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实施经验与体会。方法8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在住院期间观察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患儿血糖达标出院,并能明显提高其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糖尿病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检验流动儿童幸福感问卷在修改后的信度、效度;对长沙市6所中小学的1200名学生进行该幸福感问卷测查;结果分析显示,量表中的40个项目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各个项目的通俗性水平在0.60-0.84,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314-0.616;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06,分半信度系数为0.816;量表总分与效标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0;探索性因素分析修订了量表结构:8个因子,3个维度。可见,流动儿童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流动儿童幸福感研究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幸福感 流动儿童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柳州地区儿童期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了解柳州地区儿童期末梢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为儿童保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2岁6090例儿童末梢血,分为幼儿期儿童,学龄前期儿童,学龄期儿童三组,采用博晖BH-5100S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钙、铁、锌、镁四种元素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柳州地区儿童钙元素缺乏率的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铁、锌、镁缺乏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儿童组间钙、铁、锌、镁四种元素微量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锌、铁已成为柳州地区儿童缺乏的最主要的元素,应定期检测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

  • 标签: 微量元素 儿童 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宜宾县0~6岁儿童残疾现况进行筛查,明确儿童中存在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发育偏异的患病情况,建立早期筛查、治疗和康复的工作机制,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标。方法对全县0~6岁所有儿童进行筛查,并且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复筛。结果宜宾县0~6岁残疾儿童123例,所筛查出的儿童残疾中,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发育偏异占比分别为16.3%(20例)、8.9%(11例)、42.3%(52例)、43.1%(53例)。结论开展0~6岁残疾儿童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高人口的质量。

  • 标签: 宜宾县 0~6岁儿童 残疾现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医生督导下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方法对本社区200户流动儿童外来人员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开展社区医生督导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抽选出流动儿童户数100例),与2016年度进行比较(2016年度未开展社区医生督导计划,流动儿童户数100例)。将2017年度视为观察组,2016年视为对照组,比较2年间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合格接种率。结果在2016年期间,100户流动儿童家庭对于免疫规划知晓率较低,仅有21例儿童接受免费接种,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2017年,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在2017年期间实施社区医生督导下免疫规划后,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流动儿童家庭对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较高P<0.05。结论社区医生督导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降低疾病发生率,值得广泛推荐。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社区医生 督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化泡沫在儿童早期龋齿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诊所就诊的256例龋齿患儿,观察治疗效果、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患儿龋齿治疗总有效率为92.58%,其中16例患儿使用后半小时内有饮水、饮食、漱口,3例患儿牙托不符合;患儿治疗后患龋数及龋面积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两年后效果显著优于治疗一年后(P<0.05);患儿对氟化泡沫总满意度为95.31%,家属对治疗总满意度为94.14%。结论氟化泡沫治疗儿童龋齿具有良好效果及满意度,能有效减少龋齿感染,临床可进一步运用。

  • 标签: 龋齿 氟化泡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8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同时对比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儿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前,两组患儿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而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在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中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患儿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童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其作品不论是从线条、比例、透视、结构、色彩、情节、创作过程等等几乎处处都是不讲理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呢?本论文分别从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心理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10例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55例。甲组儿童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乙组儿童给予常规护理。比较观察两组儿童接种配合性及家长满意率。结果甲组儿童接种总体配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能够给有效缓解儿童恐惧心理,提高配合率及家长满意率,提高预防接种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童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帮助认知障碍儿童在最大程度上恢复认知,提升其生命质量,拓展其生命的宽度,延伸其生命的厚度,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基于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认知恢复训练课程的开发,经教育实践证明,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高效提升认知障碍儿童的智商指数

  • 标签: 认知障碍 智商 科学性教育 实用性教育
  • 简介:摘要工读学校学生一般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且多与不良家庭与社会因素有关。如何根据工读学生特点采取适合的心理干预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是工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了某工读学校心理干预实践,提出了个案咨询、家庭治疗、团体辅导三位一体的干预方法,从而为工读学生心理干预探索新模式。

