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62例,按照护理方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比较60d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观察组96.77%(30/31)高于对照组64.52%(20/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措施的引入对帮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起到显著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源性尿失禁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治疗2个月的HAMD、SSS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4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分(P<0.05);治疗2个月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4个月、6个月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该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25%治愈、45%好转、20%进步,总有效率为90%;在抑郁情况方面,治愈30%、好转40%、进步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脑卒中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卒中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并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3月、治疗6月的HAMD和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SS和HAMD评分在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运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能够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改善,并逐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与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方式进行归纳,为降低和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抽取调查,查看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管理,采用回顾对比分析法与非植物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感染因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在抽取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66.7%,而且患者的年龄越大、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就越大。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肠胃道、上呼吸道、皮肤与软组织、手术切口,并且有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感染率高于无侵入性患者的感染率。结论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普遍比其他病人高,而且感染原因很多,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保护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植物状态 医院感染 护理 总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脑卒中并发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行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行神经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FMA与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8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四项观察指标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康复可改善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神经康复 脑卒中 焦虑抑郁 疗效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1年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监测血压波动于160~260mmHg,VMA显著高于正常,测定值为173.5ummol/24h尿(政党值范围15.7~88.5ummol/24h尿).

  • 标签: 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 入院 血压升高 占位性病变 多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 脑神经损伤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患者的时间选择为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0月,对筛选纳入本次研究的 73例患者进行研究时,将患者接受康复护理之前的吞咽能力情况作为对照组,接受康复护理之后的吞咽能力情况作为观察组,随后采用组间对比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临床上,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之后,患者的吞咽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组间对比结果十分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组 脑神经损伤患者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康复护理,有效的促进 患者吞咽障碍的恢复,同时提升患者对于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后组 脑神经损伤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失神经支配外源性NGF(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体重、血钙及骨结构的影响,进而说明NGF在神经源性骨质疏松康复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失神经组大鼠切断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组和失神经支配注射NGF组,30d称重、取血、处死动物取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失神经支配大鼠注射NGF,体重、骨小梁量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大鼠骨质疏松的程度,并可增加因失神经导致的体重减轻,而各组的血钙磷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说明神经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并非源自钙磷流失,而是由骨小梁的结构改变所致,同时外源性NGF在神经性瘫痪骨质疏松的康复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NGF 失神经支配 大鼠 骨质疏松 外源性 注射
  • 简介:神经损伤再生过程受到损伤微环境的调控。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作为损伤微环境的一员,对视神经损伤再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调节轴突再生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对视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星形细胞 再生 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成人骨间神经(Posteriorinterosseousnerve以下简称PIN)的解剖学与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有关PIN及分支与骨间动脉(Posteriorinterosseousartery以下简称PIA)关系的资料。结果比例定位与横、纵线性定位相结合是一种更能准确定位PIN方法。结论了解我国成人PIN的解剖学特点,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的解剖学资料。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骨间后动脉 解剖定位
  • 简介: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炎症反应与神经血管单元的缺血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以神经血管单元为框架,从炎性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方面综述脑缺血急性炎症反应的损伤机制。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脑缺血 炎症
  • 简介:脑出血血管内容物通过理化损伤机制,尤其血液成分所产生的大量细胞毒性因子造成神经细胞不同形式的死亡。研究显示,在人和动物脑出血标本中均发现了血肿周围组织存在坏死、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等神经细胞的多种死亡方式。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铁死亡为小鼠脑出血模型中存在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由此可见,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机制具有多样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的特点、调节机制、干预靶点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细胞死亡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6.67%)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肌肉 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