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胃癌作为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世界前列。我国作为胃癌高发国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传统治疗以放化疗药物为主,联合靶向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疗效有限,预后仍不理想。免疫治疗作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新型治疗方法,多项研究证实,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有更优的疗效,能为部分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胃癌治疗效果也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行论述,以期为胃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要点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喘息、咳嗽、哮鸣音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丙酸氟替卡松 支气管哮喘 免疫功能指标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者81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各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指标水平,以临床确诊为依据,评价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测定的FT3、FT4、Tg结果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测定TSH结果低于对照组,组间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针对甲状腺肿瘤的检出阳性率为97.53%,漏诊误诊3例。结论:通过应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通过对血清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测定,可以早期识别甲状腺肿瘤,帮助早期的治疗干预。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激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T1DM组21例,T2DM组105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8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ISA)及免疫印迹法(IB)进行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受试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T1DM组的GADA(54.5%)和IB(8.6%)明显高于T2DM组(15.6%、4.3%)及对照组(3.0%、4.0%),此外T1DM组的IAA(37.6%)和IB(23.3%)明显高于T2DM组(29.7%、18.0%)及对照组(0%、12.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P<0.05);两组患者的GADA与IA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对更为准去,可以达到对于糖尿病分型的准确判断,并过对于合理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 免疫印迹法 胰岛素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55例)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59例),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第1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低于NC组,14d时EIN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两患者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脑卒中 免疫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免疫胶体金法在梅毒检验中的优劣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0例于2010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就诊及住院的患者,取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5mL,待血清析出后,3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先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梅毒检验,继而给予免疫胶体金法复检。就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后,共有22例(1.83%)患者为阳性;再经免疫胶体金法检验后,共有15例(1.25%)患者为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梅毒检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免疫胶体金法,但为了确保梅毒确诊率,还应在结合患者各方面资料及其他检测方法加以综合判断。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免疫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抗体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及酶免疫法完成检测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4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依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化学发光组以及酶免疫组;两组均针对48例患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及酶免疫法完成抗体检测;就获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48例艾滋病患者完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后,阳性患者47例,疾病检出率为97.92%;对48例艾滋病患者完成酶免疫法检测后,阳性患者39例,疾病检出率为81.25%;化学发光组疾病检出率高于酶免疫组(P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酶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次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验;另取同期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对照对象,对两组相关生化免疫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7.44%,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87.18%的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肿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球蛋白(Tg)三项生化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甲状腺激素(TSH)则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且可了解患者的生化免疫检验指标水平,为患者进一步诊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生化免疫指标水平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31例甲亢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都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检验,对比两组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 FT3、FT4、Tg水平、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甲亢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生化免疫检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参考数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检验指标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在血站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宜宾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集的梅毒抗体阳性样本100份,阴性样本100份,所有样品均进行免疫胶体法金检测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考察两组检测的阳性率、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结果 采用免疫胶体金法用于献血者初筛检验,酶联免疫法用于无偿献血血液检测放行,梅毒检测的准确率更高,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梅毒检测中的联合应用可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和梅毒检测阳性率,提升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和血液成本,推荐在血站中应用。

  • 标签: 免疫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情况,以期提高对irAE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ICIs(信迪利单抗)治疗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irAEs,包括不良反应的种类、分级、发生时间、处理措施、预后等。结果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irAEs,总体发生率40.0%,不良反应中位发生时间4.857周,其中7例免疫性输注反应,4例免疫性皮炎,2例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免疫性胃肠道毒性,1例免疫性肺炎;1、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1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激素冲击治疗和维持治疗后不良反应完全缓解。结论irAEs发生率较高,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晚期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临床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名甲状腺病人纳入到接受放射免疫的对照组和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5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和生化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病人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准确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强化临床免疫检验带教质量管理应用价值及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研究以检验医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40例,时间点截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按照随机双色球抽取方式划分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免疫检验带教质量管理,观察组开展强化临床免疫检验带教质量管理,观察两组临床带教质量。结果:观察组基础理论知识成绩、临床实践操作成绩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临床免疫检验带教质量管理应用价值显著,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方法,促使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强化临床免疫检验带教质量管理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剖析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来进行免疫学检查的患者100例为实验对象,并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仅沿袭采用常规质量控制管理,研究组采用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对患者乙肝检测结果方面的比较上,研究组检测准确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检验结果各项变异指数要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在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检出率上,研究组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影响显著。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管理 检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