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麻醉低体温是指麻醉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值以下,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的重要因素,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或有目的体温控制,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甚至寒战的发生。本文通过正常人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低体温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低体温 病理生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并下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合并下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的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腓间隙宽度、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等进行测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腓间隙宽度以及疼痛评分、Olerud评分、Tegner评分均好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与非手术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合并下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下胫腓韧带 踝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腓联合分离”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分析固定下腓联合对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腓联合分离患者为本次的对象,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术中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下腓联合予以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取出下腓联合固定螺钉,术后1年,待骨折愈合,取内固定时,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腓联合分离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估该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Kofoed评分标准,术后67例患者中55例踝关节功能为优,占比82%,9例踝关节功能为良,占比13%,总的评分优良率达到9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腓联合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术中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下腓联合予以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骨折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腓骨骨折病人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观察对比两组对便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后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便秘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观察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为4.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6%(P<0.05)。结论对老年腓骨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有助于提高相关健康知识,并降低术后便秘发生率。

  • 标签: 护理 老年胫腓骨骨折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随肌皮神经走行变异具体解剖情况,探讨研究此类神经的变异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解剖实验室1例老年男性尸体作为解剖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注意保护并显露神经、血管,分层次地观察神经,包括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喙肱肌支、喙肱肌、交通支、肌皮神经肱肌支,以及神经沿着肌肉、血管的走行,包括肱肌、肱二头肌、肱动脉等。结果本组解剖标本中仍然存在“Y”形汇合,但与常规解剖情况不同的是,部分外侧根与肌皮神经随肌皮神经走行变异,形成了共干,随肌皮神经走行一定长度,于臂上1/3位置,该神经自肌皮神经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交通支,并与正中神经合并。结论研究提示临床进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麻醉时,应注意保护肌皮神经、正中神经之间的交通支,以免因损伤可能存在的变异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功能障碍。

  • 标签: 正中神经 肌皮神经 变异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摘取新生24hSD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0.25%胰酶和0.1%Ⅳ型胶原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中。将培养3d的DRGn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应用β-tubulin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到(92±6)%。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背根神经神经元。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动物实验 细胞培养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臂丛神经阻滞定位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对手、前臂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操作方法分为刺激仪组和超声联合刺激仪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刺激仪组、超声联合刺激仪组总有效率为83.33%、100%(P<0.05);刺激仪组、超声联合刺激仪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3.33%(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定位中联合应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技术,阻滞效果好,并发症少,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耳颞神经痛,治疗组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

  • 标签: 针灸 神经阻滞 耳颞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与对照组(不显露喉返神经)分别有40例,对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喉返神经 甲状腺手术 显露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测定对评估面神经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面神经炎患者,共50例,分别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测定,在此基础上对面神经炎预后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轻度和重度周围性面瘫分别为29例和21例;行肌电图检查时,6例患者通过轻收缩会产生少许运动单位电位。结论在评估面神经炎预后效果中,肌电图及神经传导进行测定效果显著,能够对早期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肌电图 神经传导 面神经 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方法以2012年5月-2013年12月45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选择同期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护理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事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安全事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各种灾难和事故频繁发生会导致骨折和神经损伤事件时常出现,而骨折愈合与神经损伤之间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在综合检索和分析维普网和知网资料的过程的基础上,对有关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借鉴。探讨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神经损伤对于同一个病体的骨折愈合方面存在的影响、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

  • 标签: 神经损伤 骨折愈合 神经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佐辛在带状疱疹神经神经阻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科室收治的44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2例患者,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地佐辛行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T0、T1时点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T2、T3、T4、T5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地佐辛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16例进行腰丛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随访4周,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治疗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达到扩张血管,改善下肢组织血运和营养供给、消除异感、减轻疼痛,是安全有效、损伤小的微创治疗方法。较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且作用更持久。

  • 标签: 腰丛神经阻滞 糖尿病神经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颅脑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