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其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3-2020.12月在我医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下再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生伪差的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出现伪差的有3例,占总人数的3.0%;而对照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出现伪差13例,占总人数的13.0%,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心电图伪差 综合性护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采取动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接受动态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4、2.922、2.196,P

  • 标签: 动态护理干预 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患中的应用与准确性。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救治的5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心电图检验(参照组)与动态心电图检验(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检验方式的检验成果。结果 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验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6.00%、22.00%、20.00%、28.00%、22.00%均好于参照组常规心电图检验的4.00%、8.00%、6.00%、12.00%、8.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患落实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验,成果具具备诊断价值,但动态心电图检验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116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6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根据患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分组,观察组(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对照组(未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例数均为58例。上述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昼夜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有利于临床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尽早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 高血压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交际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精神分裂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者能够重新回到社会进行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交际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性症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心律失常各类型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新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期间,共80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并在实验中期和后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血压指标的改善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血压控制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效以及对新生儿肺动态顺应性的改善情况。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性的仰卧位通气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内患儿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气道平台压、动态顺应性以及气道阻力的呼吸力学参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有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儿,对其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肺动态顺应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治疗 肺动态顺应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吞咽动态评估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1例,采用吞咽动态评估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在2020-12-29行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4-6次/天,经治疗后于2021-02-07出院。出院情况:患者目前可在帮助下坐位,吐词欠清,能进口饮食,偶有呛咳,能配合简单的对答,查体:意识清楚,能简单对答,吐词欠情,左上肢功能欠佳,右上肢运动功能可,双下肢可自主运动,无法稳定平衡。结论 吞咽动态评估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的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吞咽动态评估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