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前直纵切口结合技术改进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髌骨骨折在髌前直纵切口下行切开复位技术改进AO张力带固定术。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半年按改良Bostman标准评定优2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经髌前直纵切口结合技术改进的AO张力带固定治疗适用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便,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患者所需费用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髌前直纵切口 张力带 髌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诊断消化道活组织检查标本的临床临床意义。方法将所有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吗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4μm,HE染色。在作出HE切片的病理诊断后,我们把显微镜下认为可疑恶变的病例以及内镜下可疑恶变但HE病理诊断不支持的病例加以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进一步诊断。结果324例标本通过普通的HE制片进行常规的病理诊断,其中内镜诊断为良性病变的169例(第一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47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有2例肠道息肉或腺瘤样息肉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疑恶性病变4例;内镜诊断为恶性病变的155例(第二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18例(包括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变12例。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内镜咬检组织,特别是消化道的炎性、溃疡组织,配合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使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免疫组织
  • 简介:摘要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个社会行业紧缺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紧随云南省的发展建设,放眼全国,根据眼镜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带薪顶岗实习促就业”“眼视光技能型人才岗位能力需求、课证融合、双证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出眼视光行业所急需的高等技能型人才。2010年眼视光技能型人才双证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双证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眼视光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并成功入围教育部眼视光资源库建设,为省级特色骨干院校建设的申报奠定了很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是现代超声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早期多用于心脏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超声造影显像技术日益成熟,同时也研发出了更多的新型造影剂。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在临床上可以显示肝脏、胰腺、肾脏、乳腺、前列腺等多个部位肿瘤内的细微血流信号1,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预后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现在,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宫腔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当中。

  • 标签: 超声造影显像技术 宫腔内良恶性病变 鉴别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来减少对心脏的运动影响,对心脏周围动脉影响质量的可行性进行改进,来确定最好重建算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来自我院的50例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分别进行了非ECG门控螺旋CT扫描和回顾性的ECG门控扫描。对每个患者的影像分别使用非ECG门空螺旋算法和3种心电门空算法。对这两种方法影像质量进行比较,计算出最好的影像质量时最好的算法的百分率。使用统计学分析使用CT心电门控技术改进心脏周围肺动脉影响质量的可行性。结果对各种算法的MSV进行分析计算,CHR为2.65±0.25,MSR-4为2.20±0.48,MSR-2为2.28±0.50,Helical为2.26±0.45。经过比较分析使用CHR的影像质量要明显的高于其他的方法。结论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回顾性的ECG门控技术、CHR算法可以减少心脏运动从而能够改进心脏周围的肺动脉的影像质量。

  • 标签: CT 心电门控技术 心脏周围 肺动脉 影像质量 研究
  • 简介:摘要HLA分型技术在骨髓库上海分库高分辨检测工作中的初步应用。方法使用ABI3730xlDNA测序仪,采用SBT单链直接测序法,对上海地区的960份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血液标本进行DNA测序,其中HLA-I类基因对第2,3和4外显子单链单向测序,II类基因对第2外显子单链单向测序,以得HLA高分辨分型结果;对部分呈现血清学表达不一致的模棱两可高分辨结果标本,通过SSO技术确认;对部分呈现血清学表达一致的模棱两可高分辨结果标本,通过SSP或对2,3,4以外的外显子单链检测作进一步确认。结果960份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的样本进行HLA的PCR-SBT高分检测,用DNA单链测序法一次性获得高分辨结果为720例;对部分呈现血清学表达一致的模棱两可高分辨结果标本,通过SSP技术或2,3,4以外的外显子单链检测做进一步确认,共计标本211例;对于部分呈现血清学表达不一致的21例模棱两可高分辨结果标本我们采用SSO技术最终确认了唯一的高分结果;此外,还检测到待确认新基因4例。完成了本次实验标本100%高分结果入库要求。结论SBT单链测序技术为主,PCR-SSO,PCR-SSP联合为辅,是骨髓库开展HLA高分辨分型工作的有力工具。

