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测定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院半小时、6小时、12小时的血清cTnl、IMA、Mb;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参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Tnl、IMA、Mb水平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参照组均低于实验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建议优先选择该检测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摘 要】目的:为能早期有效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凝血联合纤溶指标的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2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为研究对象入观察组,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进入本院就诊治疗,选取同时期200例正常妊娠孕妇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作对照研究,在孕妇同意下采集静脉血对比观察检测凝血指标以及纤溶指标结果。结果:PT、APTT、TT: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低于轻度子痫前期低于妊娠期高血压;FIB、FDP、D二聚体: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高于轻度子痫前期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数据差异,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对临床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用于检测肝衰竭内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因肝衰竭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5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指标。结果:实验组IgA为(14.11±0.43)g/L、IgM为(14.54±0.32)g/L、IgG为(15.43±1.36)g/L,对照组IgA为(3.44±0.33)g/L、IgM为(3.31±0.22)g/L、IgG为(8.01±0.11)g/L,对比P<0.05。实验组肝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衰竭患者采取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检查,可以为用医生提供更多的数据,便于临床诊断。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肝功能 肝衰竭
  • 简介:摘要:本研究首先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和优势。随后,重点讨论了其在食品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方法的建立和优化,样品前处理步骤,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高效、精确地检测各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食品安全 残留农药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患有红斑狼疮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3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之间,并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活动期的65人为研究A组,非活动期的65人为研究B组,在同时间段的健康体检中选择65名健康的为对照组。结果:研究A组C3、C4显著低于研究B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A组IgA、IgG、IgM显著高于研究B组和对照组(P

  • 标签: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中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17例,17例患者交叉配型后血小板输注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交叉配型前,输血有效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以使得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输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两种方式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探讨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某 院的血液样本进行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样本数量为 940 份,通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比其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从检测上看,在 940 份血液样本中确诊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 49 份占比为 5.2% 。从抗核抗体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上看,为 75.5% ( 37/49 );而抗核抗体谱得到检出准确率则为 87.8% ( 43/49 );最后,则是两种策略的联合检测,其检出率为 95.9% ( 47/49 )。 结论: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具有准确性上的保障,能减少漏诊、误诊,更好地为患者的疾病治疗、重大疾病预防准备提供支持。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检测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效果,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观察组)和细菌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中各抽取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及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PCT 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败血症新生儿,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研究,为研究组;选取50例无感染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了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将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的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数据指标也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相比均明显升高,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40例(研究组)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尿常规及尿微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检出率0.00%。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尿微量白蛋白检测95.00%(38/40)较尿常规检测80.00%(32/40)高15.00%,差异对比P

  • 标签: 尿常规 尿微量蛋白检测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现已明确[1]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女性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HPV E6/E7蛋白的持续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 HPV E6/E7mRN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来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mRNA 检测在宫颈病变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E6E7mRNA 宫颈病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59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患病组,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9例受检者划入体检组。为受检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受检者的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结果:患病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高于体检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均低于体检组受检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诊断检出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可明确患者血清与胰岛素水平,为患者对症治疗。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血清C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检查联合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的应用优势及中医推拿与护理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比组采用HPV检测,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p16/Ki-67检测与B超检查,并应用中医推拿与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96.96%)比对比组的(81.81%)高,实验组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对比组要高;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比组高,住院时长和住院时间均比对比组短,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评分均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B超检查联合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在临床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而中医推拿与护理的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缩减住院时间,加快诊断效率,及早治疗。

  • 标签: B超 p16/Ki-67检测 宫颈癌 中医推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16/Ki-67检测与B超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与中医推拿结合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宫颈癌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组。对照患者采用HPV检测,观察组则在B超联合p16/Ki-67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测诊断方法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对照组为76%,观察组为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采用p16/Ki-67检测与B超共同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同时,为患者介入中医推拿结合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p16/Ki-67检测 B超 宫颈癌 中医推拿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