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NIP中PCNA与Bcl-2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对所有蜡块进行切片处理,切片的厚度为5μm,同时使用PV法进行化学染色。结果所有切片均存在Bcl-2及PCNA阳性表达,阳性Bcl-2表达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及细胞浆,而阳性PCNA表达则集中于细胞核当中。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抑制过程同时存在于SNIP发展及恶化进程中,凋亡抑制过程与增殖过程相互促进,增殖加速时,凋亡也在加快。

  • 标签: 增殖细胞核抗原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Bcl-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罗氏MODULAR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不同浓度血清样本糖类抗原19-9(CA19-9)的测定,对该仪器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以及样品间的携带污染程度进行验证。结果所有检测指标的批内、批间精密度CV均小于5%,准确度偏倚<15%,线性范围基本与厂家一致,回收率为97%~106%,样本间无携带污染。结论该设备精密度、准确度好,线性范围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 标签: 性能评价 电化学发光 罗氏E170 CA1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传统二对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0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一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5.9%和100.0%、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feS1一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3%、45.9%;47.4%、46.2%;11.0%、11.0%。在HBV—DNA(+)情况下,PreS1一Ag的阳性率为6.8%,HBV—DNA和PreS1一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一Ag与传统二对半及HBV—DNA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解,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并探讨HBV前S1抗原在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中的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4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460例精神病患者血清HBsAg阳性81例(17.61%),其中大三阳27例(5.87%),小三阳41例(8.91%),HBsAg、HBeAg阳性的模式7例(1.52%);大三阳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21例(77.78%);小三阳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30例(73.17%);HBsAg、HBeAg阳性模式的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5例(71.43%)。三者间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对这类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同时加强管理、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其它精神病患者和医护人员被感染。

  • 标签: 精神病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纸条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快速检测前后的结果,优化献血前筛查策略。方法对献血者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纸条(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对筛查合格的献血者样本进行HBV、TPELISA双试剂检测。比较开展HBsAg、TP联合快速检测前、后血液HBV及TP阳性报废率。结果2017年2月—2018年7月42467例初筛合格无偿献血者样本中,检出HBsAg反应性样本317例,阳性报废率0.75%;检出TP反应性样本200例,阳性报废率0.47%,低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未开展HBsAg及TP联合快速筛查前,HBsAg及TP阳性报废率。结论开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纸条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血液HBV及TP阳性率;减少对不合格血液采集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提升献血服务质量及水平,进一步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献血前筛查 HBsAg TP 胶体金法 快速检测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BcAg18-27表位肽-HLA-A*0201五聚体(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以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同时对HLA-A2等位型进行鉴定。结果18例非HBV感染患者中12例HLA-A2-(对照组)特异性CTL数为0.33%-3.90%,中位数为1.04%。HLA-A2-的CHB、LC、HLA-A2+的CHB特异性CTL数为分别为0.25%-10.69%、中位数1.60%、n=24,0.34%-12.20%、中位数1.85%、n=13,0.20%-29.90%、中位数1.41%、n=24,三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A2-的PHC、HLA-A2+的LC、PHC特异性CTL数分别为1.27%-20.30%、中位数6.69%、n=5,0.14%-18.40%、中位数2.88%、n=18,0.72%-39.22%、中位数1.33%、n=7,三者显著高于对照组。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数显著高于相应未抗病毒治疗者。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DNA<103copies/mL、ALT<40IU/L者特异性CTL频率有增高趋势。结论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 标签: HLA-A2抗原 MHC-五聚体 CD8+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喋定、CA19-9、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SP)水平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30例胰腺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新喋定、CA19-9、TS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组新喋定、CA19-9、TSP水平分别为(18.03±14.25)nmol/l、(87.60±40.68)U/ml、(41.30±50.22)U/l与慢性胰腺炎组(5.61±3.20)nmol/l、(22.84±10.35)U/ml、(60.31±20.48)U/l及正常组(5.21±2.64)nmol/l、(10.35±3.06)U/ml、(10.31±6.49)U/l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新喋定、CA19-9、TSP的异常改变可作为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新喋定 CA19-9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