  • 标签: 工读学校 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团体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伤口敷料用于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下肢慢性伤口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儿采用传统方式换药,观察组以新型敷料换药,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3.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9±5.30)d,观察组患儿换药过程中Wong-Baker评分为(1.4±0.3)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1.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对儿童下肢慢性伤口在换药过程中采用新型伤口敷料可有效缓解换药过程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下肢慢性伤口 新型伤口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Miller-Fisher”“儿童”“抗GQ1b”为关键词,对2010年至2016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就此结合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2例女孩,1例男孩,发病年龄分别为15岁、2岁1月和6月5天。3例患儿为亚急性起病。Miller-Fisher综合征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当感染、疫苗接种后出现共济失调等表现时应高度考虑;该3例病例首要临床表现分别为步态不稳、饮水呛咳及双眼睑下垂;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饮水呛咳及四肢无力;主要神经系统体征为眼外肌麻痹、水平性眼震、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CSF)蛋白-细胞分离2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3例;抗GQ1b抗体阳性1例;头颅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3例均予以人免疫球蛋白为主,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有效缓解,3个月后随访3例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抗GQ1b抗体等检查可协助诊断。予以大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Miller-Fisher 综合征 抗GQ1b抗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无痛胃肠镜诊治儿童胃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10例儿童胃肠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其中160位患儿接受胃镜诊疗,50位患儿进行肠镜诊疗,观察并记录研究数据。结果接受诊疗的210例患儿都完成了操作,出现不良反应的共11人,比例为5.24%。其中,4例患儿在胃镜检查中出现了轻度呛咳问题,通过丙泊酚的注射使其安静下来;2例患儿在进行麻醉时出现了呼吸抑制问题,并通过面罩加氧得以恢复;5例患儿伴有心率、血压、血氧的轻度下降,减缓操作后状况得到缓解。严重并发症如心肺骤停等并没有出现在整个过程中。结论无痛胃肠镜诊治儿童胃肠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成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儿童胃肠病 诊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本院206例患儿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均采用奥林巴斯电子纤维结肠镜。结果所有患儿均进镜达到回盲部,顺利完成检查,其检查结果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结论血便和腹痛是儿童下消化道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随着儿童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发展,儿童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标签: 患儿 结肠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幼儿的抚养人,其中隔代教养、共同教养以及父母教养各100例,统计他们教养的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结果父母教养的儿童各项评分均高于隔代教养、共同教养的儿童,并且隔代教养儿童的得分最低,3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不如父母教养。

  • 标签: 隔代教养 儿童 心理健康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100例儿童无免疫应答、出现免疫应答以及出现高应答的抗体应答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4~6岁,2~4岁,1.5~2岁,1~1.5岁,0.5~l岁,0~0.5岁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并比较男性以及女性出现免疫应答的情况。结果100例儿童中,无免疫应答率为17.00%(17/100),出现免疫应答率为83.00%(83/100),出现高应答率为49.40%(41/83);4~6岁,2~4岁,1.5~2岁,1~1.5岁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5~l岁以及0~0.5岁儿童(P<0.05);本研究的57例男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4.21%(48/57),43例女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1.39%(35/43),不同性别的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但抗体的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因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儿童应该适当增加的疫苗剂量,从而提高免疫应答率。

  • 标签: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临床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焦虑情绪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焦虑情绪状况,使得患儿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患儿的治疗,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家属 焦虑情绪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患儿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方法、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以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综述,结果发现依从性的提高可以减少患儿对于牙科恐惧症的减少,并且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依从性差会出现患儿对于牙科的恐惧不断加深,从而阻断了口腔治疗的进程,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此种不良的情绪还会造成家长以及患儿对于治疗的不理解。由此可见提高儿童口腔中的依从性,可以切实解决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牙科恐惧症,并且消除患儿家长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误解,使整个治疗过程得以顺利开展,使患儿的生命质量得到不断地提升。

  • 标签: 口腔治疗 依从性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