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系,探索并提出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系统管理中的0-3岁(即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婴幼儿,按体检完成年龄分成0-1岁及1-3岁二组,通过对其进行末梢血常规血红蛋白的检测,并综合既往喂养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0-1岁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5.09%,其中纯母乳喂养的贫血发病率(28.03%)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儿童,且1岁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能及时在4月龄添加辅食,其贫血发生率低于未能及时添加辅食的儿童。在1-3岁幼儿组中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贫血检出率(32.61%)也高于饮食习惯正常的儿童。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虽然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但通过对加强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及补铁剂、改善挑食偏食,及积极纠正不正确的喂养观念等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婴幼儿 喂养方式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科学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亚铁片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硫酸亚铁片自治疗的32例为A组,另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的33例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治疗后的RBC、Hb水平优于A组,P<0.05,且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MCV、MCHC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硫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相比,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硫酸亚铁片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治疗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诊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照组选择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此药物对患儿肝肾功能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亦不会刺激患儿胃肠道,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右旋糖酐铁 贫血 缺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n=52)和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n=52),比较两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血常规检验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80.77%,P<0.05;组间血常规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性贫血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2例肾性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完成血液透析后,每周均给予100~150U/kg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每次血液透析后另外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结果两组Hct和Hb数值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出现血压升高症状,占4.8%;对照组7例出现血压升高症状,占33.3%,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肾性贫血患者过程中给予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加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琥珀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98例,分成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给予琥珀酸亚铁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实验组患者贫血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采用琥珀酸亚铁给予治疗能够提升其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琥珀酸亚铁 妊娠 缺铁性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不同分期血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时期患者参数变化特点。方法176例患者均为我院肾病科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氮质血症期组62例、肾衰竭期组71例、尿毒症期组43例,检测红细胞各项参数(包括RBC、HB、MCV、MCH、MCHC、RDW),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各期均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氮质血症期组、尿毒症期组、肾衰竭期组、患者的RBC及Hb值随着病情的进展呈减低的变化趋势(P<0.05),而其MCV、MCH、MCHC、RDW值随着病情的进展呈增高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参数变化的分析可反映肾性贫血的情况,并辅助肾性贫血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红细胞各项参数(包括RBC HB MCV MCH MCHC RDW)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贫血患者临床血液检验结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中随机选128例作观察组,另选取128例健康者作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不同贫血患者的MCHC、MCV、RDW、MCH指标值与健康者指标值均有所改变,但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DW、MCH等指标值与健康者相比差异最大(P<0.05);(2)128例观察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65例,地中海贫血22例,溶血性贫血17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10例,其它类型贫血患者14例。可见,缺铁性贫血患者人数最多。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结合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来准确判别出患者贫血类别。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1。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性贫血症状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观察组予以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个月内,分别进行3次空腹抽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计数(RBC),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不同给药途径后,Hb、Hct、RBC指标均明显上升,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性贫血时,可以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无论采用静脉注射还是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提高预后质量,但是相比而言,采用静脉注射更具有安全性,并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给药途径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针对患者通过BioVue抗人球蛋白卡进行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部分患者出现了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及交叉配血不符合等现象,在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后有所好转。结论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输血具有关键作用。

  • 标签: 抗人球蛋白 自身免疫性溶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290例,监测孕妇妊娠早期(6~12周)、中期(20~26周)、晚期(35~38周)的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在早孕、中孕、晚孕三期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铁蛋白缺乏与血红蛋白缺乏发生率在不同孕周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孕周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早孕与中孕、早孕与晚孕、中孕与晚孕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血红蛋白水平在早孕与中孕、早孕与晚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在中孕与晚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组与缺乏组在妊娠中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0.000);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组与缺乏组在妊娠晚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3.7,P=0.000)。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监测孕妇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补铁治疗,有效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 标签: 铁蛋白 血红蛋白 妊娠妇女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对肾性贫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4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补铁、维生素B12、叶酸等原料。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与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与H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b与H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胃肠道反应3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血压升高2例,对照组6例。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与血压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对肾性贫血进行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左卡尼汀能更增加EPO疗效,因此我们认为该疗法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源达”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临床资料统一登记管理,专人负责,设立治疗前后对照组研究收集临床生长发育各指标,纵向对比分析。结果165例应用糖铁复合物治疗,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前后对比,隐匿性贫血(Ⅰ)组体重(Kg)(10.89±2.51;11.46±2.50),身长(cm)(79.92±0.49;82.46±1.21),头围(cm)(47.64±2.01;48.01±1.96);隐匿性贫血(Ⅱ)组体重(Kg)(9.81±2.60;10.45±1.91),身长(cm)(79.12±0.51;82.17±1.32),头围(cm)(46.88±2.11;48.34±1.46);轻中度贫血组体重(Kg)(19.71±2.66;10.44±2.01),身长(cm)(78.04±0.38;81.46±1.36),头围(cm)(46.51±2.16;48.39±1.26)。结论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营养性铁缺乏症临床疗效较好,小儿胃肠道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

  • 标签: 多糖铁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干预模式对住院接受治疗的贫血疾病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导致贫血发病的病因和病情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贫血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针对性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住院治疗期间贫血疾病的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干预模式对住院接受治疗的贫血疾病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临床上应该根据贫血病因和病情表现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

  • 标签: 针对性干预 贫血 住院 病因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贫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4月~6月我院收治的35例贫血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轻度患者治愈,中度贫血降至轻度。结论妊娠期孕妇如早期贫血可增加早产、出生时体重低,需及时治疗。

  • 标签: 妊娠 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80例缺铁性贫血婴幼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组60例,其中观察1组采取健康教育,观察2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对照组未采取上述方法。结果观察1组相较于观察2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SI、TIBC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改善婴幼儿机体含铁水平,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辅食营养素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心境障碍患者,给予对症护理。结果经我院积极护理后,94例患者明显显效,4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无效。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给予患者细心的护理,对患者病情好转有关键作用。

  • 标签: 心境障碍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进食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进食障碍患者的精心护理,34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进食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两年期间就诊的2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以口服叶酸(一日0.5mg)以及泼尼松(一日0.75~1.00mg·kg-1,两周之后泼尼松减至一日0.75mg·kg-1,进行到第三周再降至每日0.5mg·kg-1使用一周)。实验组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一周一次,370mg·m-2,如重度贫血或有贫血临床症状给予输红细胞改善)。两周患者治疗一个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实验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诊的4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再选择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MCV、MCH、RDW指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MCV、RBC、Hb指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方式诊断,不仅能够直接的诊断出患者的MCV、MCH、RDW、RBC/MCV、RBC、Hb指标,也能更好地对患者贫血情况进行诊断,有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临床诊断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