  • 标签: SBT 单链测序技术 PCR-SSO PCR-SSP HLA 高分辨分型 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技术在艾滋病合并TB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125例艾滋病合并TB感染患者,记录在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TB感染实验室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125例患者当中,肺结核并肺外结核有43例,肺外结核有58例,临床表现为肺结核24例。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依次是(56.2±45.8)、(36.56±34.78)、(43.16±50.3)/l。结论在CD4+T淋巴计数比较低的艾滋病合并TB感染者的诊断中,-干扰素释放试验、支气管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受CD4+T淋巴计数高低影响比较小,运用综合诊断技术可以使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艾滋病 感染
  • 简介:摘要配子的完整性影响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治疗结局。精液冷冻保存虽然是ART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但因冻融过程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类物质(ROS)可致精子氧化应激性DNA损伤,成为生殖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突变、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本文将就茶多酚对DNA损伤保护机制及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培养体系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茶多酚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 DNA损伤 ROS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新型缝合材料和技术应用,降低产妇会阴切口感染、裂开,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住院时间。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759例施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将新型可吸收外科缝线及皮内免拆线缝合技术应用于产科会阴切口缝合。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99.8%。结论引用新型可吸收外科缝线免拆线皮内连续缝合技术,为临床产科侧切伤口缝合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经济、实用的缝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皮内缝合技术 会阴侧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门诊患者输液前的等待时间。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前等候时间的调查、分析,针对输液患者输液前等待时间较长的关键流程,采取改进措施并与之前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平均缩短8分钟。结论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护理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输液室等待时间计算机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65例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全组平均随访23.1个月,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液化12例,吻合口狭窄8例,吻合口复发3例,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5月后排便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根治与保留功能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留排便、排尿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双吻合器技术 中低位直肠癌 保留肛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CMM)和组织多普勒成像(DTI)等方法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探讨CMM和DTI评价妊高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舒张早期和晚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将30例妊高症患者分为三组妊高症Ⅰ组(20例)E/A<1,和妊高症Ⅱ组(10例)E/A≥1,正常妊娠对照组25例。应用CMM测量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Vp);应用DTI分析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结果妊高症Ⅰ组和Ⅱ组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Vp)、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Ve/Va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评价妊娠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时,二尖瓣血流频谱可能出现假性正常现象;FPV、Ve、Ve/Va是综合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左室舒张功能 彩色M型多普勒 组织多普勒成像 妊高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随机选取年龄满18周岁,并且自出生后在我区一直居住者作为下颌第二磨牙的研究对象,在根管显微镜下探查需治疗患牙开髓后或者拍摄X线片,按照根管显微镜下C形根管所具备的形态特征以及C形根管系统的X线特征,对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进行判断。结果在本研究中共有1592例调查者,下颌第二磨牙为3184颗,其中876颗具有C形根管系统,27.53%的发生率。结论在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解剖形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及认识,有利于临床医师成功治疗下颌第二磨牙效率的提高。

  • 标签: 下颌第二磨牙 C形根管系统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C-ski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表达的改变,从而探讨VAC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选取慢性创面病例共14例,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4、7d取创缘的全层皮肤组织,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样本组织的C-ski及MMP-13的表达变化,并应用RT-PCR检测样本组织中C-skimRNA和MMP-13mRNA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皮肤组织中C-ski的表达较少,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治疗后第4d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相反,治疗前皮肤组织中MMP-13的表达较多,治疗第1d后开始减少,治疗第4d和7d后显著减少(P<0.05),C-skimRNA和MMP-13mRNA的表达趋势同其蛋白表达变化一样。C-ski阳性表达与MMP-13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1)(p<0.01)。结论VAC治疗后,能够使创缘皮肤组织中的C-ski表达增加,并且抑制了MMP-13的表达,进而抑制MMP-13的蛋白合成,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 C-ski MMP-1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诊断的泌尿系统病变患者6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双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66例患者经双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输尿管良性狭窄32例,占48.48%;肾盂输尿管癌14例,占21.21%;膀胱癌3例,占4.55%;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8例,占12.12%;肾盂输尿管结石9例,占13.64%;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诊断证实,符合率100%,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排螺旋CT 扫描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泌尿系统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DCO技术应用,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中,采用DCO应用与患者外伤发生后的生理病理特点符合,使生命得到有效救治,为进一步实施稳定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术中患者体位及路径图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个患者利用PHILIPSAluraXperFD20进行脑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在三维工作站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等功能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常规血管造影中34例阳性,11例疑似者进行旋转造影后明确。45例患者均进行动脉瘤栓塞,共栓塞47个,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中,使用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并使术者明确动脉瘤形态,瘤颈大小和相关供血动脉;使用路径图技术为术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提供了清晰的实时影像;有3例患者使用三维重建后,发现DSA系统无法达到工作机位,经过旋转头颅改变术中体位,工作角度显示清晰,手术顺利完成。结论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个别特殊病例在术中改变体位能更方便手术操作。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