、 0%、 0%、 0%、 23.1%。 结论:实验室人员应重视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的提高,定期统计流感嗜血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巧克力万古琼脂培养基 革兰染色 K-B法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方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109例病患中的应用效果,并推广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三病区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生素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幽门螺杆菌清除46例,根除率达到85.1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有效清除37例,根除率达到67.27%,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值(76.35±1.68)分,对照组(65.23±0.96)分,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可提高细菌根除率,为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患者 109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医学研究中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eb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患者,胃部癌变的发生率将增加至4-9倍,并且临床研究中对胃癌患者检测中,多大60%的胃癌患者均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WHO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1994年就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正式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自此以后,临床中对胃癌的疾病诊疗中,将Hp感染作为胃癌发生的始发因素,将感染、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和遗传等作为综合因素,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并形成了胃癌。幽门螺杆菌(Hp)其实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不具备直接引发人体细胞发生DNA突变,其与胃癌之间的确切作用环节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医学研究。为此,本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之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并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防治方案展开详细研究论述如下。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相关性 根除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对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安全构成威胁。然而,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使其治疗变得愈发复杂。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和极耐药结核病(XDR-TB)的出现,以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的不足,增加了耐药结核病的传播风险。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现状和相关挑战,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严重卫生问题。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现状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