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的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情况,为研究25羟维生素D3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情况,并与正常儿童血清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正常组患儿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经过化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呈先上升之后又下降的波动趋势,与初诊未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能够作为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阶段判断其病情发展的一项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25羟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2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BMI、SBP、DBP、LDL-C、TG及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BMI、TG、PTH呈负相关性(P<0.05);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呈低表达,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增加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率。

  • 标签: 初发2型糖尿病 血清25-羟维生素D 影响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机体免疫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IgM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25-(OH)D3、IgA及IgG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利于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

  • 标签: 维生素D 免疫球蛋白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机体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及母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50例,将其当做研究组,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孕妇150例,将其当做参照组,对两组孕妇实施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的检查,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情况和母婴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孕妇的D-二聚体、FIB、PLT、PT和APTT等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妊娠期高血压重度患者和中度、轻度患者的D-二聚体、FIB、PLT、PT和APTT等指标,前者低于后者,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D-二聚体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存在相关性,因此可作为孕妇病情和母婴预后的判定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病情 母婴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经研究决定医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分为实验1、2、3组,作为此次治疗观察的对象。结果在此次治疗观察结果中显示,实验1组、2组、3组的血浆B型利钠肽的含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而D-二聚体的含量值,在患者治疗中的前2-3天时出现了最高值,实验1组和2组均在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的水平,而3组在23天后才恢复正常,说明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的时间越长,其结果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治疗结果显示,血浆B型利钠肽与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D-二聚体的测定显示,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时间越长。

  • 标签: 血浆B型利钠肽 D-二聚体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联合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120例CHF患者及120名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CHF患者组的血浆BN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常用的参考值时BNP、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7%、10.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I级到Ⅳ级血浆BNP及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分级组之间BNP、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CHF诊断准确性,而且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客观指标。

  • 标签: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及纤维s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ACI组)和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者及Act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患者Hcy、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O.05、P<O.0I);ACI大梗死面积组患者(病灶直径>5cm)血清Hcy、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病灶直径<5cm)组(P<O.05、P<0.01);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516,P<O.05)。结论血清Hcy、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一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优越性与效果。方法70例进展期胃癌病例纳入实验,以治疗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都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效果明显,推荐应用。

  • 标签: 远端胃癌D2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淋巴结状态和分子标记物c-myc在胃癌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放疗的预测作用,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分为A组、B组,A组术后予以放化疗,B组术后予以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复发及转移情况。进一步分析淋巴结阳性率和c-myc(+)患者临床结局差异。结果30个月后2人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者转移。34人发生复发,单部位复发23例,6例多部位复发,5例部位不详。3年总生存率为79(79.0%),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6(96.0%),3年无腹膜转移复发生存率80(80.0%)。c-myc(+)为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选择一种合理的辅助治疗方式,既可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局部进展期 胃癌D2根治术 淋巴结状态 c-myc 术后 预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IL-6、补体C3、C4在急性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患者100例,健康儿童10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过敏症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补体C3及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过敏症紫癜患儿急性期IL-6、补体C3水平升高提示补体C3、IL-6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生,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适当抗凝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对患者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就诊的224例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感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性的增高(P<0.05)。结论抗感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较单纯匹多莫德治疗能更有效的增高患者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41例(有效改善患者90例,死亡5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性指标,判断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联合采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判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肌钙蛋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